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年號景泰
- 大明:皇兄封我戾王?稱朕明中宗
- 一時鹿
- 2197字
- 2025-07-09 23:55:37
朱祁鈺踢開了曾經龍椅之下的小四方桌,一步一步的走向象征著權力的皇位。
他站在龍椅前摩挲著把手,隨后轉身一擔衣袍,大馬金刀地坐在了上面。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龍椅并不舒適,甚至有一些硌身體,可上面的風光足以讓世間所有人為之瘋狂。
朱祁鈺看著跪拜的群臣,感受著后面無能為力的太后奪命的目光,向大明朝發布了他的第一封詔書:
“朕以涼德,嗣守祖宗鴻業,方當與天下休息。詎意虜寇猖獗,先皇北狩,神器無主,國本動搖。
今有禮部尚書胡濙、兵部侍郎于謙等合詞陳請,以社稷安危為念,萬民倒懸為憂,謂「國不可一日無君」。
朕雖再三固辭,而群臣伏闕泣血,援引「大義滅親」之典,復以「漢文帝繼統」為比。
太后面諭:「皇帝陷虜,郕王宜即大位以安人心。」
茲者俯徇輿情,于正統十四年祗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
定年號景泰,俟來年改元。
布告中外,咸使聞知。”
短暫地沉醉在權力帶來的快感后,朱祁鈺自然得給這些從龍之臣開始封賞:“升授禮部尚書胡濙太子太傅,主持登基典禮及與瓦剌的談判交涉。”
“升兵部左侍郎于謙為兵部尚書,暫領京城防御之事。”
“升陳循為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繼任內閣首輔。”
如此一番封賞之后,朱祁鈺勉強是將諸多已經隨英宗出征戰死官員的空位填補之上,其余還未收到確切陣亡名單的便暫時空置,萬一有幾個逃回京城的。
胡濙等人見大局已定,心中也是吐出一口氣。
雖然參與廢立之事有違群臣倫理,也不符合他們一貫的性子。
可如今看著郕王,現在該稱陛下的朱祁鈺井井有條的發號釋令,一直懸著的心也終于是落地了。
只是胡濙不曾向朱祁鈺說的,是太后懿旨中所留的隱患。
作為六朝老臣的胡濙,經歷這么多次的改朝換代,一眼就看出來太后所留的手段。
形勢之下,太后不得已將皇位過繼到了朱祁鈺的手下,可原定的太子之位卻未曾提及,仍然由先皇之子朱見濡即位。
陛下到底年輕!
即便如今先皇被尊為太上皇,若是皇位繼承人不更改,大明的傳承兜兜轉轉終究將回到先皇一脈上。
而廢立太子之事,自古便是爭議不斷之事。
若是陛下不趁此機會,日后想要再更改怕是不易。
但這些話,胡濙都沒有說,而是默默的爛在肚里。
他可以擁立新帝,那是因為國家需要一個皇帝。
可在國本之事上,他終究是一個外臣,不應明目張膽地插手皇家之事。
胡濙所言不錯,結束朝會后快速回到郕王府的朱祁鈺確實未曾想到立刻更改太子之事。
畢竟他也是第一次當皇帝,不像英宗那么有經驗,能夠二次登基。
他腦中還是充斥著大權在手的興奮感的。
二來,朱祁鈺在感受到權力的同時,也仿佛更加直面感受到了也先的兵鋒,正在一門心思地思考對策。
只是在文華殿之上,礙于太后與群臣,很多話朱祁鈺不方便說,這才將于謙等人匆匆召入郕王府議事。
“恭喜高升啊,于尚書。”胡濙笑眼盈盈地向于謙打著招呼。
“胡太傅折煞我也,京城布防之事到時還望胡大人幫助一二。”面對胡濙的打趣,于謙嘴上也是不輸的揶揄一番。
先一步退朝,來到郕王府的眾人互相恭維著。
這些大臣心知肚明,朱祁鈺登基第一日便招入府中的,不是朝中重臣便是心腹。
既然自己日后免不了打交道,不如提前熟絡些關系,朝中也好辦事。
只是眾人的寒暄在看到雷厲風行、走路生風的朱祁鈺時,立刻停止了,跟著他快步走入府中。
看著人滿為患的茶室,朱祁鈺心中都有些許感嘆了。
不過短短一月,在這茶室中發生的事太多了。
他拿起面前準備好的濃茶,收回那發散的思緒,按照路上做的腹稿率先向胡濙詢問道:
“如今當務之急是將先皇迎回,既讓先皇不再瓦剌受辱,也可使得我邊疆將士不在束手。”
“太傅可有合適人選與瓦剌人交涉?只怕瓦剌蠻夷,出使者恐有性命之憂。”
見到朱祁鈺心系先皇,這些大臣們心中多少是有些贊嘆的,雖然陛下做事雷厲風行了一些,但心中還是很念舊情的。
他們對于自己未來的處境也感覺更加心安一些,念感情的帝王手下的日子總歸不會太差。
可真的是朱祁鈺自己向迎回堡宗嗎?
他巴不得哪兒的流矢射中了堡宗,或者是堡宗突然良心發現自刎歸天了。
只要朱祁鎮死在塞外,朱祁鈺也不用擔心什么奪門之變了,處處使絆子的孫太后也可以跟著他兒子一起歸天。
思念成疾、痛哭不止,最終心力憔悴地病逝,朱祁鈺連理由都給她找好了。
哪怕對堡宗自身來說,只要他死在關外,也不至于遺臭萬年,不過是御駕親征犧牲了而已。
那叫門的人?瓦剌人的抹黑罷了!
可就是這般雙贏的局面,他朱祁鎮不愿意死啊!
他不愿為了大明的再次偉大付出他小小的生命!
偏偏朱祁鈺繼位的正統性是來自于朱祁鎮的,所以上位之后必須迎回朱祁鎮,同時還不能抹黑朱祁鎮,不然和罵自己沒什么區別。
他只能裝模做樣的向胡濙請教,看看能不能在他的人選里面安插幾個能讓堡宗溶于水的好手。
“臣愿意親自前往,迎回先皇!”
“不可!太傅那是國之砥柱,豈可親身冒險。如今情況不明,還需年富力強又心懷家國之人前去!”
朱祁鈺立刻制止了胡濙的話語。
這位太子太傅兼禮部尚書是真正的國之重臣,六朝元老。
他考進士的時候,那時候還叫建文二年,如今史書上的洪武三十三年...
讓他年過七旬的身子去直面也先,朱祁鈺于心不忍也覺得太過大材小用了。
朱祁鎮死就死了,胡濙可要保重身體啊。
“那臣以為工部右侍郎趙榮、御史楊善可為使者,于瓦剌談判。”
朱祁鈺不懷疑胡濙看人的能力,根據他的印象,這兩人好像確實也能力出眾,尤其是楊善善于雄辯。
歷史上就是這二人成功把英宗給帶回來了!
正當朱祁鈺絞盡腦汁地像有沒有能夠壞事的人選時,一個人名驟然浮現。
徐珵,徐有貞!
這睚眥必報的小人用對了,那可是大有用處。
朕就要用這小人治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