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道一句千古一帝,也一點都不為過
- 朱元璋的官,狗都不當(dāng)
- 擺爛11
- 2172字
- 2025-07-16 00:01:00
只見李可不急不忙,目光看向了遠處望江樓外,那風(fēng)和日麗的春景。
緩緩道:“其實千百年來,從百姓當(dāng)上陛下的,唯有陛下一人而已。陛下從百姓中來,自然比其他朝代的皇帝,都要清楚百姓疾苦,要更加關(guān)心百姓。”
“臣曾聽說過一種說法,那就是自古以來,所謂的得民心,得的都不是像陛下這樣的窮苦出身的人的民心,而是像貴族,像士紳那樣的人的心。”
“可問題是……如果你連貴族、士紳的心都得不到?那你又要誰與你一起治國呢?”
“那些真正的,只會種地的百姓嗎?”
“可他們大字都不識得一個啊。”
“所以臣以為,學(xué)張士誠,只注重士紳的利益,是肯定不對的,但是學(xué)陛下,一心只關(guān)心百姓,打壓士紳,與士紳關(guān)系勢同水火,也肯定不行。”
“臣以為,陛下應(yīng)該在這二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至于這個平衡點在哪。”
“臣以為,其實也很好判斷,那就看,一個州府,一個縣,到底能有多少普通百姓,能夠解決溫飽。”
“對欺壓百姓的士紳,自是要嚴(yán)厲打擊,但是對于踏實治國的士紳,也不好讓對方日子過得過于寒酸,要給他們尊嚴(yán)。”
“中原,或者說整個華夏從春秋戰(zhàn)國開始算起,至今也有快兩千多年了吧,其實如陛下這樣的能夠在心中如此真正愛護窮苦百姓的皇帝,實曠世而罕逢。”
“倘若陛下能一直堅持此道,又不至于控御士紳失衡,臣以為,道一句千古一帝,也一點都不為過。”
“其實……臣還是很看好陛下的!”
“除了陛下有時候會脾氣不太好。”
面對李可的一番肺腑之言,朱元璋自然是不會炸毛。
而且……
李可居然夸他曠世而罕逢,還說他是千古一帝。
若不是要保持帝皇的風(fēng)度,他的嘴角估計都要翹起來了。
“你說朕有時候脾氣不太好,你倒是說說看!”
李可便道:“比如說動不動就想殺人,就拿唐太宗來說,為何唐太宗名聲好?因為人家殺人之前,都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要讓有司反復(fù)確認三次。”
“當(dāng)然,大唐的民風(fēng),肯定無法跟大元的民風(fēng)相比,大唐那時候的官員,世家貴族,還沒有大元的士紳品德那么惡劣。”
“可就是如此,臣以為,也不應(yīng)該說殺就殺,最好是判勞動改造。”
“勞動改造?”朱元璋便皺眉問道。
李可回道:“對!這北方久經(jīng)戰(zhàn)亂,很多地都找不到人來耕種,你與其把他殺了,還不如讓他去開墾種地。而且臣以為,陛下應(yīng)該增加一項類似巡撫的制度,要讓德高望重,個人品德好的官員,對地方百姓過得如何,要有一個監(jiān)察,一個反饋。”
“若是有的官員欺負百姓太甚,陛下就可以第一時間得知情況,以保護大明百姓的利益。”
“自古以來,為何地方上屢屢有官員敢欺壓百姓?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天高皇帝遠,皇帝別說地方上的事了,就連出了皇城之外的事,皇帝都不一定能夠知道,他們不怕自己做的惡事傳到朝堂上來,而且假若是跟皇帝關(guān)系親近,就算有人舉報的是實情,然而皇帝也會替他們包庇。”
“比如說,跟陛下您一起出生入死的,那陛下您忍心下手么?而且對方肯定也知道,陛下您不忍心對他下手,所以對方才敢那般猖獗。”
“臣以為……法者,治之端,民者,國之源,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大道之行,明察惟檢。”
“倘若大明的每一代皇帝都能做到此,超過三百年,甚至五百年,八百年,也未嘗不可能。”
朱元璋剛才沒太聽清,也是連忙問道:“你方才說什么?”
李可道:“說什么?”
朱元璋:“就是那句法什么。”
李可便道:“法者,治之端,民者,國之源,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大道之行,明察惟檢。”
朱元璋:“什么意思?”
李可:“就是字面意思啊!”
朱元璋:“朕問的是‘大道之行,明察惟檢’是什么意思?”
李可便道:“就是一個國家,有蛀蟲,有破壞朝廷利益、破壞百姓利益的人是不可避免的,當(dāng)君王的人,要明察秋毫,時刻把這些人給揪出來。如此,這才是最正大,可久可遠的治國常道。”
朱元璋回道:“那朕讓你去辦此事如何?”
李可一臉駭然,連連退了幾步,“陛下你該不會是想讓我死吧?這彈劾別人,多得罪人啊。而且一般干這種事的,都是很小很小的官。正所謂,官階越小,顧慮越少,鋒芒才最利。”
其實朱元璋老早就有想讓李可當(dāng)他的一把刀的想法。
只是最后他惜才,明白李可不應(yīng)該用在這個上面,他才沒有那么做。
“朕看你小子并不是很忠于朕,你這話的意思是不是,就算你知道誰不是好人,你也不會跟朕提?”
朱元璋打算再嚇唬嚇唬李可。
李可便道:“臣都懶得跟別人交往,所以臣也不知道誰好誰壞,臣也不愿意去八卦誰好誰壞,臣只想做臣自己想做的事,陛下你得量才為用,這才是好陛下!”
朱元璋便饒有深意地瞄了他一眼,倒也沒有繼續(xù)為難他了。
畢竟……相比起用來彈劾別人,李可確實還有其他更重要的用處。
聊完了這些,李可便又問朱元璋,這寶鈔司的紙幣做出來沒有。
朱元璋這才讓人去把成品給帶來讓李可過目。
說實話!
李可挺擔(dān)心這紙幣被大范圍地偽造的。
只不過,又不能不用。
先湊合湊合吧,只要偽鈔所造成的損失不是太大,在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那就行。
不過緊接著……李可還是對工匠提出了一點要求,比如說,看看能不能嘗試使用凹版印刷。
現(xiàn)在都用的是凸版印刷。
還有,看看能不能調(diào)制出變色油墨,然后他來搞定阮文。
李可隨便地說了一些技術(shù)上的東西,朱元璋就在一旁看著,這不知道的,還真的要懷疑李可是不是印過鈔,不然他怎么那么了解這些技術(shù)?
甚至就連那些工匠,都好像不知道。
“凹版也能印啊,你把油墨調(diào)一下,可能要稠一點,然后那銅板,雕刻的時候,線條的深度,寬度,都要控制一下,油墨上去了以后,把多余的要刮掉,然后再用一個軋東西的,就用力壓下去,這墨水說不定就會轉(zhuǎn)移到這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