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8章 寫在水博物館之前

  • 旅居成都
  • 南北王
  • 3171字
  • 2025-07-03 15:54:02

01

突然,仿佛心血來潮,我面對一杯水陷入了沉思。

這從出生到現在一直伴隨我,養(yǎng)育我,組成我生命和靈魂的東西,在日常的日子里,我是熟視無睹的,將它視為當然享用。

今天,我站在世界地圖前,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大片大片的藍。那不是藍天,也不是布匹,那是上帝的行為藝術,是汪洋,是大海,是水。山岳、陸地和人類,一切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物和體,都在這藍色中生滅和漂浮。

中國古人們用“三山六水一分田”來描述水在這個地球上的絕對優(yōu)勢和地位。《管子》一書中則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源,諸生之宗室也。”

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得也說:“水是萬物的根源”。

可見水對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重要,中外智者是“英雄所見略同”的。

而水對我們人類來說,其重要性在今天尤為突出。水資源的減少和污染,在世界的各種資源比較中,顯得尤為突出和觸目驚心。以此,我們有必要向世界,向所有還想繼續(xù)在這個星球上生存的人們發(fā)出強烈的警示,向那些平日里視水若無物的人說明水是什么?我們人類和世上萬物與水到底有著怎樣的關聯和干系?

水是生命之源,在這一點上,我想只要是初具科學常識的人,都會表示認同。據科學考證,最初的生命體是在三十多億年前的海洋中孕育誕生的。如果那時的地球上沒有水,恐怕今天的世界將是另外一個模樣,也就不會有今天的花花世界了。

水不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而且是生命結構的基本元素。就人類而言,構成我們身體的基本元素,三分之二是水,嬰兒則含水量更高,占到了十分之八以上。就人的生理機制來說,人體各部組織,也大都由水來支持,人體各個器官組織的含水量大都占到了十分之六或十分之八,就連骨骼的含水量也占到了十分之二以上。人體可以說是由水形成,生命活動也是以水為中心而進行的,一旦缺水,生命就會慢慢枯萎而消亡。

事實上,水對于人類社會來說,其重要性遠不止于此。它在人文和宗教學上的意義,也從來是不容忽視的。

亞里士多德就認為萬物是由四種元素土、氣、水、火組成的。中國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說,也把水認為是組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元素之一;巴比倫人和埃及人曾經把水,后來又把空氣和土,看成是世界的主要組成元素。在古印度的哲學中,地、水、風、火被認為是構成世界的四大元素,水在其中有著重要地位。而在中國的儒家和道家理論中,水的分量也舉足輕重。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開篇就是關于水的喻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孔子也對他的學生們教導說:“夫水者,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真流卑下,句倨皆循其道,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受讓不惡,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教化;至量心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

可見,水對于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對于我們人類及其它所有生命體,不僅具有物質本體上的重要性,而且還是哲學文化的載體和喻體。

呵呵,水不只是H2O的簡單組合,它是我們的生命,是血液,是源泉,是愛是恨,是生成更是毀滅……

02

在與水的接觸過程中,人們漸漸形成了特有的思想觀念和情感,以水為題材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詩詞歌賦、繪畫音樂等也就應運而生,許多作品成為了人類精神財富寶庫中的璀璨明珠。以人與水的關系為軸心構成的水文化,是人類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國的文學藝術殿堂中,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詩經·雎鳩》云:“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說明這個傳誦千古的愛情故事,是“在河之州”的水邊發(fā)生的,是在詩人采摘水中的荇菜時,看到了“窈窕淑女”,又看到了水鳥雎鳩,情為之動,興為之發(fā),于是歌而詠之。

在音樂方面,水的音影更是無處不在。從人類語言的產生到宮商角征羽音律的確定;從《高山流水》、《漁樵問答》到《出水蓮》;從《春江花月夜》到《二泉映月》,詠水嘆水的古典曲樂水聲不絕。凝神諦聽,一聲聲都穿透了中華文化的歷史和現實。還有書法和繪畫,也都在水的影響中完善又留下水的波光靈性。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和他的書法成就,就與水有著不解之緣。公元353年的一天,王羲之邀請了一班過從親密的書法家和詩人,在鄉(xiāng)間的蘭亭雅聚。他們坐在溪水兩旁,將羽觴放在水上,順水而下,每人順序取觴飲酒作詩。寫不出的,要罰酒,當天有26人作詩,得詩35首。因是在蘭亭所寫,就以蘭亭為詩集之名。在酒的微醺中,大家一致要求羲之為詩集寫序。于是,王羲之由是一舉成就了千古之名。

