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利效應
- (美)達倫·哈迪
- 1296字
- 2025-06-26 14:57:03
三個朋友
讓我們以三個一起長大的小伙伴為例。他們住在同一個社區,各方面的能力相差無幾。每個人的年薪都在5萬美元左右。他們都結婚了,身體健康,體重正常,還都有一點“婚后發福”。
第一位朋友,我們姑且就叫他拉里吧,他一如既往地工作與生活。他很快樂,至少他是這么認為的,但偶爾也會抱怨一下,因為一切都一成不變。
第二位朋友叫斯科特,他開始做出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積極小改變。他開始每天閱讀10頁好書,在上下班途中聽30分鐘指導或勵志的音頻。斯科特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所改變,但又不想為此大費周章。他最近開始收聽《達倫每日》點播播客,并從最近一集中選擇了一個想法在生活中實施。他打算每天從飲食中減少125卡路里的熱量。這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們要做的無非是少吃一杯麥片,把一罐碳酸飲料換成一瓶氣泡水,把三明治上的蛋黃醬換成芥末醬之類。這些都不難做到。他還開始每天多走幾千步(不到1英里[1])。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什么費力不討好的事。任何人都能做到。但斯科特決心堅持這些選擇,因為他知道,即使這些選擇很簡單,他也很容易受到誘惑以致半途而廢。
第三位朋友布拉德則做出了一些糟糕的選擇。他最近買了一臺新的大屏幕電視,這樣他就能看更多自己喜歡的節目了。他一直在試做他在美食網上看到的食譜——奶酪盅和甜點是他的最愛。哦,對了,他還在家里安裝了一個吧臺,每周多喝一杯酒精飲料。這并不是什么瘋狂的行徑,布拉德只是想多找點樂子,放松一下而已。
就這樣5個月后,拉里、斯科特和布拉德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斯科特繼續每晚讀一點書,并在上下班途中聽音頻。布拉德很享受生活,做的事情越來越少。拉里則一如既往,一成不變。盡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模式,但5個月的時間并不足以看出他們的情況有任何真正的退步或改善。事實上,如果你比較這三個人的體重,你會發現去掉小數點后的數值后,舍入誤差可忽略不計。他們看起來別無二致。
10個月后,我們仍然看不出這三人的生活之間的明顯差異。直到第18個月,這三個人的外觀才有了細微的不同。但在第25個月,我們開始看到真正可衡量的明顯可見的差異。到了第27個月,差異變得巨大。到了第31個月,這種變化已令人吃驚。布拉德現在很胖,而斯科特卻很苗條。通過每天減少125卡路里的熱量,在31個月里,斯科特減掉了15公斤!
31個月=940天
940天×125卡路里/天=117500卡路里
117500卡路里÷每公斤(脂肪)7700卡路里=15.26公斤!
在同一時間段內,布拉德每天只多吃了125卡路里,體重卻增加了15公斤?,F在他比斯科特重了30公斤!但是,兩人間的差異遠不止體重。斯科特投入了近千個小時閱讀好書和收聽自我提升音頻。通過將學到的新知識付諸實踐,他獲得了晉升和加薪。最重要的是,他的婚姻蒸蒸日上。布拉德呢?他工作不順心,婚姻也岌岌可危。拉里呢?拉里幾乎和兩年半前一模一樣,只是現在他對這種一成不變多了幾分不滿。
復利效應的非凡力量就是這么簡單。那些運用復利效應使自己獲益者,與那些因同樣的效應讓自己遭殃者,兩相對比,差距令人難以置信。它看起來很神奇,簡直就像魔法或量子躍遷。31個月(或31年)后,善用復利效應積極因素的人似乎是“一夜成功”。但實際上,他的巨大成功是對明智的小選擇長期堅持不懈所產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