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笫6章 邊防武警

  • 楊佳富的詩與遠方
  • 烏蠻滋佳臘羅巴
  • 2805字
  • 2025-07-03 06:35:47

(一)風刀雕刻的年輪

秋水漫過馬鐙時

刀刃般的風正在刻界碑的紋

南國十萬大山的褶皺里

藏著被霧靄啃剩的月光

北國的雪粒打磨槍膛

每顆彈道都凍成問號

霓虹燈在記憶里褪色

化作背包帶上的鹽霜

(二)迷彩服的蟬蛻

最初的隊列總踩錯季節

褲腿灌滿慌亂的風

直到某次巡邏踏碎冰棱

才發現鞋底已長出防滑的紋

政治學習室的燈光織網

老班長的茶杯冒出土改的煙

那些被反復摩挲的誓詞

在舌頭上結出繭

(三)淬火的刻度

五公里越野的晨霧里

我們把呼吸鍛造成錨鏈

戰術訓練的沙坑里

肘擊撞碎時間的殼

抗洪時救生衣漂成浮萍

雪線巡邏踩出等高線

當海拔五千的陽光曬裂唇

掌紋里正生長新的年輪

(四)星群的重量

有人笑我們是被遺忘的星

卻看不見每顆都鉚著國境線

軍嫂的嘆息凝成霜花

落在家書未拆的郵戳上

某個新兵的未婚妻來信

說城市霓虹正腐蝕記憶的墻

而我們巡邏時踢碎的冰

正在她窗臺結成守望的霜

(五)鐵骨的柔腸

巡邏間隙在石縫種格桑

彈殼里養著未寄出的春

槍托打磨的口琴吹起時

月光正給槍管鍍銀

給軍屬打電話的夜晚

聽筒里漏出孩子的哭腔

而我們捂住話筒的手

正攥著邊關未化的雪

(六)奉獻的同位素

炊事班的高壓鍋煮著海拔

哨卡的太陽能板吸著星光

每次換勤時交接的

不止是溫熱的槍

退伍兵帶走的迷彩服

袖口磨出古玉的包漿

那些未說出口的誓言

正在紐扣里結晶成鹽

(七)無名的星座

當都市人用咖啡匙丈量夜

我們的腕表刻著巡邏的弧

所有被嘲笑的堅守里

正生長新的界碑林

某顆流星劃過哨位時

老班長說那是退役的兵

他們化作導航的星

繼續守著祖國的緯度

(八)永恒的列兵

現在每當雪落窗前

就看見隊列在云端行進

他們的腳印已鑄成銘文

刻在地球傾斜的經緯

而我們衣袋里的軍旅情懷

比銀河更寬比星群更密

在每個需要挺身的時刻

都會響起最初的“一二一“

(九)草莖里的火種

第一雙草鞋在南湖船板上結繩時

草葉還沾著江南的晨露

沒有尺碼的腳弓夾住信仰

把波紋踩進歷史的年輪

草莖交錯的經緯里

藏著南昌城頭八月的炮聲

每道繩結都是未爆炸的火星

在戰士腳踝處灼成胎記

(十)征途上的舟楫

當草鞋踩碎婁山關的霜

鞋底的草芒便長成路標

逢山時化作攀巖的梯

遇水時疊成渡江的筏

雪山上草葉凍成水晶的骨骼

泥沼里鞋跟咬住下沉的時針

被炮彈掀起的草屑紛紛揚揚

落進后來者編織的針腳

(十一)不死的足跡

前一個戰士倒下時

草鞋還在冒熱氣

后一個撿起帶血的草繩

把未走完的弧線續在腳底

戰火烤不焦草的韌性

泥水浸不爛經緯的堅持

那些被馬蹄踏碎的草纖維

在史冊里重新抽芽生根

(十二)草色里的黎明

當三大戰役的硝煙散盡

草鞋的紋路已刻進天安門的基石

最后一雙草鞋掛在紀念館時

草莖里滲出的晨露

正滴成五星紅旗上的金星

(十三)帆布與橡膠的誓言

解放鞋的帆布裹住新時代的腳

橡膠底咬碎舊時代的荊棘

鞋舌上的八一烙印

在操場跑道燙出青銅的光

(十四)哨卡上的坐標

穿解放鞋的腳印在界碑前結網

每個鞋印都是國土的標點

雪線之上鞋底釘著冰川的刻度

雨林深處鞋紋拓印著國境線的彎

(十五)鐵腳板的擔當

洪水來時鞋尖挑開濁浪

地震廢墟上鞋底碾過瓦礫的琴鍵

建設工地上鞋跟敲實混凝土的韻腳

每道磨損的鞋紋里

都沉著未喊出的沖鋒號

(十六)不變的鞋碼

當新式作戰靴接過接力棒

解放鞋的靈魂仍在鞋楦里駐守

無論材質如何迭代

腳跟永遠朝著黨徽的方向

鞋跟磕響閱兵場的時刻

所有軍鞋的紋路都在共鳴

那是草莖與鋼鐵的和弦

在大地的五線譜上

永恒奏響忠誠的聲部

(十七)每一個軍人

都在平凡樸實的歲月里

書寫著生命的篇章

用激情豪邁的歌聲

抒發內心深處的力量

這一切,都源于

“奉獻”二字的重量

誰不渴望

花前月下的浪漫愛情

可軍人唱著

“為了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愿駐守在風雪的邊疆”

寒風呼嘯,冰雪茫茫

他們的身影,在邊關挺立成墻

誰沒有

縈繞心頭的兒女情長

軍人卻把思念深藏

高唱“萬家團圓是我的心愿”

當他人闔家歡聚

他們在崗位上

守護著夜色的安詳

誰不眷戀

母親溫暖的懷抱

可軍人為了祖國

毅然說出“再見吧!媽媽!”