羲之面帶醉意,眼望溪水,即席揮毫。于是,世間便有了千古書法珍品《蘭亭序》的流傳。據說,幾天后他在家中又將此序寫了上百次,都無法與當日在溪邊酒后的即席揮灑相比。

在中國文學和繪畫史上,與水有著難解之緣的,還有《洛神賦》和《洛神賦圖》。前者是建安四子之一的曹植所作。賦中敘述他和洛水女神宓妃相遇的故事。《洛神賦》通篇言辭華麗,描寫動情,神人之戀纏綿凄婉,動人心魄。稍后的晉代畫家顧愷之讀后大為感動,遂凝神一揮而成《洛神賦圖》。此卷一出,無人再敢繪此圖,故成為千百年來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名著和最為世人所傳頌的名畫。

水,這個隨物賦形的精靈,在造就物質文明的同時,也造就和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

03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的文明和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人與水的關系史。

從生命的起源,到億萬年的生命演化,再到人類進入文明期,無不留下關于水的歷史和記憶。從游牧民族的逐水而棲到部落氏族的擇水而居,從基本生存的保障到農業(yè)的生產灌溉,從河流的直接取水到圍井而市,從河道漕運的便捷交通到港埠碼頭的興盛繁榮,從蒸汽機的發(fā)明到現代工業(yè)的勃興,都與水有著不解之緣。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文化和社會財富,無不蘊藏著人們治水和利水的勞動智慧和成果。

水對于人類文明有著無比的重要性,但在孕育文明的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災難,所以有“水火無情”、“洪水猛獸”的說法。中國古老的傳說中,治水的成功與否,不但性命攸關,且更是關系到一個王朝政權的興亡和變遷。大禹治水是最為著名的例子。大禹之父治水失敗,性命不保。大禹治水成功,成為一國之君。在巴蜀的古老傳說中,治水也始終是一條主線。無論望帝杜宇、叢帝開明還是后來的秦蜀郡守李冰,也都以治水造福后人而成為紀念的對象。

以都江堰、趙州橋為代表的世界著名古代水利工程,以其精巧的設計、宏偉的建筑、悠久的歷史和巨大的效益聞名于世,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壯舉,是水利文物文化的寶貴遺產;巴西和巴拉圭兩國聯建的伊泰普水電站、美國的胡佛大壩、埃及的阿斯旺高壩,則代表了近現代水利工程方面的不凡成就。

以世界最為著名的古老水利工程都江堰為例。它充分利用了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fā)揮。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fā)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chuàng)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xié)合統(tǒng)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生態(tài)工程”。開創(chuàng)了中國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新紀元。它不但是農耕時代文明的一項標志性建筑,也是中國古老智慧“天人合一”的一個最好例證。

水和水利工程不但孕育了農業(yè)文明,也孕育了城市文明。水是城市誕生的搖籃。在城市形成和發(fā)展中,水作為最關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介入其中,起著關系城市生存、制約城市發(fā)展、影響城市風格和美化城市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世界上每一個文明的發(fā)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并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而發(fā)展起來的。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的黃河、長江;埃及的尼羅河;印度的恒河;中東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都以其豐富的乳汁孕育了人類早期的偉大文明,并在兩岸崛起大批的繁華城鎮(zhèn)。

人類文明的每一個腳印,都注滿了水的溫情和洶涌,寫滿了人與水的抗爭和依存。2005-10-27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子县| 宁海县| 乌拉特前旗| 金秀| 南靖县| 筠连县| 班戈县| 修文县| 聊城市| 长春市| 永清县| 伽师县| 桑日县| 贵定县| 鹤山市| 巴南区| 广德县| 伊春市| 芮城县| 福泉市| 太保市| 湖口县| 德令哈市| 武城县| 西青区| 崇州市| 乌苏市| 如皋市| 拜泉县| 长岛县| 咸丰县| 长兴县| 大新县| 仲巴县| 长岭县| 宜黄县| 常德市| 云浮市| 石门县| 岱山县| 曲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