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掌書何須如此麻煩,我西川的兵馬認可,朝廷的詔書才有用,若我等不認,詔書就是一張廢紙,魏博故事在前,涇原兵變在后,高駢敢來,我等將其驅(qū)逐便是。”
杜寒山剛剛說完,王維舟緊接著說道。
“朝廷若是不收回詔命,今后西川將不再給朝廷上繳一絲稅賦。”
“只要大帥一聲令下,徐道兵出安戎城,進逼風翔;梁重齊銘兵出劍門,我等也想試試神策軍可敢一戰(zhàn)。”楊慶復也表明態(tài)度。
陳昭冷眼看著眾人,他終于理解趙匡胤為何黃袍加身了,不過現(xiàn)在還不是舉兵的時機,便冷呵道
“夠了,將士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爾等居然敢效仿魏博、涇原,日后我的命令讓你們不服,是否也會驅(qū)逐我?”
陳昭軍紀甚嚴,眾人聽此嚇出一聲冷汗,只聽陳昭繼續(xù)說道:“我陳昭西川節(jié)度使之位,非一紙詔書所能褫奪,民心軍心在我,爾等只需聽令便是。楊慶復、王維舟、齊銘、杜寒山、羅隱、蘇子凌留下,其余人退下!”
等到其他人走后,陳昭繼續(xù)說道:“此次就藩楊慶復、蘇子凌、羅隱與我同去。
西川的軍務就交托給寒山,李鑲、安再榮、黃景復、梁重、徐道、朱貴等部將校皆是我所擢拔,就藩之前我會通知他們,若是沒有寒山的命令,不可調(diào)動一兵一卒。
政務方面就交托給泊遠,各州長史,縣城皆是我從橫渠書院選派,若無泊遠你簽署的政令,他們會拒絕執(zhí)行。
東倉是重中之重,就交托給齊銘,錢糧財務盡可撥付,甲胄、炸藥萬不可被高駢探明底細。
“若是高駢發(fā)現(xiàn)軍令政令不通,恐怕會選擇殺人立威。”杜寒山皺著眉頭擔憂道。
“哼,我就是要讓他圖窮匕見,要的就是他動刀兵,我們可以驅(qū)逐他,但是必須占據(jù)大義名分,我陳昭苦心經(jīng)營的西川可不是那么好拿的。如此就拜托各位了。”
陳昭說完站起身認真行了一禮.
“愿為大帥效死力!”
......
交代完西川事宜,陳昭便著手準備黔中的戰(zhàn)事,黔中播州(遵義)與西川瀘州,東川渝州接壤。
《平南方略》分為三條戰(zhàn)線,
西部戰(zhàn)線是駐軍嶲州的李鑲部,目標是從嶲州攻入姚州,也就是南詔的會昌,直指洱海平原的太和城;
中路戰(zhàn)線是渝州的吳行魯部加上駐扎在安上縣的朱貴部,目標是經(jīng)曲州(昭通)到靖州,直指滇池平原的鄯善城(昆明);
東部路線是統(tǒng)攝收復黔中道的部落兵馬,到靖州與中路吳行魯部會合,一同攻打鄯善城。
等攻下鄯善城后,在由吳行魯統(tǒng)兵西進,和李鑲部會合,一舉拿下太和城。
原本陳昭打算將中路和東路都交給吳行魯,他只負責西路,如今南詔入侵黔中,給了陳昭插手的機會。
此次南詔入侵,攻占了播州,北上渝州時,被東川吳行魯修筑的戍堡防線所擋,不得寸進。
而與播州臨近的西川瀘州,更是為楊慶復所在的楊氏根植多年,楊慶復對播州情況了如指掌。
“慶復,現(xiàn)任命你為黔中道經(jīng)略副使兼兵馬使,抽調(diào)西川安再榮部、黃景復部兩萬兵馬,沿岷江而下,至瀘州待命。”
“子陵,命你為黔中行軍司馬,負責籌措糧草軍械。”
“羅隱,命你為黔中布政使,抽調(diào)橫渠書院學生,配合慶復聯(lián)絡諸蠻。”
二月,楊氏的向?qū)б呀?jīng)就位;軍械糧草已經(jīng)籌措妥當,運抵瀘州;
三月,安再榮部、黃景復部兵馬抵達瀘州,軍中斥候前出探路,已經(jīng)到達播州;
瀘州城內(nèi),陳昭臨時征用了瀘州刺史府,
拿著斥候送回的南詔情報,只有一個感覺,南詔這是在作死。
黔中的蠻族可不比涼山中原始的蠻族,他們漢化已久,各部族的名字都是漢名。
從春秋戰(zhàn)國的楚國,到秦漢趙佗,三國吳國,一直到現(xiàn)在,中原王朝對黔中的漢化從未停止,如今黔中的蠻族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蠻族,還是以部落形式存在的漢人。
只是因為黔中群山密布,土地貧瘠,稅收薄弱,中原王朝才對他們采取羈縻政策,也造就了謝氏、趙氏、田氏、冉氏、宋氏、楊氏等諸多豪強。
黔中貧瘠,朝廷財政再如何緊迫,也沒有對他們加大征稅,因為征不了多少稅,就算征上來,也都消耗在轉(zhuǎn)運途中,相較之下嶺南的蠻族就慘多了,嶺南藩鎮(zhèn)對蠻族橫征暴斂,所以嶺南蠻族有很多投靠南詔的,經(jīng)常反叛。
可南詔在黔中簡直是刮地皮似地搜刮,已經(jīng)鬧得各部族沸反盈天,即便陳昭不出兵,相信南詔也很快會被驅(qū)趕出黔中。
“南詔這是窮瘋了啊,西川不敢搶,安南不敢搶,只敢來黔中刮地皮。”陳昭笑道。
“北邊的南平僚宋氏、思州田氏在吳大帥的庇佑下,倒還算安穩(wěn),但是南邊趙氏蠻、謝氏蠻已經(jīng)急得是熱鍋上的螞蟻,部落里已經(jīng)被搶的不剩多少余糧了。”楊慶復說著從東川獲取的消息。
“宋布政使不愧是從西川出去的,將渝州南部的部族收拾得服服帖帖的。”羅隱雖然沒有見過宋問之,但是來到瀘州后,不斷從部族口中聽到宋問之的名字。
“那也是吳大帥支持,把治所都從梓州搬到了渝州。”
楊慶復和羅隱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
“趙氏蠻?可是趙佗后裔?”陳昭忽然問道。
“正是漢代南越國趙佗的后裔。”
“秦皇高見啊!”陳昭不由感慨,歷朝歷代的開疆拓土,將漢家文化傳遍四方,才有了泱泱華夏。
“北邊宋氏、田氏給吳大帥貢獻了一萬兵員,隨時可以南下,西邊西趙蠻召集了五千蠻兵,南邊的南謝蠻也召集五千蠻兵,加上瀘州的兩萬兵馬,總共四萬兵馬,分四路進攻,南詔只有一萬兵馬,這輩子沒打過這么富裕的仗。”
楊慶復也沒想到南詔這么能作,原以為像嶲州一般,唐軍不僅要打南詔還要打各部落,現(xiàn)在唐軍給了各部落主心骨,各部落就能將南詔給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