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霸王隕落
- 高帝十五年
- 是本藏
- 1802字
- 2025-07-22 18:20:00
漢五年十二月,項羽被漢軍諸將重重圍于垓下,兵少食盡。夜里,項羽聽到楚歌四起,以為劉邦已盡得楚地,于是率領數百騎兵英勇突圍,最后大敗,被灌嬰率軍斬殺于東城。
根據《漢書·項藉傳》記載,項羽最終失敗過程非常慘烈且極具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楚歌四起后,項羽在軍帳中喝起了悶酒。身邊是心愛的美人虞姬和隨自己征戰四方的駿馬。此情此景,項羽慷慨悲歌,留下千古名句“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駛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隨后項羽又與虞姬共同悲歌數曲,流下了英雄淚,身邊的人見此情景也都低頭悲傷落淚。
項羽曾經為諸侯之首,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諸侯,執天下之牛耳,何等英武。而如今山河盡失,在燭火昏暗的軍帳中,只有愛人和戰馬相伴,這種孤獨與悲涼幾人能懂?
絕境之下,項羽決定最后一戰,于是上馬,帶領追隨者八百多騎兵,趁夜色向南突圍。第二天清晨,漢軍發現項羽南逃,便派出騎將灌嬰率五千騎兵前往追殺。項羽且戰且退,渡過淮水后,身邊還剩百余人。眾人行至陰陵時迷了路,于是向一個農民問路。農民騙他們說應向左走,這導致項羽一行人馬陷于沼澤之中,很快就被漢軍追上。項羽又向東逃至東城,此時身邊只剩騎兵二十八人,而身后有追兵數千。
項羽自認為已無法逃脫,便對手下人說:“我起兵八年,身經七十余戰,未嘗敗績,稱霸天下。如今被困于此乃是天意,而非我作戰失利。今天固然終將戰死,但愿與諸位痛快一戰,我們將必勝三次,斬將奪旗,方可戰死。我要讓大家知道,并非我項某人不會用兵,是天要亡我!”
項羽背靠四隤(tuí)山布下圓陣向外突圍。此時漢軍已將項羽重重包圍,項羽對手下說:“看我為各位斬一漢將!”于是命令大家四向奔馳下山,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匯合。項羽一路高呼沖下山,漢軍潰敗,果然被項羽斬殺一將。當時,騎郎楊喜追擊項羽,項羽回頭大罵,竟使其人馬俱驚,后退數里。項羽及手下人馬如約匯合,漢軍不知道項羽具體在哪里,于是也分兵三路前往包圍。項羽應戰,又斬都尉一人,殺士兵幾十上百人。項羽再次聚攏人馬時,發現僅戰死兩人。項羽問道:“諸位,如何?”大家都表示嘆服:“果然如大王所言!”
項羽繼續向東準備從烏江東渡長江。烏江亭長已備船在此等候,并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也有土地上千里,人口數十萬,足以稱王。愿大王速速渡江,如今只有我這條船,漢軍追擊至此也無法渡江。”看到楚軍的慘狀,項羽改變了主意,笑著說:“是天要亡我,為何要渡江!我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無一人返回,縱然江東父老憐惜我而讓我稱王,但我又有何面目見他們!即使他們不說,而我卻怎能沒有愧疚之意!”
項羽接著對烏江亭長說:“我知道你是有德行的長者,我這匹馬五歲,所向無敵,曾經一日千里,我不忍心殺了他,贈與你吧。”項羽令隨從都下馬,與漢軍短兵相接,項羽自己又殺了數百人,而自己受傷十余處。
項羽在漢軍中看到司馬呂馬童,對他說:“這不是我的熟人嘛!”呂馬童背對項羽,對王翳說:“他就是項王。”項羽說:“聽說你們懸賞千金、食邑萬戶要買我的人頭,今天就讓你們得了這個便宜吧!”于是揮劍自刎,一代霸王就此悲壯隕落。
更可悲的是,漢軍為了爭功,紛紛搶奪項羽尸體,西楚霸王沒能留下一個全尸。王翦得到了項羽的人頭,楊喜、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得到項羽的部分身體,五人后都被封侯了。
項羽一死,楚地基本都被平定了,因為項羽曾被楚懷王封為魯公,魯地百姓忠于項羽,不肯向漢軍投降。劉邦原想引兵屠城,見魯地百姓如此忠義,便拿出項羽的頭顱示眾,魯地百姓這才降漢。劉邦為收攏人心,以魯公之名為項羽發喪,將其葬于谷城。劉邦未株連項氏其他人,還封了項伯等有功者四人為列侯,賜姓劉氏。
項羽戰死的地點和方式都有一定的爭議。一說是被灌嬰率軍擊殺于城東,一說是在烏江自刎,兩種說法最終的結局是一樣的,項羽的尸體被瓜分為五塊。不過這個細節并不影響歷史對項羽的評價和人們對項羽的認知,甚至因此對這位性格復雜的西楚霸王而產生很多想象的空間。
秦二世元年,劉邦、項羽同時起兵反秦,漢五年,漢軍圍困項羽于烏江,項羽不肯東渡,最終死于烏江畔。八年間,劉、項二人合作過、互疑過、反目過、締約過,最終在張良、陳平的建議下,劉邦乘勝消滅了項羽。期間,兩人的表現有太多值得后人討論、玩味之處,兩千年來,一直占據著歷史熱搜榜。我們永遠無法看到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的真正面目,只能透過史家的文字,無限去接近真相。也許整是因此,這段歷史才一直引人入勝、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