轉身的瞬間

淚水在眼眶里打轉

卻堅定地踏上遠方

誰不渴望

幸福美滿的生活

為了祖國安寧、人民幸福

軍人以生命為賭注

輕聲叮嚀:

“也許我倒下不再起來

你不要難過,不要悲哀”

他們最感自豪的是

“在共和國的旗幟上

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軍人并非只有

高昂的調子

他們也有深情、柔情、衷情

但每一份情感

都與奉獻相連

與祖國、職責、自我犧牲緊緊相牽

即便淺唱低吟

也如黃鐘大呂

震撼著人們的心田

(十八)當兵的人

都會唱歌

從將軍到列兵

無論五音是否齊全

無論是否羞澀靦腆

軍歌,都是必唱的經典

集會時

唱歌、拉歌的場面

讓官兵心潮澎湃

歌聲此起彼伏

如洶涌的浪

無論是否身在其中

都會被深深感染

在軍人眼中

軍歌

是文化,是傳統

是內心的需要,是情感的情結

早已融入生命

成為不可或缺的片段

軍人用歌聲

展現火熱的軍旅生活

抒發豐富的情感世界

從“我是一個兵”

到“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再到“軍人道德組歌”

時代在變,內容更新

但衛國戍邊、愛軍尚武的主題

始終不變

軍人也向往高雅的藝術

憧憬浪漫的風景

珍視家庭的溫暖

可他們的愛

更深沉,更凝重

在雄壯激昂的歌聲里

在清新雋永的旋律中

在舒暢明快的節奏間

我們總能聽到

軍人的浩然正氣

聽到他們的赤子之心

軍人用軍歌

表達對祖國無限的忠誠

對人民無比的摯愛

對故土親人的深情眷戀

這份忠誠與情愫

將伴隨著每一位軍人

走過漫長的軍旅人生

軍旅如歌

在歲月的長河中

奏響激昂的樂章

如歌軍旅

在時光的畫卷里

描繪壯麗的景象

我喜歡軍歌

樸實的語言

卻充滿奮進的力量

我愛軍人

平凡的身影

閃耀著崇高的光芒

(十九)鋼鐵的軟組織

掌紋里奔涌著長江的怒濤

指節間焊接著昆侖的巖脈

當這雙手握成拳頭時

五岳的倒影在虎口搖晃

沒有經過高爐鍛造

卻在救災現場淬成合金鋼

指甲縫里沉著未爆的彈片

掌根生長著界碑的年輪

(二十)災難的解剖刀

地震撕裂地殼那晚

這雙手變成開顱的鑿

撬起預制板的瞬間

指骨發出金屬的顫響

泥石流漫過指縫時

指紋犁開死亡的淤泥

某個被掩埋的瞳孔里

正倒映著掌紋的羅盤

(二十一)廢墟上的腳手架

瓦礫堆里托起擔架時

青筋暴起如鋼筋骨架

當傷兵的血滲進掌紋

那些紋路突然長成新的血管

搭建帳篷的手指間

漏下黎明的第一粒光

繃帶纏繞的指節上

正結著希望的繭

(二十二)黑夜的打火機

停電的廢墟里劃亮掌心

指腹燃燒成紅燭芯

在哭喊聲打結的角落

用體溫熔開恐懼的冰

給孤兒喂飯的湯匙上

凝著未冷卻的炊事班炊煙

而擦去老人眼淚的指腹

正吸收著整個災區的咸

(二十三)未揮別的手勢

奔赴前線時來不及揮手

袖口還沾著母親的針線

戀人的眼淚滴在肩章上

卻被急行軍的風蒸成鹽

這雙手在余震中掘進時

指甲縫里嵌著未寄的家書

某個斷裂的指骨里

正生長著新的沖鋒號

(二十四)生命的起重機

舉起預制板的剎那

肱二頭肌勒成鋼纜

當被困者抓住手指的瞬間

掌紋突然連通了生死線

挖開堰塞湖的指關節

濺起的水花都是未喊出的號子

而接住墜落孩童的手掌

正兜住整個民族的心跳

(二十五)勛章的肌理

每個傷疤都是立體的銘文

記錄著塌方時的秒數

繭子磨出的溝壑里

沉淀著無數個救援的晨昏

當慶功宴的燈光打來

這雙手卻悄悄縮進迷彩袖

那些未愈合的裂口

還在滲出邊關的雪

(二十六)永恒的掌印

現在每當暴雨來襲

電視里就浮現熟悉的掌紋

它們在洪峰上筑成堤壩

在廢墟里開出通道

而我觸摸屏幕的手指

正隔著時空與那些手相握

在每個需要挺身的時刻

掌紋里都會響起開山的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梓潼县| 伊宁市| 大竹县| 灵台县| 巴彦淖尔市| 兴业县| 赤水市| 杭锦旗| 当雄县| 南江县| 桃源县| 建水县| 肥东县| 瓦房店市| 股票| 上犹县| 夏河县| 松阳县| 福贡县| 满城县| 东乡| 偏关县| 清徐县| 阿城市| 托克逊县| 宁德市| 海南省| 会泽县| 华亭县| 平安县| 廊坊市| 香格里拉县| 东光县| 贺州市| 安阳县| 集安市| 东平县| 平遥县| 年辖:市辖区| 和静县|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