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乾清宮施針
- 鐵腕首輔:從現代社畜到權傾大明
- 榴蓮味的螺螄粉
- 3045字
- 2025-07-01 10:43:20
隆慶六年五月二十日
距隆慶帝駕崩,還有六日!
內宮乾清宮
乾清宮內,悠然的檀香被濃郁的藥味和壓抑的悲傷掩蓋。
御榻上的隆慶帝被兩名內侍小心翼翼的攙扶而起,面色慘白的隆慶帝慢悠悠的睜開了眼睛,模糊不清的視野掃視了周圍一圈,嘴巴微微的張了張,可最終還是沒有發出什么聲音來。
等在一旁的陳皇后和李貴妃看到睜開了眼睛的隆慶帝,頓時梨花帶雨的大哭起來,哭聲引起了在御榻后面施針的李三林的反感,心里不免的吐槽了一聲
女人就是女人!
吐槽歸吐槽,李三林又不敢明說,只能擠著眼睛看了一眼馮保,馮保頓時心領神會,走到兩位娘娘的身邊,輕聲安慰起來。
“兩位娘娘,皇上剛醒,還受不得什么驚,況且這皇上醒了,本就是喜事,兩位娘娘哭什么啊”
馮保說著給兩位后妃分別遞過去茶盞。
“況且老奴看這李神醫的針還沒施完,不能擾了他老人家的手勁兒,要是稍微的抖一抖……”
馮保話沒說完,李貴妃和陳皇后就用手帕抹了抹眼淚,陳皇后呷了一口茶,輕聲說道:
“妹妹,馮公公說的在理,如今陛下已經醒了,咱姐妹倆應該高興才是,哭哭啼啼的,反倒是失了體統。”
御榻后的李三林看兩后妃沒了動靜,立馬收了收心神,聚目凝心,抬手就又是五針扎在了隆慶帝的后背上。
頓時,剛剛還氣息微弱面色慘白的隆慶帝一瞬間面色潮紅,剛剛的那股虛弱勁早就被一股血色給沖的無影無蹤!
李三林見這五針起了效果便不敢怠慢,長舒一口氣后再次抬手用針,一道殘影掠過,三支銀針再次出現在了隆慶帝不同的穴位上。
頓時,剛剛還靜坐的隆慶帝突然長舒了一口氣,一團淤積在胸口處的濁氣被吐了出來,緊接而來的,便是止不住的咳嗽。
“拿痰盂來!”
李三林急忙吩咐了一聲,一旁的內侍趕忙將痰盂拿了過來,隆慶帝太劇烈咳嗽了一會后,一大股濃痰從嘴里吐了出來。
“酒……不對,水……”
隆慶帝聲音微弱的說了一句,內侍急忙將溫熱的參茶遞了過去,隆慶帝接過參茶,仰頭一飲而盡,順了氣的隆慶帝緩了口氣,抬眼看了周圍一圈,目光最終定格在了兩位后妃的身上。
“兩位愛妃……”
一聲輕微呼喚,讓剛才好不容易冷靜下來的陳皇后和李貴妃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苦楚,一股腦的撲到了隆慶帝的懷里,放聲大哭起來。
李三林很有眼色的將自己吃飯的家伙收拾起來,悄悄的退出了乾清宮,正在李三林琢磨著要怎么出宮的時候,馮保從內殿走了出來,身后跟著一位內侍,內侍手里端著一方用紅綢布蓋起來的方盤。
“李老先生真是神醫圣手,叫您鬼手,太糟踐您的這手好針了,咱家看啊,不如改叫仙手如何?”
“馮老公公盡拿老可取笑,什么仙不仙,鬼不鬼的,百年之后,不都是黃土一捧嗎!”
馮保笑了笑,招了招手,身后的內侍就將盤子端了過來,馮保揭開紅綢布,里面居然是一錠金燦燦的黃金還有五錠銀子和一封封起來的信封。
“李老先生,這是兩宮娘娘備好的封賞,這是一錠二十兩的金子,還有紋銀一百兩,以及十匹上好的絲綢,這是賞賜文書,待會你出宮的時候,我會讓人帶你去戶部對接。”
李三林心里一驚,看著沉甸甸的金錠和白花花的銀子,心里不免樂開了花,伸手就接過了那份賞賜。
“走吧,咱家送您一程。”
馮保說著屏退了內侍,轉頭走在了前面,李三林端著盤子急忙跟了上去。
“李三爺,皇上這身子……”
李三林聽著馮保的問話,思索了片刻,覺得說實話吧有點不太好,畢竟這涉嫌詛咒皇上,但是不說實話吧,到時候出了問題自己怕是人頭不保,所以李三林一時陷入了焦灼,不知要如何回答才好。
思索了片刻,李三林答道:
“老可只會施針,卻不會斷病下藥,要說這皇上的情況,老可也只能是疏通經絡,而不知內里。”
馮保聽著李三林的屁話也不生氣,繼續道:
“皇上這病,怕是去了那煙花巷柳給染的,是不是呀,李三爺!”
