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吃下定心丸
- 黑惠江水風云
- 烏蠻滋佳
- 3175字
- 2025-08-26 18:14:10
那本深紅色的不動產權證,像一枚沉甸甸的徽章,別在了灣甸壩1253戶移民的心口上。它撫平了經年的褶皺,填滿了“空落落”的心房,卻也悄然翻開了生活的新篇章——一本充滿了希望,但也夾雜著新挑戰的篇章。
證書發放儀式后的喧囂漸漸沉淀,灣甸壩恢復了它春日里固有的忙碌。田地里,新一季的秧苗剛剛插下,嫩綠鋪滿了視線。巴老木家的牛圈里,新添的幾頭小牛犢正蹣跚學步,叫聲稚嫩。茶玉珠的孫子,把那本凝聚著爺爺一生期盼的紅本子,小心翼翼地鎖進了家里最結實的木箱,鑰匙貼身帶著。字建華則把那本證,端端正正地擺在堂屋正中最顯眼的神龕旁,與祖先牌位并列——在他心里,這證的分量,已然等同甚至超越了血脈的根。
然而,生活的河流不會因一張證而停止奔涌。烏蠻滋佳案頭堆積的卷宗,內容悄然發生了轉變。不再是淹沒區測量的爭執、搬遷安置的焦頭爛額,取而代之的是:
·《灣甸鄉移民社區后續產業發展規劃(草案)》:厚厚一摞,里面詳細規劃了標準化水果種植園的二期擴建、蔬菜大棚示范基地的建設,以及一個讓所有人既興奮又忐忑的項目——冷鏈物流中心。
·《移民社區不動產權證抵押融資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紅本子能變成“活錢”了?這對渴望擴大生產、購置農機的移民來說是天大的福音,但風險也顯而易見。
·《關于解決移民子女就近入學學位不足問題的請示報告》:隨著移民家庭穩定,適齡兒童激增,安置點附近學校的教室開始捉襟見肘。
·《小灣移民歷史遺留問題(零星)處理臺賬》:雖然大頭解決了,但零星的土地邊界確認、房屋附屬設施補償等細微問題,依然牽扯著部分移民的精力。
鄉長岳邦指著那份冷鏈物流中心的規劃圖,對烏蠻滋佳說:“滋佳,這個項目是九妹主任在縣里極力爭取下來的,也是我們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步。有了它,灣甸的水果蔬菜,就能走得更遠,賣得更好,價格更穩。但征地、建設、運營管理,每一步都是硬骨頭。你是移民出身,又在基層摸爬滾打這么多年,這個項目的前期協調、征地動員,你牽頭來做,最合適。”
烏蠻滋佳看著圖紙上標注的位置,恰好位于阿秀那家生意紅火的“移民特產超市”附近,也毗鄰新建成的農貿市場。他深知,這不僅是修幾座冷庫那么簡單,它意味著生產方式的變革、供應鏈的重塑,更意味著移民社區與灣甸原有產業格局更深層次的融合與碰撞。
“鄉長放心,我這就去摸情況。”他收起圖紙,心里盤算著第一步該去找誰。
灣甸壩的初夏,空氣中彌漫著芒果花的甜香和泥土被曬熱的氣息。烏蠻滋佳騎著那輛沾滿泥點的舊摩托車,穿梭在規劃中的冷鏈物流中心地塊周邊。
他首先找到了阿秀。她的超市規模比幾年前擴大了一倍,貨架上“移民特產”的品類更加豐富,包裝也更加精致,還開通了線上銷售。阿秀正指揮著兩個年輕店員搬貨,見到烏蠻滋佳,立刻熱情地招呼他坐下喝茶。
“滋佳兄弟,稀客啊!嘗嘗我新進的古樹茶,老家那邊剛寄來的!”阿秀麻利地泡茶,笑容依舊爽朗,但眉宇間似乎多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烏蠻滋佳也不繞彎子,拿出冷鏈中心的規劃圖鋪在柜臺上:“秀姐,看看這個,縣里和鄉里準備在咱們這片建個大冷庫,專門收儲、分揀、外運水果蔬菜。你覺得咋樣?”
