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獻給故鄉最珍貴的禮品

獻給故鄉最珍貴的禮品

——序《永遠的昌寧》

張承源

昌寧縣位于YN省西部瀾滄江畔,地處保山、大理、臨滄三州市的結合部,隸屬BS市。全縣總面積3888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97.1%,人口34.4萬,居住著漢、彝、傣、苗、回、布朗、傈僳、佤等民族,是全省73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遠在3000多年前,各民族先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并創造了燦爛悠久的青銅文化。西漢、東漢時期先后屬益州郡和永昌郡。1933年由永昌(今保山)、順寧(今鳳慶)析置設縣,兩地各取一字得“昌寧”,昌盛安寧,永佑吉祥。昌寧山川秀麗,壩谷相間,氣候立體,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生態優良,物華天寶,地靈人杰。昌寧不僅森林茂密,物產豐饒,礦產豐富,而且民族風情濃郁,自然風光秀麗,素有滇西“綠色明珠”之稱。由于該縣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宣傳不多,遂有“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之喟嘆!

以前我所知道的昌寧,乃遐邇聞名的“千年茶鄉”。這次深入昌寧的采訪,我對這個著名的茶鄉有了更多的了解。昌寧是全國首批(4個)優質茶葉基地縣,昌寧的茶樹種植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千年野生古茶樹和千年栽培古茶樹,見證并詮釋著作為優質普洱茶原料——大葉種茶原產地的“千年茶鄉”的悠久歷史,令人望茶興嘆。昌寧是“尼諾茶”“雪蘭茶”“碧云仙茶”“樹根地茶”的故鄉,還是“滇紅”“下關沱茶”等馳名茶品的優質原料基地。精制紅茶遠銷亞、歐、美20多個國家和地區,綠茶產品屢獲國家、省、市獎殊榮,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和贊美。

我的青壯年時期,是在保山、德宏度過的——戍邊衛國、教書育人、辦刊為文23年。那是燃燒的青春歲月,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中年嘗盡人生五味的邊疆歲月!保山、德宏的各個縣我曾多次去過,唯獨沒有去過昌寧!對此,我對昌寧的神往與昌寧對我的吸引與日俱增,終難了卻。因此,我曾多次向昌寧籍朋友、云南邊防武警大校、著名彝族作家楊佳富談起過。這一次,終于滿足我的夙愿了!由楊佳富同志牽線搭橋,兩次到了昌寧。一次由昌寧縣人民法院組織的“中國作家千年茶鄉法院文化采風團”,又一次參加由縣里組織的電影《茶鄉法官》的首映式。在昌寧期間,我激動地行走著、觀察著、采訪著、傾聽著、感受著、思考著……在昌寧縣采訪的幾天里,我們翻山越嶺來到瀾滄江大峽谷,參觀了剛剛竣工的雄偉恢宏的瀾滄江大橋,情不自禁地吟誦“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人力之工。昌寧是古樸、純美的,昌寧是神秘、廣袤的,昌寧是安詳、和諧的……昌寧有幾處著名的溫泉,我泡的小橋溫泉在滇西也堪稱一流溫泉。浸泡在溫泉中,心曠神怡,不覺吟得一首五絕,聊供一笑:

昌寧古樸邦,

萬木數茗旺。

最是溫泉浴,

他鄉勝故鄉。

來到昌寧,不得不提到楊佳富,他是著名軍旅作家、YN省公安邊防總隊創作研究室主任、《邊防文學》主編。1964年秋,他出生在滇西一個彝族山寨,他的彝名叫烏蠻茲佳。1981年從軍,1982年第一篇作品《芒果花開》在我主編的《孔雀》雜志發表,從此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三十年來,他創作了62部文學、影視作品。全國公安邊防文聯主席陳統恩少將評價他是“邊防文學的領軍人物”。 2012年10月12日《涼山日報》第七版《中國彝族詩人展示之楊佳富》編者按語稱楊佳富是中國著名的彝族小說家、散文作家、報告文學作家,著名的彝族影視劇作家、詩人,是一位多產、高產的當代軍旅文學的重量級“領軍人物”。他的創作成就在中國當代文學界里,已經成為屈指可數的一位“大家”。他被譽為當代中國彝族文學的“巴金”,彝族文學的“泰斗”,當代手拿筆桿子的“林則徐”。他的作品在國際上尤其是東南亞享有盛譽。他一直在祖國的萬里邊(海)防線上采訪,忠實地記錄了武警戰友們在緝槍緝毒緝私,打黑除惡,反恐怖、反偷渡等行動中拋頭顱、灑熱血的點點滴滴,是他最早提出了“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的口號?,F在,這個口號已經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人類禁毒的共同口號。他的作品無不滲透著珍愛生命、贊美生命、追求生命和高歌人性本真價值的靈性閃光點。他手握一支邊防之筆,為中國公安邊防事業抒寫燦爛的華章。他的作品享有“云南文學的另一扇窗口”“中國公安緝毒題材電視劇創作第一人”等美譽。他的作品空靈中彌漫著山野的氣息,字里行間跳躍著機智與睿智以及哲理的鋒芒。他以雄奇美妙的意象、激昂奔放的豪情壯志、熱情洋溢的靈動詩行、博大深遠的境界,雕刻出英雄群體時代的壯美與風采,為中國邊地文學開拓了一塊奇異的疆土,為戍邊將士豎立了一塊永不消逝的歷史豐碑……

