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劉備三顧茅廬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潰不成軍,失意非常,便投奔荊州劉表。

為了成就大業(yè),劉備一直求賢若渴,謀士徐庶便向其舉薦了“伏龍”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隱居于隆中草廬,雖躬耕于田畝之間,卻洞悉天下之事。劉備自知才能不濟(jì),誠心拜訪,請諸葛亮出山,助他匡扶大義,一統(tǒng)天下。

第一回去,劉備攜關(guān)羽、張飛,來到了諸葛亮住的村子。家中的侍者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早晨就出去了,不定何時才能回來。劉備一行只能無功而返。

歸途有一小灌木林,迎面走來一身布袍、戴頭巾的文人。劉備心想,這人準(zhǔn)是諸葛亮了,便下馬見禮。那人卻說,自己是諸葛亮的朋友、太尉崔烈之子崔州平。劉備誠心請其出山,卻被崔州平寥寥數(shù)語打發(fā)了:“我無意功名,只想圖個清靜。孔明先生怕也是作此想法。”劉備無奈,只能先回新野。

過了幾日,劉備派人打聽,得知諸葛先生正在家中,即刻動身前去。那日一路飛雪,路遇兩位士人,一老一少,正欣賞雪景。劉備下馬作揖,互通姓名。原來二人是諸葛亮的朋友,剛從諸葛家出來,本來邀他去踏雪尋梅,可先生滿腹心事,不想同去。

劉備直言:“久仰兩位大名,今日有幸一見,煩請兩位同去諸葛先生家中一談?”兩位自稱“無用廢物”,不問國家事,拱了拱手,離開了。

劉備三人策馬至隆中,見院中侍者正在掃雪。又瞧見一位年輕讀書人坐于堂上,劉備欣喜,趕忙上前行禮,說:“上回我來拜訪,先生不在,今日冒雪前來,幸得見先生一面……”

讀書人慌忙謝禮,說自己是諸葛亮之弟諸葛均。劉備欣然問他:“原來是兄弟啊,請問令兄今日可在家?”

諸葛均款款道來:“我們兄弟三人,長兄諸葛瑾在江東做幕僚,孔明是二家兄,剛送走兩位朋友,就出門去了,不定何時才回來。”劉備聽了,空歡喜一場,悵然若失。

緩過神來,劉備和諸葛均說了好一番仰慕諸葛亮的話,以示敬意。諸葛均便說,待家兄回來了,定讓他回拜劉備。劉備連連擺手,說不敢驚動先生,過幾日再來就是。

兩人作別,劉備回了新野。沒幾日,他又準(zhǔn)備去拜訪諸葛亮。關(guān)羽、張飛都勸他不必再去,若是禮儀周全之人,早就來回拜了,況且諸葛先生的朋友,都是閑云野鶴之輩,怕先生也是如此。

劉備不以為然,說:“如徐庶所言,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之輩,可見先生有鴻鵠之志,只是不見明主罷了。我現(xiàn)今無權(quán)無勢,無才無能,只能靠一腔真心來感化他。”于是第三次來到隆中。

這一回,諸葛亮親自出茅廬恭迎,劉備讓關(guān)羽、張飛等在外面,獨(dú)自跟著先生進(jìn)了草堂。

“承蒙將軍不棄,屢次下顧,可我才疏學(xué)淺,實在過意不去啊。”諸葛亮慚愧地說。

劉備見四周無人,開誠布公:“漢室傾頹,百姓罹難。我想匡扶正義,只恨自不量力,至今毫無作為。特此拜見先生,望指點迷津。”

諸葛亮見劉備一股腦兒將心事都說了出來,如燕昭王待樂毅一般,心下十分感動。他便將自己的心里話與對時事的看法,一一說給劉備聽,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劉備聽完,大為折服,懇請諸葛亮出山為師,重興漢室。諸葛先生為其誠意所動,離開隆中,共赴新野,一展宏圖。從此,諸葛亮成了劉備的軍師,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quán),形成了與東吳、曹魏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顧茅廬,“顧”的是茅廬,也“顧”的是人心。人與人交往,貴在真誠,真誠才能真心換真心。劉備能正視自己的短板,禮賢下士,真誠待人,這就是上位者的智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洛阳市| 揭阳市| 镇巴县| 洛扎县| 沁水县| 小金县| 赤峰市| 木兰县| 南川市| 都江堰市| 景宁| 白河县| 太谷县| 泾源县| 香港| 衡阳县| 呼伦贝尔市| 大渡口区| 周口市| 寻甸| 黄梅县| 临江市| 城固县| 中西区| 河津市| 南平市| 康马县| 博爱县| 广德县| 个旧市| 滦南县| 河南省| 交口县| 虹口区| 安国市| 资中县| 孝感市| 南开区| 宁乡县| 前郭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