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防疫
- 1992:從養豬開始
- 最愛吃苕皮
- 2122字
- 2025-07-15 18:13:53
“遭了!1隊那邊遭瘟豬了!”張春城跑到養豬場喊道。
“瘟豬?”正在新豬場給自家豬仔添水的張春華手一抖,瓜瓢里的水潑了自己一褲腳。
張春城平復了一下氣息:“陳老六那個龜兒子,貪便宜,買的瘟豬崽,帶回來的拉稀瘟!霍獸醫都去看了,說是遭了好幾家了。”
“拉稀瘟?”張澤安正好從灶房那邊過來。
“啥子拉稀瘟?”其他社員聽到張春城的話也走了出來。
此時正是喂豬的時候,每戶都有人在養豬場。
“狗日的陳老六!”不知誰咬牙切齒罵了一句。
“咋個辦嘛?建安兒呢?”眾人齊刷刷的看向張澤安,又下意識去找王建安。
這合作社是王建安牽頭搞的,遇到這種要命的事,大家本能地就想找他拿主意。
張澤安心里也慌,但他畢竟是隊長,又是社長:“不要慌,建安兒在他大棚那邊,建平,快去喊你兄弟過來。
春城,你跟我好好說說,到底啥子情況?”
張春城把聽來的消息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這時,王建安跟著大哥快步趕了過來。
“建安兒,你聽到了,一隊那邊……”張澤安趕緊把情況又快速說了一遍。
王建安靜靜聽完:“大家不要慌,慌解決不了問題。這個“拉稀瘟”應該就是豬流行性腹瀉。
這個病是沒得疫苗的,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搞好防疫,不要讓病毒傳到豬圈來。”
“建安,你直說,咋個弄?我們都聽你的。”張春城第一個吼出來,他現在恨不得把一隊那邊用石灰粉整個埋了。
王建安說出方案:
“首先,從現在起,我們要盡量少的讓人來養豬場,有哪些是這幾天都沒出去過的?這段時間就在留在養豬場照顧這些小豬。”
“我沒出去過!”王建平立刻站了出來。
“我也沒出去過!”
“還有我!”
……
最終有15個人這幾天都在村里,選了6個男人留在養豬場。
“好,這200多頭豬就靠你們了,等哈我再給你們詳細說這段時間要注意些什么。”
王建安又轉頭對其他人說道:“其他人這段時間也不要亂跑,去趕場買東西回來之后,用肥皂洗澡,換下來的衣服用開水燙。最好安排幾人專門負責買東西,其他人要買什么就告訴他們,這樣能減少和外界的接觸。”
“那要持續好久喃?”有人問道。
“最好21天。”王建安說道。
手冊上說病毒最長能活14天,現在天氣寒冷,能活的更久,21天最保險。
“這么久?”
王建安解釋道:“沒得辦法,這是必須的。這次的這個病對于我們這些半大的豬,可能不致命。
但感染了的話,二天豬可不長肉,辛辛苦苦喂半年,最后只長得到100斤,這不是虧大了嘛。”
“要的,就聽建安的。”
現在王建安在隊上的威望,至少賺錢這塊是難有人能出其左右。
特別是知道他年前大棚賺了很多錢后,眾人更是無比佩服與羨慕。
當然也會有人嫉妒,不過,在王建安明確不帶他們之前,這些人不會搞什么事:
畢竟養豬他都帶著大家了,萬一搞大棚也帶著呢。
“澤安舅舅,等會兒你安排人跑一趟畜牧站,買些土霉素片這些預防腸胃炎的藥備起,再多買點生石灰回來,這病毒怕堿。”
叮囑完張澤安,王建安又對留下來的幾人說道:“然后是豬場內的管理。
隨時注意這些的豬仔,看它們吃食積不積極,精神好不好,有沒有拉稀。
發現一點不對勁,馬上就要報告,不管是白天還是半夜。
還有豬場里頭,要勤通風,墊草要換勤一點,保持干燥,豬糞每天清理干凈。”
王建安這番話,讓原本慌亂的人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建安兒說得對,就按他說的辦。”
人群迅速行動起來,帶著一種臨戰般的緊張和有序。
隨后王建安又和張澤安挨家挨戶的走訪了那些在自家養豬的社員,告訴了他們防疫的的必要性和重點。
“有必要搞這么麻煩嗦?”
“不就是拉個稀嘛。”
“就是,人還拉肚子呢,也沒見死哪個。”
……
有幾戶人滿不在意,在張澤安的勸說下,也算口頭上答應了要防疫。
兩天之后傳來消息:陳老六家的豬死了兩頭。
這個消息瞬間在李家溝激起了千層浪。
特別是之前對防疫不太上心的那幾戶,聽到消息,臉都白了。
當天下午就跑去合作社討要生石灰,仔仔細細在他那破豬圈周圍撒了一大圈白灰,嘴里還念念叨叨,生怕瘟神找上門。
21天,在焦灼的等待中,終于熬到了頭。
這段時間李家溝沒有一頭豬出現感染生病的情況。
1隊除了第一個星期陸續還出現了幾頭豬感染,后面也沒有再出現新的豬仔死亡和感染病例。
王建安的心里終于舒了一口氣,全靠那三年總結出來的經驗,防疫理念大差不差。
也幸好現在社員們很信任自己,聽從了他的建議。
幾天后,王建安家的院子里外,坐滿了賓客。
王建安朗聲說道:“感謝大家來參加我兒子的滿月宴,這段時間為了預防豬瘟,也是辛苦大家了,今天大家吃好喝好,千萬不要客氣。”
“全靠你提出的防疫辦法。”
“哼,1隊要不是學我們,估計全隊都要遭。”
“來,我們敬建安一杯。”
歡呼聲和祝賀聲一一傳來,王建安一家人也是笑得合不攏嘴。
今天王建安兒子滿月宴,娘家那邊的親戚都過來了,三哥也從縣城趕了回來。
席間,尹彬說道:“建安,上次你說的蔬菜批發公司的事,我和你三嫂商量了下,她不同意。
她的意思是科宏剛出生,還是以穩定為主,就算供銷社在走下坡路,也是鐵飯碗。
出來開公司風險太大了……”
王建安理解地點點頭:“三嫂顧慮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三哥,這場改革開放的洪流,比你預想中的影響要大得多。
你供銷社采銷科待了這些年,門路,人脈都有。
等我這頭蔬菜基地架子搭起來,往外鋪貨的渠道,非你莫屬。
你再跟三嫂好好商量商量。”
“嗯,我再想哈回去怎么給她說。”
王建安靠近三哥小聲說道:“你可以給她說我去年大棚賺到的錢,是這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