第44章 競賽結束,合作開始。
- 院長都說好?廠長:滾去燒鐵銹!
- 墨家千城衛
- 2163字
- 2025-07-11 19:00:00
整個廢料場,被一道無形的氣墻,劈成了兩個世界。
西側,陳敬云團隊的地盤。
锃亮的金屬儀器箱排開,天平、量具在日光下,反射著冷光。
一塊潔凈的帆布鋪在地上,跟周圍的油污泥地格格不入。
一個年輕人正用長鑷子夾著酒精棉,仔細清潔一支試管,空氣里飄著一股干凈的酒精味。
東側,是紅星廠熱火朝天的景象。
高爐的余溫烤著地面,鐵腥、煤灰和汗水混成的味道,嗆得人鼻子發酸。
工人們光著膀子,古銅色的肌肉上掛著油亮的汗珠,勞動的號子喊得震天響。
孟石正指揮人拿杠桿和老磅秤,給新一爐的礦石配比。
孫老倔蹲在一邊,用那雙全是老繭的手,一遍遍摩挲著剛磨好的九號試樣。
這種互不搭理的局面,并未持續多久。
“張彪!”
孟石扯著破鑼嗓子吼了一聲,“去西頭,把陳老他們弄好的新料子拿過來!”
“好嘞!”
一個山一樣的壯漢應聲,邁開大步就往西邊走。
他那蒲扇大的手掌上還沾著沒擦干凈的黑油,徑直就伸向那個裝著樣品的金屬托盤。
“別動!”
陳敬云的助手王博臉色發白,猛地從馬扎上彈了起來。
他手里還捏著一個透亮的燒杯,整個人攔在托盤前,死死釘著張彪那只手。
“你想干什么?你手上的東西,會污染整個樣品,讓我們一天的工作全白干!”
張彪的大手在半空停住。
他愣了愣,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又抬頭瞅瞅那個戴眼鏡的年輕人。
“俺這雙手,隔著鋼板都能摸出里面的砂眼,金貴著呢。你那小玻璃片子,碰一下還能碎了?”
張彪嗓門粗,他覺得這小子在瞧不起他吃飯的家伙。
王博氣得臉都青了,扶了下眼鏡。
“荒謬!科學有嚴格的流程,你這種經驗主義怎么可能明白!這是交叉污染,是實驗操作的大忌!”
“什么污不污的!”旁邊一個工人聽不下去,嗆了回去,“能煉出好鋼的法子,就是好法子!”
眼看兩邊就要頂上牛,李振國和江川快步趕了過來。
“都給我住嘴!”
李振國沉著臉一喝,那劍拔弩張的火藥味才被強行壓下,兩邊的人都不再吭聲,只是互相瞪著。
風波,只是暫時平息。
……
聯合會議室。
陳敬云坐在主位,將一份手寫的報告,輕輕放在桌上。
“這是我們團隊,根據九號合金的初步分析,制定的后續優化方案。”
他的聲音很平,聽不出任何情緒。
“方案分三個階段。階段一,成分微調與理論驗證,預計四周。階段二,金相組織熱處理優化,預計五周。階段三,小批量試制與性能復現,預計四周。總計,三個月。”
三個月!
孟石和孫老倔等人,肺都要氣炸了。
這個時間,對他們來說,和一百年沒什么區別。
陳敬云的助手王博補充道:“這已經是我們考慮到現有設備簡陋,最大限度壓縮之后的時間。每一步,都必須有扎實的理論數據支撐,確保最終產品的絕對可靠。”
李振國的眉頭,也皺了起來。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的江川,站了起來。
他走到墻邊那塊巨大的黑板前,拿起粉筆。
他沒有反駁陳敬云的方案。
他只是在黑板的另一側,基于九號合金那組“臟”數據,飛快地畫出了一張新的、比“L16”更復雜的表格。
“二次矩陣實驗。”江川轉過身,“在九號的基礎上,進行八組定向優化實驗。我的方案,三周。”
“不可能!”
王博當場就站了起來,聲音尖銳,“這簡直是科學的災難!江川同志,我尊重你在篩選上的效率,但你不能用一個本身就存在嚴重交叉污染的、不純凈的原始數據,去指導下一步更精密的實驗!用‘臟’數據,只會得到更‘臟’的結果!這是在浪費資源!”
這番話,說出了所有學院派的心聲。
用一個錯誤的前提,去推導一個正確的結論,這本身就違背了科學的基本邏輯。
會議室的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
江川看著激動的王博,又看了看面沉如水的陳敬云,他開口了。
“我承認,九號的數據是‘臟’的。”
他這句話,讓孟石等人都愣住了。
“但它,為我們指出了金礦的大致方位。”
江川的聲音平靜而有力,“我們現在,就站在這座金礦上。陳老的方案,是把整座山全部篩一遍,一粒沙子都不放過。這很嚴謹,但我們沒有那么多時間。”
“我的方案,”
江川的粉筆,在那個新的“L8正交表”上重重點了一下,“是直接在這片最富集的礦區里,挖八個深井下去。我需要陳老的‘火眼金睛’,和你們手里的精密儀器,告訴我,哪口井下面,藏著最大的金塊。”
“我們沒時間篩山,我們只能,直接挖礦。”
李振國一直沒有說話,此刻,他猛地一拍桌子。
“就按江川的方案辦!”
他站起身,目光掃過所有人,帶著軍人特有的果決。
“我不管你們是篩山還是挖礦,我代表軍方,給你們一個死命令。我需要效率,也需要結果的絕對可靠。”
“從現在起,成立‘聯合技術攻關小組’。江川同志,你負責提出實驗方向。陳老,您負責對每一個實驗步驟和結果,進行理論驗證和技術把關。沒有您的簽字,任何一爐鋼,都不準出爐!”
一個將“野路子”的效率和“學院派”的嚴謹,強行捆綁在一起的混合研發模式,就在這間簡陋的會議室里,誕生了。
為了促進兩邊的融合,晚飯的時候,孟石耍了個心眼。
食堂里,他端著一個裝滿窩窩頭和土豆的大鐵盤,一屁股就插在了陳敬云和孫老倔中間。
陳敬云的團隊,吃的是從京城帶來的壓縮餅干和罐頭,坐得筆直。
孫老倔這邊,則是一群工人圍著一盆大亂燉,劃拳行令,呼喝連天。
孟石成了中間最滑稽的風景線。
他左手拿起一個窩窩頭,對著陳敬云,滿臉堆笑:“陳老,您說的那個什么分子,是不是就跟咱這窩窩頭里的玉米粒似的,得挨得緊緊的,才結實?”
陳敬云沒說話,只是看著他。
孟石又把頭轉向右邊,對著孫老倔喊:“老倔頭,聽見沒!人家城里來的專家說,咱這鋼,就得煉得跟這窩窩頭一樣,里面不能有空子!”
場面一度十分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