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曲水流觴的麻煩
- 春秋踏歌行:楚歌傳奇
- 陳平安不安
- 1948字
- 2025-06-16 16:35:02
楚歌的笛音雖已散去,但那股子自由不羈的意味,卻像無形的絲線,纏繞在枕流園的每一個角落,讓那原本莊重肅穆的《雅樂》,再也無法響起。
滿園的賓客,神情各異。有欣賞,有驚奇,但更多的,是看好戲的期待。
主人相里奚,到底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手。他第一個反應過來,臉上立刻堆起了笑容,正要開口,將這場意外的“闖入”,轉化為一場禮賢下士的“巧遇”,以此來化解尷尬。
然而,有人比他更快,也更按捺不住。
“好一個‘淫靡之音’!齊國號稱霸主,都城之內,竟任由此等樂曲敗壞風氣!”
一聲充滿怒意的呵斥,打破了短暫的寧靜。眾人循聲望去,正是秦國使臣席位上的年輕武官,趙詢。他霍然起身,目光如刀,直刺園外的楚歌。
“此等聲色犬馬,于耕戰何益?于國之富強何益?簡直是亡國之兆!”他的聲音,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秦國那座巨大的戰爭機器里,迸發出的冰冷零件。
這番話,已不只是針對楚歌,更是對整個齊國,乃至中原禮樂文化的公然挑釁。
園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劍拔弩張。
楚歌聞言,卻笑了。他將玉笛在指尖輕巧地轉了一圈,倚著柳樹,用一種略帶慵懶的腔調,遙遙回應道:“這位將軍,看來是不懂樂曲之妙。樂者,樂也。人之七情,發于聲音,以為歌詠。若一個國家,只剩下耕作與戰爭,那與只知埋頭拉車的牛馬,與只知嗜血搏殺的虎狼,又有何異?”
“一派胡言!”趙詢勃然大怒,“強軍富國,方為大道!你這等人,不過是國家的米蟲!”
“哦?”楚歌的眼睛亮了起來,“既然將軍認為音樂無用,那在下,便為你譜一曲‘秦聲’如何?”
說罷,不等趙詢回答,他已將玉笛湊到唇邊。
這一次,笛音陡變。
它不再婉轉,而是變得短促、單調、充滿了金屬的質感。那聲音,仿佛是三軍操練時整齊劃一的腳步,是監工皮鞭抽打在脊背上的脆響,是無數人壓抑著情感,發出的一聲沉悶的嘆息。
這樂聲里沒有喜悅,沒有悲傷,只有絕對的服從和冰冷的效率。
在場的所有人,都聽得心中發寒。他們仿佛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國家機器,在無情地碾過土地,所有鮮活的個體,都被磨成了同樣的零件。
趙詢的臉,瞬間漲成了豬肝色。他聽出來了,這是對他所信奉的強國之道的極致嘲諷!
他指著楚歌,氣得渾身發抖,卻一時間找不到話來反駁。他身旁的一只羽觴,恰好在此刻順流而下,停在了他的面前。
按照規矩,他當賦詩一首。
一位齊國士子見狀,起哄道:“趙武官,輪到您了。不如就以楚先生這首‘秦聲’為題,賦詩一首如何啊?”
滿園頓時響起一片壓抑的竊笑聲。
趙詢被逼到了墻角,他猛地一腳,將那只無辜的羽觴踢得粉碎,指著楚歌厲聲喝道:“你這狂徒,也配談詩論樂?好!我便給你個機會。你若能讓那邊的侍酒小童,為你這等卑賤之人,心甘情愿地賦詩一首,我便承認你不是米蟲!”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不遠處一個戰戰兢兢的侍酒小童。那孩子不過十二三歲,早已被這陣仗嚇得魂不附體。讓一個目不識丁、驚恐萬狀的孩童賦詩,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羞辱。
楚歌眼中的笑意,漸漸淡去,染上了一抹清寒。
他沒有再看趙詢,而是將目光,投向了那個可憐的小童,眼神變得無比柔和。他再次舉起了玉笛。
這一次,笛音不再有任何諷刺,而是變得無比溫暖,無比輕柔。
那旋律,像是故鄉的晚風,吹過稻田;又像是母親的搖籃曲,在耳邊輕輕哼唱。笛音里,沒有華麗的技巧,只有最純粹的安撫與善意。它仿佛在對那孩子說:別怕,有我。
那小童原本還在瑟瑟發抖,聽著這笛音,竟慢慢地,停止了顫抖。他抬起頭,看著遠處的楚歌,眼中滿是孺慕與感激。
楚歌對著他,微微一笑,收起了笛子。
趙詢冷笑道:“怎么?黔驢技窮了?他可沒為你賦詩!”
楚歌搖了搖頭,輕聲道:“詩,不在于言語,而在于心。他雖未言,但他的眼神,已是天下最美的詩篇。”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趙詢,笑容里,帶上了幾分憐憫。
“倒是閣下,心中只有刀兵,恐怕,早已忘了詩的滋味了吧?”
“你……你竟敢教訓我?”趙詢徹底被激怒,理智斷線,“來人!給我拿下這個妖言惑眾的狂徒!”
他身后兩名如狼似虎的秦國護衛,應聲而出,直撲楚歌!
楚歌輕嘆一聲,仿佛在惋惜一曲好好的“對牛彈琴”。
他依舊倚著那棵老柳,似乎動也未動。只在他身前的空氣中,閃過了一道快得讓人看不清的白色殘影。
“啪!啪!”
兩聲清脆的,仿佛是玉笛敲在手腕上的聲音響起。
那兩名氣勢洶洶的護衛,如同被瞬間抽去了骨頭,慘叫著癱軟在地,手中的青銅劍,“當啷”一聲,落在了草地上。
楚歌緩緩站直了身體,手中的玉笛輕輕轉動,滴水未沾。他看著目瞪口呆的趙詢,搖了搖頭。
“看來,閣下的護衛,也不怎么喜歡你這‘秦國’的音調啊。”
說罷,他不再看園內任何一人,只是朝著姜月華的方向,遙遙地,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然后,他瀟灑地一轉身,也不理會身后的驚呼與怒吼,就那樣,踏著輕快的步子,消失在了柳林的陰影之中。
他走得,便如他來時一般,踏歌而去,只留下一園子的麻煩,和幾道,再也無法從他身上移開的,復雜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