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毛文龍眉頭一皺,察覺事態(tài)不對
- 明末:落榜美術(shù)生穿越崇禎
- vivo五十
- 2079字
- 2025-07-04 19:20:00
“從奴婢進入陜西之境開始,便看到了大片逃難的饑民和受災(zāi)的田地。”
“不僅如此,那些城中大戶還趁此機會與官府勾結(jié)囤積居奇,大肆抬高糧食價格,逼的我大明百姓流離失所。”
“等奴婢進入受災(zāi)最重的延安府時......還親眼看到了大批人......人相食的慘況!連奴婢等人都差點被抓去吃了!”
“若不是奴婢們相比于饑民腿腳更利索的話,那已經(jīng)無法再回來見到皇上了!”
最后,這位聲音哽咽的太監(jiān)頓了頓,似乎是下定了某種決心:
“陛下...若是再拖些時日的話,陜西...恐怕會生出大規(guī)模民變!”
聽完幾人講述,朱由檢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
這些匯報和他想象中的差不多。
以這個年代的生產(chǎn)力來說,一旦出現(xiàn)災(zāi)荒那必然會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人相食的慘狀。
如何解決好一省之巨的災(zāi)民,確實是一個相對棘手的問題。
運糧、搶糧、賑災(zāi)......
這些都只能緩一時之急。
而且陜西受災(zāi)已長達數(shù)年,朱由檢也不知道這樣的災(zāi)荒還會在未來持續(xù)幾年。
必須要等過段時間他親自到了后,再切身實地的去思考破局之策。
朱由檢看向幾名密探,從身上取下一些貼身的物件:
“最近時局危急,朕明面上不能賞你們什么,否則可能會有人對你們不利,這幾樣?xùn)|西你們先拿著。”
聽見這話,幾人慌忙跪地叩首:“奴婢蒙皇上圣恩,為皇上效力萬死不辭!”
他們雖然不知道最近朝中具體發(fā)生了何事,但既然皇上都這么說了,那事情必然不簡單。
而且能被皇上貼身帶著的東西,即使拋開其價值不談,也已經(jīng)是一種巨大的恩賜。
幾人感動之余,頓覺這些日子里所受的一切苦都值了。
接著朱由檢看向王承恩:“再去內(nèi)帑給他們一人取一千兩銀子,這段時間將他們帶在身邊,不可讓一切外人接近。”
“奴婢領(lǐng)旨。”
朱由檢揮了揮手,王承恩隨即帶著幾人離開房間。
只剩一人的房間里。
朱由檢從一堆文策中找出有關(guān)陜西各州府的地圖和其官員名冊,仔細翻閱起來。
......
京城之內(nèi)。
仍是在那間不起眼的庭院內(nèi)。
黃立極看著眼前的其他同僚,最先開口道:“皇上給京城周遭免征遼餉的事,諸位都聽說了吧?”
眾人點了點頭。
“既然皇上不想稅之于民,那這份銀子最終便要落到我們身上,再結(jié)合近日皇上各項所為來看,外巡之事已是不爭的事實。”
“我派人給家中送去的密信,算著時日應(yīng)該也快到了。”
施鳳來接過話茬:“浙江比河北稍遠,但我送去的信件也左右不過這兩日就到了。”
一名江南籍貫官員插話問道:“新君可有人選?”
黃立極眉頭微蹙,當場喝道:“事情還沒有結(jié)果,說這些無用的干什么?!”
那官員悻悻一笑,也不再多言。
片刻后,還是黃立極緩了緩語氣:“總之...事成之后,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選個年弱之主來繼承大位,到時還需要我等齊心協(xié)力。”
眾人皆跟著默默點頭。
這個十七歲的少年天子,實在是給他們整的有心理陰影了。
所以有這個前車之鑒在。
等皇帝暴亡后,他們說什么也要換個目不識丁的孩童來繼承大統(tǒng)。
此舉雖然會遭遇不小的阻力,但只要眾人齊心協(xié)力,并非是一件多么難辦到的事。
畢竟,現(xiàn)在的皇帝不同于先皇,他在臨死前還并沒有指定繼承人,所以辦起來的難度也要小上很多。
想到這里,眾人不禁嘆了口氣。
如果早知道事情會到今天這種地步,那他們在一個月前就應(yīng)該試著拼一把。
這時,一直不太喜歡開口說話的李國普出聲了:“以宮里那位的聰慧和手段,恐怕在臨行之前必然還會借機肅清京營。”
“李閣老的意思是......?”
李國普抿了口茶:“幾年時間下來,京營這些人似乎也有些不夠聽話了,所以不如趁此機會將他們換掉。”
“哈哈哈李閣老果然高見,如此一來皇上出宮上路時也能走的安心了。”
因為這句一語雙關(guān)的玩笑話,房間里的眾人臉上都不禁多了份淡淡的笑意。
......
與此同時,京城之外。
一隊車馬也是在跋山涉水之后,終于來到了京城門外。
這隊車馬正是進京述職的毛文龍。
一路上,那些來傳旨的太監(jiān)們,都在閑聊時跟他訴說新登基的年輕皇上有多么英明神武。
但對此,毛文龍并未在意。
太監(jiān)本就偏向皇權(quán)一方,他們的話沒什么值得參考的。
新登基的少年天子究竟如何,他要自己親眼看了才知道。
進了城后。
一行幾人換了頂不起眼的轎子,等行到一處隸屬于宮里的驛站后,毛文龍被放了下來。
隨行太監(jiān)向他躬身道:“毛大人先在此歇息,小人們先回宮中稟報。”
毛文龍輕輕點頭,帶著兩名隨從住進了驛站里。
很快。
那幾名前去東江鎮(zhèn)傳旨的太監(jiān)就被帶到朱由檢面前:
“啟稟陛下,毛文龍毛大人已被帶到京城,奴婢們將他先行安置在了驛站之中,等候陛下傳喚。”
朱由檢放下手中書卷,點了點頭。
沒想到,這個毛文龍還真是個典型的抗金主義戰(zhàn)士。
這種人,他很喜歡,
而且不管是出于何種心態(tài)來到京城,毛文龍都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他的忠誠了。
不過朱由檢并未第一時間讓人帶他進宮,而是開口吩咐道:“先讓他在驛站住下,明晚再帶他進宮。”
“奴婢領(lǐng)旨。”
一方面,目前的朱由檢手頭上還有很多事要處理。
另一方面。
想要真正收服毛文龍這種人的心,發(fā)揮其最大的主觀能動性。
那就還是要讓他自己去看看京城中的變化才行。
宮屬驛站中。
毛文龍聽到說明晚帶自己進宮的回復(fù)時,一時間不免有些詫異。
他看著那名傳旨的太監(jiān),再一次確認道:“你確定陛下是讓我明晚進宮,而不是明天早朝時入朝覲見?”
太監(jiān)點頭如搗蒜:“確定!這可是陛下口諭,小人可不敢傳錯半個字。”
聽著這個回答。
毛文龍眉頭一皺,察覺事情好像有些不太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