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孫權計出,箭均船平
- 中國歷史上的智囊故事:三國篇
- 龍人編著
- 663字
- 2025-06-24 16:39:37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領四十萬步騎大軍南下,進攻東吳濡須,想要一雪赤壁之戰的前恥。吳主孫權親率七萬將士前去駐守濡須,抵擋曹軍。
第一回合,曹操夜派水軍乘坐游船,偷渡而上。孫權亦派水軍前去圍剿,俘獲曹軍三千多人,溺亡者無數。曹操一敗,便堅守水寨不出。兩軍對壘,隔著長江相持了一個多月。
這日,白霧茫茫,孫權借著自然的蔽體,親自乘著輕舟打探軍情。輕舟從濡須口劃出,行了五六里,至曹軍前沿,孫權命將士們鑼鼓喧天。曹操聞聲而出,見孫權鎮定自若,將士們肅穆威武,不敢出戰,便下遠攻。弓箭齊發,射滿了輕舟的一側,這一側過重,導致船身傾斜。
緊急關頭,孫權下令,讓船夫調轉船頭。少時,輕舟的另一側也滿是箭弩,船體慢慢平衡過來,孫權率軍安全返航。這就是“草船借箭”的歷史原型。
后來,孫權多次前來,欲再行“草船借箭”一計。但曹操有了前車之鑒,此后堅守不出,下令軍中戒嚴,弓弩不得妄發。即使孫權親自乘舟前來,立于曹營前挑釁,曹操也知是計,要浪費自家的箭矢,遂不再應戰。孫權每每行至五六里,就擂鼓奏樂地回去了。曹操見他隊伍始終整齊肅殺,贊賞之情油然而生:“生子當如孫仲謀,袁本初、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熟悉了濡須的地形水勢后,曹操以重兵壓境,圍攻孫權的大本營,俘獲了公孫陽。但孫權的水軍驍勇善戰,誓死護衛了濡須塢,最終,曹操敗北。
“草船借箭”的故事在羅貫中寫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被描繪得更加精彩。諸葛孔明,將所有人都拉進自己設的局,自己卻跳脫于局外,成為一個“下棋人”。但這畢竟是小說,而在真正的歷史上,孫權憑借自己的智慧演繹了現實版的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