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門庭若市
- 說好民用火箭,殲星艦什么鬼
- 獵鷹九號
- 2105字
- 2025-07-08 19:12:50
然而更壯觀的是,整片天空有無數道雷電俶爾炸響,緊接著便是數百根一模一樣的‘如意金箍棒’,齊刷刷扎進大河。
水浪四濺、驚濤澎湃,整條河都氤氳著一股霧蒙蒙的水汽,蔚為壯觀!
而陰霾的天空被雷電照亮,似有萬丈金光貫穿了云層,給人一種佛光普照的莊嚴感。
這種數百道閃電,同時在鏡頭中出現的畫面,令圍觀的每個人都心神搖曳、大為震撼。
于是紛紛有人走入店里,好奇的參觀起來。
陳鼎見狀,眼神示意鄭涵洋和李顯輝趕緊接客,又讓駱青再多剪幾條宣傳視頻出來。
楊超毅跟兩名地面設備部的同事,則負責端茶倒水。
“你們這視頻用的是什么特效,打雷的畫面也太逼真了吧,比好萊塢的科幻大片還牛呢?”
有人進門后,一臉難以置信的追問。
陳鼎笑著搖頭,“這些都是真實的火箭引雷的視頻,我敢打包票沒有添加一毛錢特效,虛假宣傳可是違法的?!?
“但這也太離譜了,那么小的火箭居然能控制雷電,那將來老天爺打不打雷,豈不是人類說了算的?”
“就是啊,今天能控制打雷,明天是不是就該控制刮臺風、下暴雨了?這玩意妥妥的氣象武器吧,怎么賣啊?”
盡管知道大部分人是來看熱鬧的,并非目標客戶群體,不過陳鼎還是盡責的報價格給眾人:
“單發零售價三萬、批發價超過1000發的可以享受折扣。另外,只對持有‘雷電防護服務許可證’的單位出售,個人是不出售的啊……”
“你們身邊如果有單位或者公司,對于雷電防護有迫切需求的,可以留一下我們的聯系方式0371-XXXXXXX……”
陳鼎拿著雷霆火箭的模型,給參觀者們演示起來,
“我們的雷霆火箭,可以通過AI大模型來預測出云端電場強度,在雷暴條件成熟的前幾秒、閃電擊穿空氣之前,給出精準的倒計時?!?
“讀秒結束、立刻發射,火箭就會挾著金屬絲以200米/秒的速度,沖上云端?!?
“此時,高速飛行的火箭會對自由電荷產生吸引,并產生‘上行先導’現象。先導產生后,不需要火箭繼續升空,自由電荷便會以超高速直沖云霄、把即將釋放的閃電引下來?!?
“隨后雷電就會順著這根金屬絲,往預設的地方劈落,形成大家在視頻中看到的筆直的金色光束?!?
“我們設計這款火箭的意義,就是要讓原本在自然界隨機發生的雷電,在可控狀態下進行、在指定的地點進行。減少雷擊事故的發生,將雷電扼殺于搖籃之中!”
陳鼎演示完,圍觀的群眾嘩啦鼓起掌來。
聽人家這么頭頭是道的講完,原先還覺得這段視頻是合成的呢,現在都有些相信了。
沒想到這枚小小的火箭竟然有這么多講究。
一位看起來比較懂行的老頭問:“我沒記錯的話,從上世紀起,大夏就在研究這種引雷火箭的,但是造價昂貴,并且成功率也不高,大概在40%吧。你們的雷霆火箭,引雷成功的概率能達到相同的標準嗎?”
陳鼎謙虛道:“運氣一般的話,應該有70%的把握吧。像我們視頻中的引雷任務,運氣比較好一些,達到了80%?!?
“什么,百分之八十?你們這引雷火箭,比他們研究了幾十年的還厲害不成?”
對于老頭的怪叫,陳鼎不以為奇,而是耐心講解道:
“我們的引雷火箭,之所以能達到這么高的命中率,歸根結底還是仰仗于新時代的材料技術、燃料技術,以及最重要的一項——AI技術!”
“愛技術,嘛是愛技術?”老頭子一頭霧水,感覺自己與時代脫軌了。
旁邊有人出聲道:“老爺子,愛技術就是人工智能技術,是指通過喂養大量實際數據,來訓練計算機掌握人類智能的能力。這種計算機可以像人一樣思考、學習、推理、并做出決策,懂了吧?”
老頭這才恍然大悟,“那不就是機器人嘛,起什么洋名啊,還愛技術……”
陳鼎笑了笑,繼續道:
“造火箭并不難,引雷火箭這種小玩意更不難,無非就是造個火箭筒、填充上火藥,再拽著金屬絲升空即可?!?
“但能否引雷成功,取決于能否精準估測空中的電場強度,是否達到了雷電釋放的臨界值!”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外面是雷雨天,天空正噼里啪啦的打雷,讓你舉手機拍一張雷電的照片,你能保證一按快門就立馬拍到嗎?”
眾人紛紛搖頭:“這可難吶,打雷就是一眨眼的事,滋溜一下就閃過去了,手慢無啊……”
“沒錯,所以我們太空先鋒公司,將這件事交給AI來判斷。通過我們的大氣平均電場儀、高頻閃電脈沖傳感器和多普勒天線,就能收集到云層中的電場變化。”
陳鼎侃侃而談的講道:
“然后這些數據會傳給AI,由它來判斷雷電即將在何時釋放,并給出火箭的發射倒計時?!?
“這可比以前那個年代先進多了,不需要再專門找一位氣象專家跟著,AI就是一個集百家之大成的老專家,并且它是云端聯網的,隨時隨地都能跟在身邊?!?
“此外,我們的AI大模型還能自動學習各種環境中的雷電情況,不斷進化。現在是70%的成功率,將來成長到80%、90%也有可能的……”
圍觀的人群一片嘩然,覺得這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引雷這種事,就跟修仙小說里的神仙渡劫一樣,神乎其神、玄而又玄,看起來永遠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雷電視作神明的象征,將祈雨、召雷這些事,視為與神明溝通的力量,將天打雷劈視為冒犯了神明、看作天罰。
而如今,人類不僅能用增雨彈祈雨、甚至實現了引雷!
此時,老頭才扼腕長嘆一聲,頗為感慨道:
“要是……這雷霆火箭能再早幾年出現就好了,我那幾個老伙計們,或許就不會出事故了……”
陳鼎看了眼老頭,戴著一副老花鏡,穿一件軍綠色的工裝夾克和一雙老布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
不用自己開口,看熱鬧的人群就問了:“大爺,啥事故啊,幾年都沒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