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3章 尋找五色衣(2)

  • 黑惠江水風云
  • 烏蠻滋佳
  • 2526字
  • 2025-08-28 06:09:01

陶云奶奶布滿皺紋的臉上,終于緩緩地、緩緩地綻開一個極淡、卻無比真實的笑容。那笑容像穿透厚重云層的陽光,瞬間點亮了她蒼老的面容,也點亮了這間古老的木樓。

“好。”老人只說了一個字,卻重逾千斤。她顫巍巍地站起身,示意咪彩:“彩兒,去把箱子打開,請‘老伙伴們’出來見見客人。”

咪彩應了一聲,快步走到里屋。不一會兒,她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個沉甸甸、包裹著靛藍土布的箱子。箱子打開,一股混合著樟木、陳年布料和淡淡金屬氣息的獨特味道彌漫開來。

陶云奶奶走到箱子前,像進行某種神圣的儀式。她伸出枯瘦卻異常穩定的手,一件一件,將箱子里的“十八件套”請了出來。

火塘的光暈里,古老的苗家服飾如同沉睡的精靈,在陶云奶奶枯瘦卻充滿魔力的手指下,一件件蘇醒,煥發出驚心動魄的生命力。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頭飾部分:

1.巨大的牛角形銀頭冠:這是最奪目的存在。純銀打造,形如彎月,又似牛角,象征著祖先的崇拜和力量。上面密密麻麻鏨刻著蝴蝶、鳥雀、花草、幾何紋樣,栩栩如生。奶奶撫摸著上面的紋路:“這是‘蝴蝶媽媽’,我們的始祖。這些鳥雀,是引路的精靈。戴它,是記住我們從哪里來。”

2.層疊的銀花片:固定在頭冠下的銀片上,綴滿了細小的銀花、銀鈴、銀墜。奶奶輕輕晃動,頓時響起一片細碎悅耳的鈴聲。“走路時叮當響,驅邪避兇,也告訴山林里的鳥獸,人來了。”

3.銀梳:造型別致的銀梳插在發髻上,梳背上同樣鏨刻著精細的花紋。“梳頭梳心,也梳順日子。”

接著是頸胸飾:

1.多層銀項圈:由粗到細,層層疊疊,有的素面,有的鏨花,有的鑲嵌著綠松石。奶奶拿起最粗的一只,沉甸甸的:“這是‘命圈’,保平安的。姑娘出嫁,阿媽給的壓箱底。”

2.巨大的銀鎖牌(或稱“壓領”):這是胸前的中心。一塊碩大的銀牌,上面浮雕或鏤空著雙龍戲珠、鳳穿牡丹、麒麟送子等吉祥圖案,周圍垂掛著小巧的銀鈴、銀刀、銀挖耳勺等生活用具的模型。“鎖住福氣,鎖住平安。這些掛件,是告訴姑娘,成了家,要會操持生活。”

3.銀鏈:從鎖牌兩側垂下,連接著后頸,固定著整個胸飾的重量。

然后是上衣:

1.右衽大襟衣:深青色土布為底。奶奶展開一件,烏蠻滋佳立刻被那繁復到令人窒息的刺繡所震撼。領口、袖口、肩部、襟邊、后背……幾乎無處不繡。用的是五彩絲線,針法多樣:平繡、辮繡、縐繡、堆繡、打籽繡……圖案更是包羅萬象:龍、鳳、麒麟、蝴蝶、鳥雀、魚蟲、花卉(牡丹、石榴、荷花)、幾何紋(回紋、萬字紋、云雷紋)……色彩濃烈飽滿,對比鮮明,卻又和諧統一。

2.刺繡花帶:一條條寬窄不一的刺繡花帶,系在上衣外面,既是裝飾,也是固定。

3.圍腰(或叫“兜肚”):系在腰間,同樣是刺繡的重地,中心往往有一個大的主題圖案。

下裝:

1.百褶裙:這是苗女的標志。陶奶奶展開一條,烏黑的土布上,用蠟染和刺繡結合,制作出精美的圖案。裙褶細密如瀑,展開時像一把巨大的扇子,走動時如水波蕩漾。奶奶指著裙擺處的蠟染紋樣:“這是田螺姑娘,保佑多子多福。這是河水紋,不忘故土。”

2.綁腿:長長的繡花布帶,纏裹在小腿上,既保暖,也利落。

配件:

