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正好是北方小年。
今年的年味比任何一年都來的都早,年味那叫一個濃!隨處可聽見大喇播里循環播放的歌曲,就跟不用花錢似的,更加渲染了新年新氣象,是年味濃的一個重要原因。
真的慶幸,這幾年的流行歌曲特別是港臺音樂就像開了掛,一首比一首帥!男女老少都跟著唱,哪一首歌都能哼唱幾句,但又沒有一首歌能完完整整唱全。跑調了也沒人笑話,就圖個樂。
全民享受著流行音樂的滋養。
這不,小院外邊不時傳來孫楠那首令人心潮澎湃的《紅旗飄飄》“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你歡呼我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寥寥數語道盡驕傲與自豪,令人深情滿滿地熱愛著我的國;
《愛拼才會贏》“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讓人不拼都覺得對不起自己;《為你我受冷風吹》:林憶蓮迷死個人;周華健為《射雕英雄傳》演唱的《神話情話》“愛在迷迷糊糊,盤古初開便開始”,旋律一響,神魂顛倒。
就這些歌,任一首拎出來,都是封神級別的。
享受著歌曲,活兒一點也能少干。按照當地習俗,小年這天,吃過早飯,家家都要進行衛生大掃除,寓意:去污除塵,辭舊迎新。小孩子也干,不過干不長時間就被小伙伴喊著叫著瘋去了。男人,主要外出購物,以“外”事為主。所以說,所謂的全家大掃除其實就是中年媽媽們和年齡稍大點的女兒們在“除塵”和“辭舊”,男人和男孩們則負責“迎新”。
房屋內的角角落落,撣去蜘蛛網;一遍遍擦拭家具上的陳灰,鋪上新買的桌布;更難的是洗衣服:此時的小鎮上,洗衣機還沒幾家有。一堆堆的衣服,盆里總也淘不凈的冰冷的水。“皮猴子”“狗孩子”,媽媽們累極了,嘴里不停的罵著,“也是怪了:想穿時找不到一件衣服,洗時卻堆成山”。罵是罵,干起活來,有使不完的勁。
這個時期的人們,跟打了雞血似的,奔跑者,超越者,停不下來!
這時候,爸爸們一般也該從集市上回來了,勤快的男人會主動洗肉剁餡子,女人們和面包,一起包餃子。晌午時分,家家餐桌上飄著豬肉餃子的香味,饞的小孩子直吸嘍口水,“我還要吃!”。
“秦老師還沒吃飯吧?來來來,嘗嘗我的手藝。”秦老師的媳婦生氣回了娘家。
剛到小院門口,就看到因身體原因已申請“內退”的高明老師夫妻倆正讓著秦老師——昨晚“真不要臉的”的那人,“午夜風月傳聞”事件的男主。
高明一直是民師身份,工資很少。倒是他媳婦有力氣能干,為人醇厚。家里的五六畝地都是她春耕秋收,一路艱辛,兩個孩子,兒子讀高中,小女兒讀初中。夫妻倆感情很好,有種患難見真情的相扶相持。
“弟妹沒在家,你一個人,來我家也就添雙筷子的事兒,正好我也想跟你啦啦呱。”可能最后一句起了作用,“我憋屈啊!”秦老師沒再半推半就,直接跟著進了高老師家。
“吃”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一直有著別樣的溫暖。
在北方,不同日子里,餃子的歷史使命是不同的。當今天的餃子吃完,新年的序章便正式開始了!
——過了今天,大規模的走親訪友便開始了。你來我往的,親戚間好不親熱。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你來我往,是以男方家為主的,看望老姑,老舅,老姨,一般都被留下來吃飯,撮幾口小酒,一年來的家長里短就嘮叨一遍。
估計著哪天親戚可能不會來的時候,女主便偕同丈夫和孩子,回娘家看望爹娘——這是春節期間花錢最多的親戚。
是的,親戚!你沒聽錯,結婚后,女兒女婿便成了親戚,特別是女婿,正兒八經的貴客。對女婿好一些,女兒在婆家應該好過一點吧——娘家人最淳樸的,卑微的愛意。
晌午時分,我們將買的幾樣稀罕菜(就是自家菜地里不常種的菜)打包裝起來,特別是婆婆點名要的優質白砂糖,仔細包起來。婆婆事先交代過:今天務必回來,祭灶神,“馬虎不得”!
祭灶神,是小年這一天中最為神圣的一件事。這個習俗的,我是知道的,但具體操作,從沒關注過。
“水餃也包好了,就等你們來了就下鍋開吃”,公爹見到我們很是高興,“我調餡兒技術是最好的,徐晴,等會兒嘗嘗,保你喜歡吃”。
章穩順勢上午帶我去給大姑家送節禮的事簡單交流了一下。
婆婆干活麻利,出活。腳不沾地地忙里忙外,還跟我絮絮叨叨,一句話沒落下:從起床就如何如何的忙。是的,我看到了繩子上的衣服,干凈的水泥地院子,現成的水餃。嗯,應該是很累的。章穩說了去大姑家送節禮的情況,似是匯報工作,又像是維護我,我覺得。
公爹把提前炒好的兩個菜端上了桌,水餃也盛好了。
我去叫婆婆吃飯。哈哈,哈哈,婆婆這邊的景象是:廚房的墻上已經貼好了灶王爺像,婆婆正鄭重地擺放上酒、糖果,和熱乎乎的水餃等供品,滿滿當當的。然后又點上三根香,一根一根插在香爐里,虔誠的跪拜,嘴里念念有詞。“這白砂糖一粒一粒的,真干凈,不錯不錯!”
婆婆用手捏著白砂糖,她捏著白糖小心翼翼地涂抹在灶王爺像的嘴部:“灶王爺多多美言,多多美言。”這個意想不到的操作可讓我開了眼了,很好奇,專注地看著,心里止不住的想笑。
就在這時,婆婆一聲::“徐晴你也該來跪拜!”啊?我竟一時沒反應過來。“成了婚的婦女,都得求灶老爺,保佑自家人新的一年有飯吃,保佑自家男人工作順利,掙錢多。”
我的心撲騰撲騰的要跳出來了,我不會啊!也不想啊!我魂都嚇得飛了。這太尷尬了吧!我求救似的看向了章穩。
“他們年輕人不懂這些規矩,別惹了灶王爺不高興,你一人就能代表了咱全家”公爹立馬回了,又給我安排了一個活兒,“你給煤球爐子換碳去。”
煤球爐子在堂屋,熬粥,炒菜都用,而取暖才是冬季最主要的功能。
被婆婆驚嚇之后,感覺魂還沒跟過來。我不敢再明目張膽的向廚房看。但忍不住眼角掃過:婆婆依舊跪著,將舊的灶神像燒了,說著“做的不夠好,請灶老爺原諒!恭送灶老爺上天!恭送灶老爺上天!”
飯后,我搶著洗刷。還是有些客套和拘謹的。又想起剛才婆婆口中,用在我身上的“婦女!”這個炸腦子的虎狼之詞。心里那叫一個別扭,但,有什么不對嗎?
回不去的不僅僅是時間。
所以,對女人來說,要學會快速適應,因為女人似乎一生都在流浪。明白了流浪的宿命,女人就能明白:我從小長大的家,忽然一天,咋就成了娘家!而婆家,卻成了自己的家。
有時候,人的成長是瞬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