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要露鋒芒!
- 科舉之路從伴讀書童開始
- 云吞方便面
- 2156字
- 2025-07-25 22:00:00
陸云生點點頭,周師所言,他自然想得到。
周文通之前對他明言此時朝中格局:
新黨團結一致,以唐明府為中心,正在朝堂攻占領地,步步緊逼;
舊黨勢力龐大,卻一團亂麻,互相攻訐,難以擰繩,徒耗內力;
至于閹黨,乃前朝殘留,抱團尋求自保,最是團結,但其勢力早已大不如前。
唐明府在先帝在位之時屢遭貶斥,其學說被斥為“異端”。
然而,當今圣上卻對其推崇備至,重用有加。
唐明府被貶西南之時,在地方組織了“正學社”,結社教學,號稱弘揚正學,實踐良知。
而此時新黨的架構根基,正是此社。
何顯揚此番來南直隸當提督學政,定然也有新黨擴大自身影響、為未來招攬人才的目的在里面。
周文通輕嘆一口氣,聲音帶著一絲無奈:“非是老夫囿于門戶之見,唐明府的學問自然是極好的。”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沉重起來,“但這新學終究先天不足,遠不如先賢的理學妥帖。未作驗證之下,當今推行天下,恐有不妥。”
或許是師徒之間的私下之談,周文通沒有那般謹慎小心,反而出言大膽,甚至有些非議君父的嫌疑了。
不過陸云生兩世為人,天然缺少對皇帝的無上敬畏之心,他自然不以為意,更不可能干出欺師滅祖之事。
他也完全能理解周文通的擔憂,這是一種謹慎經驗主義的立場。
周文通說罷,自覺失態,半晌未再開口,書房內一時陷入沉默。
陸云生主動言道:“恩師,您的意思弟子明白,無非是治國如醫人,愈是沉疴頑疾,愈要忌速忌躁,輕易不下猛藥。”
周文通聞言,眼前一亮,連連點頭:“正是此理!云生啊,為師一直覺得,你農家子出身,沉穩內斂是沒錯的,但切切不可少了少年人之膽氣雄心。”
周文通在陸云生旁邊坐下,語重心長道:“若是人人如我等老朽陳腐,大乾朝總有一天不過是冢中枯骨罷了!”
陸云生心神微動:自己何嘗不想?可惜兩世為人,實在難以再有自內而外的少年意氣。
他理解周文通的期盼,也明白老者話語中對當前局勢的憂慮。
然而,他心中也有些感慨,周師雖然嘴上說要求新求變,真碰到唐明府的新學,卻又覺得“恐有不妥”。聽起來像是另一種“葉公好龍”式的矛盾。
周文通有些古板,實際上仍舊是聰明人,他哪里不知道自家這個關門弟子的沉默是想說什么。
他長嘆道:“總之,老夫也想看到新圣人橫空出世,但決不能是吹吹打打上去、硬捧出來的圣人。”
陸云生只能點頭,感覺今天聽了不少誅心之言。
不過現在正是新學掌權之時,極得上眷,行事風風火火,誰都不可能在這種時候出來潑冷水。
那是嫌自己命長。
周文通學富五車,哪怕不同意唐明府的很多想法,但終歸了解較深。
唐明府在今年大朝會上的奏對他自然也研究過。其人主張:
一、整飭吏治,以良知為本;
二、賦役改革,以民為本;
三、邊防固本,以義為先;
四、教育革新,以用為宗。
其余幾項先不論,這何顯揚來南直隸當提督學政,就是要把這第四點——教育革新,以用為宗——落實下去。
周文通說完之后,開口問道:“云生,你對此有何看法?”他看著陸云生,目光中帶著鼓勵,“若只是二程之學,或是朱子集注的內容,為師雖然不敢夸口精通,但還是足夠教你的。只不過這新學,為師實在難以深研,只能看你自己了……”
周文通自曝其短,氣度頗佳。陸云生點點頭,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自家老師本身就看不上新學,讓他去研究,那還不是要他的命了。
周文通把幾本唐明府的前中期著作搬了過來,撇撇嘴:“這幾本書還挺貴的,老夫那幾本疏義不夠他一本的錢。”他語氣中帶著一絲老學究特有的“不屑”,又有些小小的抱怨。
陸云生勉強忍住笑意,看來文人相輕確實誰都免不了。他接過幾本書,一共三本,翻看了一下封面。
《心鏡通義》、《明覺錄》、《克念輯要》。
陸云生拿著這些書開始認真進行研讀。
周文通怕打擾他,給陸云生單獨點起了油燈,棉線的燈芯燃了起來。
周文通看了看燈盞,稍淺,還添了點新油。
旬日的學習時間迅速過去。
陸云生沉浸在唐明府的這三本著作之中,如饑似渴地汲取著其中的思想。
他發現,這位唐明府的主張,居然跟前世的王陽明大同小異。
難道到了這個社會形態,天然就會形成這樣的思想不成?
反過來想想,程朱理學確實強調的是“性即理”,新學強調“心即理”。
前者強調“格物致知”,后者通過“致良知”向內反省、涵養心性,以求明悟本心之善。
心學與程朱理學的對立,本質是儒學內部“主體性覺醒”與“客觀秩序建構”兩條路線的分歧。
或許這就是所謂反者道之動吧。
周文通捋須,看著陸云生這幾日廢寢忘食地研讀新學,他拿起書籍稍作考校,發現陸云生的掌握程度已經超過他了。
周文通欣慰點頭:“不錯,學得不錯,雖然為師的本心還是讓你走程朱正學,但……罷了。”
他沒有把話說完,但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周師顯然是想要讓陸云生在何學政面前博取聲名,獲取“出位”的資格。
周文通雖然不認可新學的理論根基,但他看到了新學未來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以及它能夠為陸云生帶來的機遇。
與此相比,他作為仕途失敗者,無論搭上哪邊都可,只希望自家這位關門弟子能比他走得順暢些。
師長們總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自家學生能堅持己見,堅剛不可奪其志;一方面又希望他能圓通自如,不要吃苦。
在這個時代,名聲確實是最重要的保護傘。
你只要是個名人,哪怕碰到路匪山霸攔路搶劫,他們也得掂量掂量。
陸云生這才想得通,不再同往日一般,縮在后面,決意稍露鋒芒。
只有你展現出相應才能的情況下,你才會收獲投資。
這個道理,無論古今中外,均是相通的。
陸云生放下手中的《心鏡通義》,油燈的火苗在他眼中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