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天命終局:新神敕封,陰陽重定
- 仙詭大唐,我以香火成神道
- 我是飛不起來的魚
- 2575字
- 2025-07-09 15:53:14
夕陽垂落,殘破的洛陽城籠罩在一片血色余暉中,晚風(fēng)卷著焦土與鐵銹的氣味。
魏巽立于長安城隍廟那半塌的神殿中央,腳下是碎裂的青磚,頭頂是望得見星辰的窟窿。
他手中握著問星筆,筆鋒流轉(zhuǎn)間,不再是往昔的星光,而是人間煙火匯聚的金色流光,沉甸甸的,仿佛承載著無數(shù)生靈的重量。
周天星斗大陣的瓦解,讓天地間的神道秩序陷入了短暫的真空。
原本維系陰陽流轉(zhuǎn)的法則鏈條,像被生生扯斷的弦,顫抖著,發(fā)出無聲的哀鳴。
無數(shù)游魂野鬼在荒野上徘徊,它們失去了歸宿,也失去了被引導(dǎo)的秩序。
洛陽城外,甚至能聽到魂體撞擊殘垣斷壁的細碎聲響,帶著無盡的迷茫。
“秩序……需要重定。”
魏巽低語,聲音沙啞,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絕。
他的目光掃過殿內(nèi),那里跪坐著十道模糊的黑影,他們曾經(jīng)是洛陽城中飽受疫病折磨的凡人,有老兵,有鐵匠,有失落的學(xué)者,也有被遺忘的孩童。
他們在紫薇帝君隕落的余波中死去,又在魏巽“人道庇護”的愿力下,魂魄未散,得以重塑。
問星筆在魏巽手中輕輕一頓,筆尖觸及虛空,如同在無形的紙張上書寫。
那不是天庭的玉冊金箓,而是以人間香火為墨,以蒼生愿力為筆鋒的《封神敕令》中的“重定”之章。
每一個筆畫落下,都有無形的法則漣漪擴散開來,穿透那些黑影,像墨漬滲入石髓,將他們的凡魂,逐漸塑造成新的神祇。
“汝等凡魂,歷經(jīng)苦難,見證人間悲喜。今以人道之名,敕封爾等為十殿閻羅!”
魏巽的聲音不高,卻穿透了神殿的殘骸,直達每一個人魂深處。
第一個被敕封的是那位老兵。
他生前飽經(jīng)戰(zhàn)火,死后魂魄堅韌,此刻被筆力點化,身軀緩緩凝實,身上殘破的布甲化作威嚴的玄黑冥袍,臉上刀疤仍在,卻帶著一種看透世事的沉靜。
他并非“陰德”深厚者,而是“擔(dān)當”過重壓者。
“第一殿,秦廣王,主生靈生死簿,司陽壽長短,鬼魂輪回!”
墨色的流光纏繞著他,像無數(shù)細密的鎖鏈,將陰陽兩界的法則重新編織到他身上。
老兵緩緩抬起頭,那雙曾飽含疲憊的眼睛,此刻變得深邃而遼遠,映照著神殿之外洛陽的黃昏。
他站起身,對著魏巽微微躬身,無言地接受了這份沉重的職責(zé)。
接著是那名鐵匠,他生前在爐火邊敲打,雙手粗糙而有力,此刻被敕封為掌管刑罰的平等王;失落的學(xué)者,則成了司善惡的泰山王,他的目光穿透生死,辨析因果……
十道黑影,被問星筆一一敕封,他們的身軀在香火愿力的重塑下,褪去凡胎,化為威嚴的冥神。
他們不是仙山玉闕中誕生的先天神祇,而是從人間煙火中提煉出的“人道之神”,帶著泥土的氣息,血肉的溫度。
當最后一筆落下,新的十殿閻羅全部敕封完畢。
殿內(nèi)彌漫著一股前所未有的威嚴,這種威嚴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扎根于大地,與人間萬物同呼吸的厚重。
一股強大的陰司法則波動,從長安城隍廟為中心,迅速向四面八方擴散,所過之處,那些漫無目的的游魂似乎感受到了召喚,紛紛化作流光,向著城隍廟匯聚而來。
洛陽城的陰氣不再是混亂的淵藪,而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開始有秩序地流動。
百鬼夜行之勢,在這一刻,得到了初步的遏制。
魏巽完成了敕封,但他手中的問星筆并未停止。
他走到神殿一側(cè),那里曾是紫薇帝君神力潰散之地。
空氣中,還殘存著一絲微弱卻極精純的紫色神性,那是紫薇帝君隕落后未曾徹底消散的神格殘余。
魏巽抬起問星筆,筆尖在虛空中輕輕一挑,那絲紫薇神性便如同一縷煙霧,被他小心翼翼地牽引而出。
