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吳都護
書名: 我在晚唐當曹操作者名: 咸肉滾豆腐本章字數: 2067字更新時間: 2025-08-26 20:55:33
“那對滇東十八部呢?”陳昭面無表情追問道。
吳行魯斟酌說道:
“滇東十八部在南詔治下日久,不能和西川和東川邊界的僚蠻相提并論,他們糧草富足,錦衣玉食,尋常的鹽鐵棉布收買不了他們,而且他們對南詔還有忠心,只有恩威并施才有效果,打殺一批,拉攏一批,同時轉移部分黔中道的部族過來,逐步瓦解各部族的酋長統治權威。”
雙方都沒有提起爨氏部,這是南詔的死忠,自從陳昭斬殺了爨琛,雙方便再也無法緩和。
見到陳昭臉上浮現笑容,吳行魯心中也松了口氣。
“審時度勢,寬嚴結合,吳帥是當真無愧的宰輔之才啊。”
“末將只是按照都護的戰略行事,都護才是真正的宰輔之才,不出一年,鄯善城周邊的蠻部都將臣服于都護麾下。”
“不不不,不是臣服于我,而是臣服于你啊。”
“我?”吳行魯稍楞,隨后便呼吸沉重起來。
“《平南方略》基礎已經夯實,接下來的用兵之道,你比我擅長,從今日起,你吳行魯便擔任副都護一職,總領對南詔戰事,西路李鑲、東路楊慶復、中路梁重皆聽從你調遣。”
陳昭已經走遠,而吳行魯卻愣在原地,這下入駐政事堂不再是可能,而是板上釘釘了。
若是陳昭親領,那滅國首功便在陳昭頭上,他吳行魯拿到次功,進政事堂還有一番波折,可如今陳昭將一切都準備妥當,卻將攻滅南詔的事宜交托于自己,這相當于做好了飯給喂到吳行魯嘴邊,這首功便是屬于他吳行魯的。
憑借滅國首功,誰還能擋得住他入駐政事堂?這可不是開國之初,名將如云,隨處可見滅國之功的時候了。
吳行魯反應過來,快步趕上,嘴巴張了又合,一時之間居然說不出話來。
陳昭見到一向老成持重的吳行魯居然也會有這般表情,心中暗樂,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吳大將軍!”
吳行魯雖是武將出身,但如此簡單易懂的詩句,他也是一讀就懂,這下徹底繃不住了,立馬跪倒在地,給陳昭行了大禮,“愿為都護鞍前馬后,結草銜環以報。”
......
進入昭通城后,陳昭將軍務徹底交給了吳行魯,自己只負責了人事部署。
軍事方面有吳行魯統籌,李鑲、楊慶復以及梁重一干武將配合,已經足夠。
但接下來的重中之重是分化瓦解滇東十六部,行軍司馬蘇子凌側重于營造和后勤補給,顯然不適合干這個。
最適合這項工作的首先是杜寒山,其次是在黔中道擔任布政使的羅隱。
思來想去,對付滇東十六部,手段需要狠辣一點,其中的分寸把握,羅隱不如杜寒山,但是杜寒山與吳行魯向來有嫌隙。
最終,陳昭還是選擇用杜寒山,為此他還特地找吳行魯交過底,吳行魯則是十分痛快答應了下來,這讓陳昭放心不少。
杜寒山由東川兵馬使轉任都護府行軍司馬,而東川兵馬使陳昭讓在西川擔任教練使的錢由轉任。
蘇子凌則是由行軍司馬轉為都護府軍需使,都護府長史王維舟沒有隨軍出征,而是在嘉州主持西川、東川以及黔中道的政務,并不斷選拔橫渠書院的讀書人,前往黔中道和昭通,以完成對蠻僚的教化和治理。
還在唐朝的寒門文人地位不高,給個入仕當官的機會,就會給你賣命,沒有嫌棄西南煙瘴之地。
當然也是陳昭給他們灌輸了尊王襄夷和教化天下的思想,以及滅國之功與有榮焉的榮譽感,加上官員升遷必須有治理僚蠻的履歷作為補償。
現在橫渠書院的讀書人各個都喊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口號,熱情滿滿地前往南方任職。
陳昭這邊在進行人事調整,吳行魯已經讓楊慶復前出靖州,南詔在靖州的兵馬都已經撤回到鄯善城,靖州已經是一座空城,楊慶復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其拿下。
等到人事都已經落定,陳昭在書房寫書法打發時間時,吳行魯忽然找了過來。
“都護,滇東十八部派了使者過來。”
“哦?主動派使者過來?”
“他們想贖回他們之前在南詔軍中被我們俘虜的族人。”
“我們可是俘虜有近三千的南詔士兵,他們真會獅子大開口,讓這三千人回去,豈不是在變相資敵?我寧可他們把段子遷贖回去,也不會放這三千人。”
吳行魯見陳昭已經做了決定,便準備按此執行,剛走到門口又被陳昭叫住:
“慢著。”
陳昭稍作沉思后說道,“你去告訴滇東十八部的使者,贖人可以,但是要讓楊登派使者過來,他才是南詔委任的拓東節度使。”
“都護的意思是?”
“這不是給了一個絕佳的分化滇東十八部和南詔的機會嗎。只要南詔愿意割讓姚州,我便可以釋放包括段子遷在內的所有戰俘,同時讓出靖州,并保證一年之內不對南詔動兵。”
“南詔可不會答應的,姚州算是南詔的最后一道屏障了,失去了姚州,西路李鑲大軍便可以直逼太和城。”
“呵呵,要的就是他們不答應,這樣滇東十八部就不能怪我們,只會怨恨南詔,雖然不至于因為這點小事,就背叛南詔,但也算是在他們信任基礎上撕開了一道口子,水滴石穿,這道口子遲早越來越大。”
“那段子遷也要還回去嗎?他可是段氏家族嫡系中的嫡系啊。”
“越重要越好,太和城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雖然有酋龍壓著,但是下面楊家、段家以及以鄭家為首的漢臣勢力各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自從酋龍的親兵羅苴子和望苴子被絞殺在西川后,酋龍的威信已經一落千丈,即便沒有我軍的壓力,太和城自己也會先亂起來,畢竟這幾年死在唐軍手中的南詔部落勇士已經有八萬之多,整個南詔也才只有兩百萬不到的人口,一下子死了八萬青壯,酋龍在國內是交代不過去的,他還得感謝我讓他能將內部矛盾轉移到外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