阿秀的笑容淡了些,她仔細看了看圖紙,手指點著超市和農貿市場的位置:“建在這?滋佳兄弟,不是我說喪氣話,這地方…是不是離我的超市和市場太近了點?車來車往,大貨車一多,灰塵噪音先不說,我這門口的路還能不能走人了?還有啊,”她壓低了聲音,“這冷鏈中心一建,大客戶都直接去那里批發進貨了,誰還來我們這些小攤小販這里零買?我這‘移民特產’的牌子,剛打出去沒多久……”
阿秀的擔憂直白而現實。烏蠻滋佳耐心聽著,記錄著。他知道,阿秀的超市和周邊那些依托農貿市場的小生意,是許多移民家庭重要的收入來源,更是他們融入本地經濟、展示自身價值的窗口。冷鏈中心是提升整體效益的“大動脈”,但也不能忽略了這些維系著社區煙火氣和個體生計的“毛細血管”。
接著,烏蠻滋佳又走訪了規劃地塊內的幾戶本地傣族農戶。他們的反應則復雜得多。一位姓刀的傣族老波濤(老大爺)蹲在自家的菠蘿蜜樹下,吧嗒著水煙筒,慢悠悠地說:“政府要用地,我們支持。補償款按政策來就行。不過啊,小烏同志,”他渾濁的眼睛看向烏蠻滋佳,“這冷庫一建,我們寨子邊上就熱鬧了,是好是壞說不準。以前我們種點菜,自己吃不完就挑到市場賣,圖個清靜自在。以后這機器整天轟隆隆,拉菜的大車進進出出,怕是不習慣咯。”
另一位年輕的傣族漢子則更關注實際:“征地補償標準,是按水田、旱地還是園地?我家這塊是祖傳的果園,種了二十多年的芒果,補償款能抵得上我這些樹的損失嗎?以后我們想繼續種地,還能分到同樣好的地嗎?”
這些問題,像一根根細小的刺,扎在烏蠻滋佳的心上。他意識到,不動產權證解決了“歸屬”問題,但新的發展項目帶來的利益調整、生活方式改變、乃至心理上的不適應,都是需要細致疏導的“新癥結”。這不僅僅是征地補償的經濟賬,更是社會融合、心理接納的精細活。
更棘手的是,九妹主任那邊傳來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冷鏈物流中心項目在縣里立項時,與交通部門規劃的過境公路升級線路在用地范圍上產生了部分重疊。交通局堅持公路優先,要求冷鏈中心調整位置或壓縮規模。一場涉及不同部門、不同層級的協調拉鋸戰,才剛剛開始。烏蠻滋佳手上那份規劃圖,似乎也變得有些沉重起來。
縣扶貧辦副主任九妹的辦公室,總是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茶香和紙張特有的味道。烏蠻滋佳帶著冷鏈中心遇到的困難和移民、本地農戶的顧慮,來找這位一直關心著灣甸移民發展的引路人。
九妹仔細聽完烏蠻滋佳的匯報,沒有立刻表態。她起身走到窗邊,望著樓下熙攘的街道,沉思了片刻。
“滋佳,你覺得,移民現在最缺的是什么?”九妹轉過身,目光溫和卻銳利。
烏蠻滋佳想了想:“缺錢擴大生產?缺技術種得更好?還是缺銷路賣得更遠?”
“都對,但都不是最根本的。”九妹走回桌前,拿起一份文件,“你看,這是省里剛下發的關于支持移民創業就業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利息優惠,手續簡化,但關鍵是需要抵押或擔保。移民們手里的紅本子,就是最好的抵押物!”
烏蠻滋佳眼睛一亮:“您是說,推動不動產權證抵押貸款?”
“對!”九妹肯定地說,“紅本子不能只是壓在箱底的心安,要讓它變成撬動發展的‘活水’!縣里打算在灣甸搞試點。你回去和馬書記、字鄉長商量,盡快篩選一批有明確發展項目、信用良好的移民戶,尤其是像巴老木這樣想擴大養殖規模、茶玉珠孫子想搞特色種植的年輕人。我們把銀行請下來,開現場會,把政策講透,把流程跑通。”
她頓了頓,指著冷鏈中心的規劃圖:“至于這個項目,征地矛盾、部門協調,這些都是發展中的陣痛。阿秀他們的擔憂有道理,但不能因噎廢食。你要引導他們看到更大的前景:冷鏈中心建成了,灣甸的水果蔬菜品質有保障、損耗降低、品牌打響,整體市場做大了,她的‘移民特產’牌子只會更值錢!至于本地農戶的顧慮,除了合理的補償,更要考慮如何把他們也納入到這個產業鏈里來。比如,冷鏈中心建成后,優先雇傭本地勞動力?或者引導他們轉型,為冷鏈中心提供配套服務?思路要打開,水要活起來,才能滋養萬物。”
九妹的話,像一陣清風,吹散了烏蠻滋佳心頭的些許迷霧。是啊,紅本子是根,但要讓根深葉茂,還需要活水的澆灌。
帶著新的思路回到灣甸,烏蠻滋佳立刻向馬興斌書記和岳邦鄉長匯報了九妹的想法。馬書記聽完,一拍桌子:“好!九妹主任點到了要害!‘活水’要引,但‘火爐’也得燒旺!滋佳,冷鏈中心是產業升級的關鍵,這塊硬骨頭必須啃下來!交通局那邊,我和字鄉長親自去縣里協調!征地動員,你帶著工作組,一戶一戶去談,把道理講透,把賬算明白,把心結解開!阿秀那里,我去談!至于本地農戶的顧慮,你讓阿秀出面,組織他們去縣里成熟的農業產業化基地參觀學習,看看別人是怎么跟著大項目一起發財的!眼見為實!”
馬書記的“火爐”政策,帶著他一貫的雷厲風行和解決問題的決心。烏蠻滋佳感到了壓力,也感到了強大的后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