李三林一聽,就覺得馮保這是在給自己遞話,李三林也不傻,接還是不接,接了現在過關了,以后清算起來怎么辦,不接,他怕是出宮門沒幾步就被不明不白的給黑了,權衡在三后,李三林回道:
“呃……馮公公這話有理,老可方才號過皇上的脈了,怕是花柳已入上丹田,只怕現在是神醫難治啊。”
李三林頓了頓,繼續說道:
“老可這針,雖說有奇效,可也是弱火噴油,只圖了一時的敞亮,弱火畢竟是弱火,這根子不旺,老可這油,怕也是……”
李三林話沒說完,但說的倒也是實話,今晨入宮施針之時,李三林已經號過隆慶帝的脈了,隆慶帝的脈象沉如死水,微弱至極,如同風中殘燭,隨時都有熄滅的可能性!
再加之現在隆慶帝昏迷不醒,怕是病已入腦,救無可救了。
馮保等到了自己想要的話,笑了笑:
“雖說咱家沒那玩意,但咱家卻也懂得一個道理,一把鎖,就要有一把鑰匙開,如果這把鎖被那把鑰匙都能打開,那遲早不是鎖芯壞了,就是鑰匙斷了。”
“馮公公的話在理。”
李三林附和了一句。
“好了,咱家還得趕緊回去伺候圣駕,今后無論別人怎么問你,你就咬定了皇上去過煙花柳巷,明白嗎?”
“老可明白!”
馮保剛一轉身,就撞上了一名內侍,馮保肥胖的身軀被內侍撞了一個踉蹌。
穩居內宮多年的馮保那被人這樣撞過,等穩住身形后定睛一看,立馬來了氣,抬起手來就打了對面一個響亮的耳光!
“怎么著?這么急匆匆的出宮去?家里死人了?”
“馮……馮公公,對不起,奴才的眼瞎,沒看到您的大駕,您別和小的置氣。”
內侍一看自己撞到的人是馮保,嚇的立馬跪了下來。
“問你話呢,急著出宮干什么去!”
“剛剛皇上傳了口諭,讓奴才去文淵閣宣高閣老和張閣老入宮面圣!”
馮保一聽,心里咯噔一下,急忙擠出來了一張笑臉,隨即將跪倒在地的內侍攙扶了起來,問道:
“皇上可說是哪里召見?是平臺召見呢還是私召呢?”
馮保之所以這么問,是因為這里面的門道可就大了,“平臺召見”中的“平臺”并非指專門用于召見大臣的場所,而是對皇帝召見大臣這一行為的稱呼,其地點通常在皇宮內的一些殿閣或便殿等場所。
在明朝,皇帝召見大臣商議政務,可能會在諸如文華殿、武英殿等地方。
這些地方是皇帝日常處理政務、召見臣下的場所,但并沒有一個被明確命名為“平臺”的專門召見地點。
“平臺召見”更側重于指皇帝在這些常規政務場所召見大臣、討論國事的這一政務活動形式。
而平臺召見一般都比較正式,會有專門的文書或者旨意下達,但也不會完全有明確旨意,有時候也會讓內侍以口諭的形式傳達。
會有史官在旁記錄皇上和大臣的一言一行。
事后也會通知通政司將召見內容登報發布。
但如果沒有明確說明平臺召見,那就說明指的是私召了。
馮保之所以這么關心召見的形式,是因為如果是平臺召見,現在身為司禮監秉筆和東廠提督太監的他是有可能有機會列席的,到時候他在場內,如果高拱要使什么絆子,他最起碼還有個準備。
但如果是私召的話,呢就等于皇上和大臣關起門來聊自己的天了,至于說了什么,呢就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了,到時候高拱再使什么絆子,他馮保就沒得準備,只能被動挨打了。
昨天晚上魏學曾拜訪高拱這種不算隱秘的事情馮保也早就知道了,以及魏學曾何時入府,何時離府馮保都知道一清二楚,但他倆談了些什么,馮保卻不得而知,這也是他今天比較容易火大的原因,再加上現在皇上剛醒,就急著召見高拱和張居正,這事態的發展,確實越來越難以把控了……
“呃,回馮公公的話,皇上明說了,要在武英殿接見兩位閣老。”
“武英殿!皇上的身子能動了?”
“能動了!”
小內侍說起發生在皇上身上的奇跡,不免的有些興奮起來。
“要說這李神醫確實厲害,今兒早上皇上還昏迷不醒,這李神醫抬手施了針,不光皇上醒了,還身體大好!”
小內侍說著瞅了一眼旁邊的李三林,李三林聽著小太監的奉承話,心里也不免的樂了起來,不自覺的捋了捋自己的銀胡。
“行了,知道了,你去吧!”
馮保揮了揮手,內侍急匆匆的朝著文淵閣的方向跑去。
馮保再次和李三林道了別,也急匆匆的朝著后宮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