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2章 春秋和鳴

魔音潰散,琴弦崩斷。

商君墨敗了。他所代表的,那套試圖用絕對秩序,來一統天下的“大秦之音”,被楚歌那源于南疆的,充滿了無序與混亂的“自然之聲”,沖擊得支離破碎。

整個泰山之巔,只剩下了楚歌那悠揚的笛音,在自由地,回響。

那笛音,是活的。它喚醒了那些被魔音壓制、幾乎要枯萎的,真實的情感。

那些秦國銳士,眼神中的狂熱與空洞,正在褪去。他們看著自己手中冰冷的長戈,又看了看身邊,那些同樣迷茫的同袍,許多人的眼中,竟流下了滾燙的,渾濁的淚水。他們想起了,自己,不僅僅是秦國的士兵,更是某個女人的丈夫,某個孩童的父親。

那些失魂落魄的齊魯官員,也從那令人窒息的秩序牢籠中,解脫了出來。他們大口地呼吸著山巔那冰冷,卻又無比自由的空氣,臉上,是劫后余生的慶幸,與重獲新生的喜悅。

然而,楚歌的笛音,雖然喚醒了生命,卻也帶來了,一種,近乎于原始的,混亂。

它太自由,太野性。它只有生,沒有“活”。它只有自然的脈動,卻沒有,人世的規矩。

就在此時。

南側席位上,一直靜靜觀戰的姜月華,緩緩地,抬起了手。

她看著那個,盤坐于法壇之上,雖然身形疲憊,其音,卻足以撼動天地的男人。她的眼中,閃過了一絲,極其復雜的,混雜著欣賞、嫉妒、與一絲,連她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柔情。

她知道,楚歌,為她,為這天下,撬開了一道,通往勝利的,門縫。

而現在,輪到她,將這道門,徹底推開。

“鏘——”

一聲清越、莊嚴、充滿了廟堂之高遠的琴音,從她膝上那張名貴的“號鐘”古琴中,平地而起!

她的琴音,不再試圖與楚歌的笛音對抗,而是,主動地,融入了進去。

如果說,楚歌的笛音,是廣袤無垠的,原始大地。那么,姜月華的琴音,便是在這片大地上,建起的,第一座城池,第一縷炊煙。

她的琴音里,有家國的興衰,有權謀的制衡,有黎民的耕織,有市井的喧囂。它將楚歌那過于奔放的“自然之聲”,一點點地,納入了“人世”的軌道。它告訴這片天地,生命,不僅要生長,更要,生活。

笛音與琴音,一者為“體”,一者為“用”,開始,在這泰山之巔,交織,纏繞,奏響了一曲,前所未有的,和諧之聲。

然而,還不夠。

這聲音,雖然宏大,卻也少了一分,邊界。少了,一份,能讓善良得以彰顯,能讓罪惡得以懲戒的,凜然之威。

就在這時。

西側懸崖上,那個始終沉默的,灰色身影,動了。

夜琉璃,緩緩地,舉起了手中那柄,最普通的,鐵劍。

她沒有看任何人。她的目光,只是,落在了那,東升的,旭日之上。

然后,她揮劍。

“噌——”

一聲劍鳴。

那劍鳴,不為殺戮,不為秩序。

那,是劃破長夜的,第一縷,曙光。是守護善良的,最后一寸,壁壘。是面對罪惡時,那毫不猶豫的,決絕。

那,是“俠”之風骨,是“法”之精神。

是這紅塵人間,不可或缺的,那一把,懸于頭頂的,戒尺。

這聲清越的劍鳴,如同一道最精準的刻刀,融入了那,早已和諧共生的,笛琴合奏之中。

它沒有破壞那份和諧。

它只是,為這幅,描繪著“天地”與“人世”的宏偉畫卷,勾勒出了,最清晰,也最不可被逾越的,輪廓。

自然,人世,秩序。

南疆的生機,廟堂的權謀,與刺客的決絕。

這三種,本該永不相容的“道”,在這一刻,于這泰山之巔,竟真的,達成了一種,最完美的,平衡。

這,才是真正的,《春秋和鳴》!

那聲音,不再只是音樂。

它,是希望,是未來,是這片歷經了數百年戰火與紛亂的,春秋大地,所能發出的,最動人,也最宏偉的,吶喊!

整個泰山之巔,萬籟俱寂。

所有的人,無論秦人,還是齊人,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沉浸在這,前所未有的,天籟之中。

他們的眼中,沒有了仇恨,沒有了恐懼。

只有,對這片,他們所共同生活著的,天地的,最深的,敬畏與,熱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雷州市| 五大连池市| 涞源县| 顺昌县| 正镶白旗| 鄂尔多斯市| 托克逊县| 镇巴县| 沙坪坝区| 胶南市| 大洼县| 丽水市| 扎赉特旗| 泸定县| 涞源县| 阳谷县| 安多县| 鄂托克前旗| 资中县| 汽车| 太和县| 泸溪县| 昭平县| 灵台县| 文水县| 抚顺市| 和龙市| 冕宁县| 峨眉山市| 上虞市| 朝阳县| 绥中县| 彭山县| 亳州市| 禄劝| 香格里拉县| 铜川市| 山丹县| 岱山县|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