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精明的孩子們
- 年代1960,我有一臺娃娃機
- 夢半回
- 2014字
- 2025-06-29 23:17:11
尤其是張建軍為他爸爭取到一份城里的工作,要成為一名共榮的工人,以后吃上商品糧,深深刺激到她。
正如她男人所說,搞不好以后他們孩子都要靠他們四叔照拂。
考慮到這些,阿麗甚至有點擔心張建軍介懷她以前不冷不熱的態度,現在顯得格外忐忑和小心翼翼。
可看到張建軍還叫她嫂子,沒計較她以前的態度,她不由松了口氣。
下次回娘家,她可以跟娘家人反駁了。
以前回娘家,她爸媽就沒少說她男人,都勸她男人別管他堂弟,過好自己的日子,讓自己老婆、孩子吃好點,那才是一個男人應該做的事。
說實話,那時候阿麗心里也是這么想的,要說對自己男人沒有點怨言,那不可能。
有什么好東西,總想著先緊著張建軍。
可原來真的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例子。
現在小叔子還沒讀完書呢!就已經開始發威,開始讓家里人收益,其中就包括她的男人和孩子。
下次回娘家,爸媽再說她男人,她也有底氣幫忙說話了。
聊了一會,張建軍和劉皓走了。
老太太才撇了眼自己的大孫媳婦:“還好建軍大氣,沒跟你計較,小龍小虎跟建軍也親近。”
阿麗硬著頭皮笑道:“奶奶,我那不是頭發長見識短嘛!”
“你知道就好,以后注意點。”
……
張建軍和劉皓還沒回到家,就看到一大群孩子圍在他家門口。
“建軍叔回來了。”
所有孩子轉過頭,臉上都洋溢著高興、期待等表情。
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拿著金銀花,或者知了殼。
金銀花和知了殼能換糖和錢的消息已經在村里的小孩圈內傳開,就連小龍、小虎和小花剛才都問張建軍,他們表示明天也去撿知了殼。
“都排隊,不要亂,一個一個地來。”張建軍跟這群小孩哥、小孩姐說道。
說完,他讓劉皓在外面維持秩序,自己則是返回房間,給人錯覺是回去拿錢和糖。實際上,錢和糖都讓他放在娃娃機內。
他五姐都看傻了。
剛才發現一堆孩子在外面,她問清楚緣由后,才明白怎么一回事。不要說小孩子,就連她都有些心動。
排在第一位的男孩子,鼻子上還掛著兩注鼻涕,跟小虎一個德行,猛地一吸,咽了進去。
他的收獲還蠻多,金銀花有一斤上下,知了殼一小袋,估計有七八兩左右。
“你要錢,還是要糖?”張建軍問他。
小家伙毫不猶豫:“糖。”
錢在村里有什么用?買東西都要去公社,而且買東西不止要錢,還要票呢!他一個小孩子望洋興嘆。
最重要的是,如果他要錢,遲早都會被自己老媽光明正大、正氣凜然地收走。
那還不如直接要糖呢!
張建軍沒有稱,大概大概地給。
那小子得到7顆奶糖,高興壞了,他長這么大還沒拿過那么多糖,還是香噴噴的奶糖,美得他鼻涕又冒了出來。
“下一個,下一個。”張建軍看到這小子又要吸鼻涕,趕緊打發他走。
別看這些孩子都不大,但都不傻,跟商量好的一樣,全都要奶糖,沒有要錢的。
好家伙!感情都防著自己老娘?
張建軍還以為那幾斤奶糖能吃很久呢!沒想到,今天就發完了。換來的,是一堆的金銀花,以及知了殼。
“建軍,你收這些,別砸自己手里了。”五姐張曉雨擔心道。
剛才那么多奶糖發出去,她看著都肉疼。
“五姐,放心吧!我在同德堂看過,干的金銀花5塊錢一斤,知了殼也有,但我沒問收購價,明天去看看。”
說完,張建軍讓五姐有空就學一學如何處理、晾曬金銀花。
比如不帶幼蕾,不帶葉子,采后放入條編或竹編的籃子內,集中的時候不可堆成大堆,應攤開放置,放置時間最長不要超過4小時。
曬花時切勿翻動,否則花色變黑而降低質量,至九成干,揀去枝葉雜質即可。
等等。
女孩子細心,干這些活就剛剛好。
“好!”張曉雨點頭。
張建軍爸媽回來,看到屋里一大堆的金銀花,還有知了殼,面面相覷,大眼瞪小眼。聽了兒子的解釋后,才不說什么,知道自己兒子的主意多。
而后,又看到桌子上的竹雞燉蘑菇,紅燒竹鼠,兩人都不知道說什么好。
這兩三天,家里的伙食質量直線上升。像今晚這一頓,以前過年才有這么豐盛。一時間,他們還沒適應過來。
村里,誰家這么吃的呀?
“小皓,當自己家,不要客氣!”張振邦跟劉皓說道。
“叔,我可沒客氣。”
吃飯時,張振邦還跟兒子聊到自己去上班的事,打算明天就過去,不要讓人等。其實,他是怕夜長夢多,崗位被別人搶走。
現在城里的工作崗位多搶手呀!
“好,那我們明天一起去。”張建軍點頭。
“叔,別擔心,有我大伯在,崗位別人搶不走。”劉皓說道。
明天他還準備求自己大伯,給建軍一家安排個好住所,最好是靠近他們家的,以后串門方便。
“是呀!爸,不用緊張。以后劉伯伯是你的上級領導,沒有人為難你的。”
聽到這兩人的話,張振邦稍微鎮定下來。
他是真有點緊張,畢竟沒上過班,沒有經驗,怕做錯事,不是給自己兒子丟臉嗎?
吃了晚飯后,大雄如期而至,三人檢查下“裝備”,立即出發捉黃鱔、田雞等。想到能賺錢,劉皓的積極性很高,也不喊苦喊累。
甚至覺得好玩,時不時大喊大叫,跟打了雞血一樣。
三人努力了半夜,捉到的黃鱔才比昨晚多那么三五斤而已,田雞基本持平,泥鰍有幾斤,塘鲺魚兩條。
沒辦法!晚上出來賺“外快”的人太多。
接下來,黃鱔等收獲只會越來越少,這是張建軍能預見的事情。
還是老樣子,其他人捉到的“貨”全部委托張建軍帶去縣城賣。當然,這一次他們識做了些,拿出幾條黃鱔給張建軍當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