已經著作等身、名氣在外的楊佳富也在思考武警邊防文學的發展,關心著家鄉文學的未來。最近幾年來,在百忙之中,他還培養了一大批嶄露頭角的年輕邊防作家。楊佳富因邊防文學創作成績突出,公安部給他記二等功一次,所在部隊給他記三等功五次。2003年12月,長篇紀實文學《中國反偷渡》獲第七屆公安部“金盾文學獎”一等獎。2003年12月,長篇紀實文學《中國大緝槍》獲第八屆公安部“金盾文學獎”三等獎。2004年2月,長篇小說《邊關冷月》獲第四屆YN省文學藝術創作獎,成為該次駐滇解放軍、武警部隊唯一獲得文學獎的作品。2009年10月,長篇小說《邊關流星》獲由公安部舉辦的全國公安系統“金盾文學獎”。2009年11月,根據長篇小說改編的26集電視連續劇《軍人榮譽》獲司法部與全國普法辦公室聯合舉辦的2007—2009年度全國法制題材優秀電視劇二等獎。 2010年3月,長篇小說《邊關流星》受到YN省省委、省政府表彰獎勵; 2010年10月,長篇小說《邊關風雨》獲“恒光杯”全國公安文學大獎賽優秀作品獎;2012年12月,長篇小說《邊關云霞》獲首屆全國邊防文學獎。通過他的文字,無數的邊防戰士和各民族群眾走出云南,走向熒屏,走向大銀幕,那些發生在千里之外可歌可泣的故事被我們熟知?!叭γ麎m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將一腔熱血付諸筆端,為這支在彩云之南默默用生命堅守國門的隊伍書寫,書寫這支隊伍的榮譽和云南各民族的生活。

今天,佳富又把對故鄉的愛寫進了《永遠的昌寧》中,讓曠達、輕靈的感觀融匯在清純的詩行之中。在他的筆下,故鄉是這樣的美麗:

山腳甘蔗甜蜜

山腰茶葉滴翠

山頭青稞頂霜

這就是我的故鄉

這就是我得天獨厚的土地

一杯清茶

從土屋端到書齋

從鄉野捧到宮廷

至今還在八仙桌上

從古一直涼到今天

滿山的春尖誰來采摘

村女們像彩蝶

撲閃其間

樂壞了男人般的大山

草木本有心

何求美人折

一根甘蔗

從野草變成“支柱”

從峽谷漂過了大洋

它是幸福的生活

被昌寧人一節節

倒吃著

一棵核桃

一個古老的傳說

藏著猜不透的謎語

望眼欲穿的山里男人

終于找到了心中的“四姊妹”

一條公路

它會這么長

在夢中修了多少個世紀

今日夢圓

讓三十多萬各族兒女一起噴涌

狂歡的淚水

一條江

一遍又一遍流過昌寧

當地球吝嗇到極點的時候

你的吝嗇就是一種高尚

不肯退縮的神情

對著不肯施舍的巖石

鑄起了瀾滄江之魂

水滴石穿

在他的故鄉昌寧縣迎來80周年大慶之際,他滿懷激情,寫下了這樣感人肺腑的詩句:“茫茫紅塵,多少人擦肩而過,能在心靈中留住的必然是美好、忠誠和愛戀。在昌寧縣建縣80周年之際,我衷心祝愿父老鄉親闔家幸福、生活美滿、永享豐康。祝故鄉,永遠昌盛安寧!如歌似夢的昌寧啊,你的雄偉、神奇,你的娟秀、清麗,你的寬厚、仁慈,你的豪氣、活力……將永遠留在我的心里,與我同行,伴我一生?!弊x了這樣的詩句,無人不為之動容,一首好的詩就像炎夏午后拂過臉頰的一絲涼風,給人帶來無限的涼爽。佳富的詩圣潔、美麗,可以稱為“真善美”的代表。

故鄉、童年是人們永遠無法忘懷的熱土和依戀所在,在故鄉和童年面前,我們都是一群游離在外的孩子。而相對于詩人,故鄉和童年就成了他們內心深處不斷懷念、反思和反復描繪的人生命題之一,也是一種他們在某些意義上類似宗教不斷皈依靠近的詩歌命題。詩人佳富也不例外,他時常以一棵故鄉的“橄欖樹”自詡,并在工作或閑暇之余趕回故鄉,找尋昔日的溫暖,于是,他創作出了組詩《彩色的昌寧》,組詩蘊含著他內心對故鄉深深的依戀。佳富常說:“被一個人懂很難,懂一個人更難。”在故鄉,他情愿做一棵草,一棵簡單而靠近大地母親的草,讓大地傾聽他的心聲。他知道:大地懂他、知他。不管大地給他的是一場雪的覆蓋,或是一場火的燃燒。詩人佳富走在故鄉的田埂上,一任內心皈依,任故鄉的露珠在指尖生輝成詩行,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不是故作深沉,而是他深知故鄉——昌寧,是他那生命的原土,精神最終皈依的地方。在昌寧建縣80周年之際,佳富創作出版這部詩集,就是獻給故鄉最好最珍貴的禮品。

最后,還是用我參加電影《茶鄉法官》首映式時獻給楊佳富的一首詩作尾聲:

群賢畢至聚茶鄉,

電影鑼聲喜開張。

誰是文壇霹靂手,

彝家大校烏蠻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岭市| 若羌县| 张掖市| 迁西县| 灵川县| 衡南县| 汤阴县| 南京市| 清苑县| 榆中县| 宁夏| 盐山县| 梧州市| 朝阳区| 荥阳市| 科技| 玛沁县| 桑日县| 金华市| 大理市| 洪江市| 饶阳县| 招远市| 辰溪县| 彭州市| 那曲县| 高雄市| 集安市| 临湘市| 剑河县| 西和县| 长海县| 区。| 涿州市| 中宁县| 嘉定区| 垣曲县| 巨鹿县| 江北区| 绥宁县|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