1.銀腰帶:寬寬的銀帶,鏨刻花紋,系在百褶裙外,勾勒腰身,也是財富的象征。

2.繡花鞋:尖頭翹鼻的繡花布鞋,鞋幫上也繡滿花紋。

3.背牌:一塊方形或圓形的繡花厚布片,背小孩時墊在背上,既是保護,也是展示母親手藝的“移動畫廊”。奶奶展示的一塊背牌上,繡著麒麟送子、魚躍龍門等吉祥圖案,針腳細密,色彩華麗。

4.挎包(“花袋”):精美的刺繡小包,裝針線、零錢等小物件。

5.手鐲:寬窄不一的銀手鐲,戴滿雙臂,走路時叮當作響。

6.戒指:各種花樣的銀戒指。

7.耳環:造型夸張的銀耳環,有的垂至肩頭。

“十八件套,件件有講究,件件是心血。”陶云奶奶的聲音在寂靜的木樓里回蕩,帶著一種近乎神圣的肅穆。她拿起一件尚未完工的刺繡衣片,上面是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針腳細密得幾乎看不出痕跡。“一件盛裝,從紡線、織布、染色(藍靛染色)、蠟畫、刺繡、打制銀飾……一個手藝好的女人,從十幾歲開始準備,到出嫁,也未必能全部完成。這上面的每一個圖案,都不是隨便繡的。蝴蝶媽媽、楓香樹、黃河、長江……那是我們苗家走過來的路,是寫在衣服上的歷史書!”

她指著百褶裙上深色的蠟染紋路:“蠟刀點下去,就不能改。心里要有圖,手要穩,火候要準。一道工序錯了,整塊布就廢了。”她又拿起一個銀項圈,指著上面細密的鏨刻點紋:“看到沒?這叫‘麻點紋’,一錘一鏨敲出來的,要勻,要密,要亮。打銀的漢子,手上都是繭子,眼睛要看花。”

咪彩在一旁輕聲補充:“阿婆是寨子里唯一還能全套做下來的人了。現在寨子里過節,年輕姑娘穿的盛裝,很多關鍵部件,比如頭冠、大鎖牌、復雜的繡片,都是阿婆早年做的,或者請阿婆指點幫忙完成的。”

烏蠻滋佳聽得心潮澎湃,手中的筆在筆記本上飛快地記錄著,恨不能把老人的每一個字、每一件服飾的每一個細節都刻印下來。他撫摸著那冰涼厚重、紋飾繁復的銀鎖牌,感受著刺繡衣片上那凸起的、充滿生命力的針腳,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動和敬畏充滿心間。這不僅僅是一套衣服,這是一個民族用針線、銀錘和生命時光編織的史詩!是穿在身上的信仰和文化基因庫!

他看著陶奶奶布滿老繭和細小針眼的手,看著咪彩眼中對奶奶的崇敬和對這套技藝的復雜情感(熱愛中夾雜著對傳承艱難的憂慮),一個鮮活的小說世界,在他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主角,或許就是一個像咪彩這樣的年輕苗女,在現代化與古老傳統的拉扯中,在奶奶(一位像陶云一樣的國家級傳承人)的引領下,從抗拒到理解,最終拿起銀針和蠟刀,成為新一代的守護者……故事里要有火塘邊學藝的艱辛,有對圖案密碼的解讀,有對“穿在身上的歷史”的領悟,有年輕一代的迷茫與抉擇,更有像陶奶奶這樣“活化石”的堅守與期盼。

“阿婆,”烏蠻滋佳的聲音有些哽咽,“謝謝您!謝謝您讓我看到這些!您放心,我一定盡我所能,把這份無價之寶,把您的故事,把咱們苗家的魂,好好地寫出來!”

陶云奶奶看著年輕人眼中閃爍的真誠和決心,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像秋日里盛開的菊花。她拿起一根銀針,在火光下瞇起眼,又開始穿線。這一次,她的動作似乎格外輕柔,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寫吧,娃子。”老人輕聲說,“把我們苗家的故事,講給山外面的人聽。讓更多的人知道,在這大山深處,還有這樣好看的花,這樣好聽的鈴。”201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康市| 会泽县| 广宁县| 鄯善县| 新宁县| 清原| 彭水| 镇康县| 石家庄市| 宁晋县| 延吉市| 苏尼特右旗| 巨鹿县| 桦南县| 安化县| 云和县| 镇沅| 丰台区| 荥阳市| 顺平县| 西丰县| 文昌市| 盐山县| 托克托县| 孟州市| 成都市| 长海县| 革吉县| 台前县| 昌都县| 云阳县| 公主岭市| 东光县| 长白| 上林县| 泰和县| 米泉市| 阿尔山市| 理塘县| 施甸县|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