它并不熾烈,反而帶著一種飽經(jīng)滄桑的枯寂感,像一枚被抽干了水分的核桃。
“紫薇神格,并非毀去,而是……歸于人道。”
他緩緩落下身軀,將問星筆刺入腳下的地脈裂痕之中。
那絲紫薇神性被問星筆牽引著,一點點融入洛陽城深處的地脈。
沒有金光萬丈,只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溫潤,像甘霖浸潤干涸的土地。
神性在融入地脈的過程中,迅速被稀釋、轉(zhuǎn)化,最終,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君神性,而是化作一股磅礴卻內(nèi)斂的“人道庇護”力量,如同一張無形而溫暖的網(wǎng),籠罩住整個洛陽。
洛陽的古老地脈,仿佛發(fā)出了一聲悠長的嘆息,繼而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城中那些被神戰(zhàn)摧殘的土地,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出現(xiàn)微弱的復(fù)蘇跡象。
枯萎的草芽冒出新綠,殘破的墻垣上,偶爾有苔蘚蔓延。魏巽將一部分轉(zhuǎn)化后的力量反哺天地,彌補著神戰(zhàn)帶來的創(chuàng)傷。
他站起身,身姿挺拔,不再是昔日長安城隍的低調(diào),而是帶著一種統(tǒng)御人間的威嚴。
洛陽與長安,兩京的龍脈已與他神魂相連,他的一呼一吸,都牽動著人間氣運。
他以“人道帝君”的身份,確立了一種與天庭并存,卻又獨立于天庭之外的全新神道法統(tǒng)。
他,不再是天庭敕封的屬神,而是人間香火孕育出的主宰。
然而,當人間秩序在魏巽的意志下開始重塑時,遙遠的九重天上,卻并非一片祥和。
天庭深處,玉帝的凌霄寶殿內(nèi),香爐中裊裊升騰的瑞靄金煙,忽然詭異地倒扣而下,如同被無形的手掌壓制。
原本流光溢彩的金磚玉瓦,表面竟浮現(xiàn)出細密的裂痕,有幾處甚至剝落了彩繪,露出了內(nèi)里冰冷的玉質(zhì)。
凌霄寶殿一隅,供奉著歷代天神神像的神龕,原本慈祥的金甲神像,眼角竟?jié)B出了一絲若有似無的寒霜。
它們是天庭神權(quán)的象征,此刻卻仿佛被一種來自人間的異動所驚擾。
“人間……神道……自立?”
一道古老而威嚴的意念,如同寒風(fēng)般掃過天庭深處,帶著審視與不悅。
天庭的仙官們,那些曾在無數(shù)歲月中習(xí)慣了人間敬畏的仙家們,此刻都感受到了那股來自下界的、完全陌生的神道波動。
那不再是凡人向神明的祈求,而是凡人自立為神的宣言。
他們警惕地感受著,洛陽地脈中那股由紫薇神性轉(zhuǎn)化而來的“人道庇護”之力,以及那股從長安城隍廟擴散開來的、帶著泥土芬芳的冥府法則。
天庭對魏巽的崛起,以及他私自敕封神位、掌握兩京龍脈的行為,表現(xiàn)出明顯的警惕和壓制意圖。
那種意圖,不像雷霆萬鈞的憤怒,更像高懸九天的刀鋒,雖然沒有立刻落下,卻已在無聲中指向了人間。
魏巽站在殘破的神殿中,沐浴著夕陽的最后一抹余暉。
他抬頭望向高遠的天際,那里仿佛有一雙無形卻充滿威壓的眼睛,正凝視著自己。
他重建陰陽秩序,確立“人道帝君”法統(tǒng)的行為,已然觸及了天庭的根本規(guī)則。
新舊神道的碰撞,已不可避免。
他伸出手,感受著指尖拂過的晚風(fēng),風(fēng)中帶著洛陽城劫后余生的味道,也有著一絲來自天庭的,微不可查的寒意。他沒有退縮,眼神中,是前所未有的堅定。
“從來……都是靠人自己。”
他輕聲說,話音未落,天空中,遙遙落下幾片細小的霜花,晶瑩剔透。
然而,它們在即將觸及洛陽城隍廟屋檐的瞬間,卻又詭異地消散開來,仿佛被某種無形的力量阻隔,無法降臨于這片被“人道”庇護的土地。
一場無聲的對峙,已然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