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從二品
- 朱元璋的官,狗都不當
- 擺爛11
- 2312字
- 2025-07-12 00:01:00
翌日。
李善長便向朱元璋報告了李可的學習情況。
寫文章,中等偏下,寫公文,不要求文采的,能把事情給說清楚即可,勉強能判個中上。
朱元璋聽完了以后,也在猶豫,該把李可放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上。
其實以李可的能力,不應該把他放在一個充滿案牘,以及重復工作的地方。
你比如說像是六部這種地方,就不適合他。
那唯一適合他的,估計也就只有參政。
朱元璋隨后便問李善長道:“你覺得,給他一個參政如何?”
李善長聞言,眼色一凜,陛下你怕是跟李可都早就商量好的吧?
就是來看看我這個中書省左丞相有沒有意見。
然而朱元璋都這么說了,李善長也只好道:“臣有問過李可,他說,最好是這樣。”
朱元璋便道:“那就這樣吧!”
說罷,又是吩咐李善長道:“你去把李可給我叫來。”
李善長:“是。”
不一會的功夫,李可便來了。
“臣,見過陛下,陛下找我干嘛。”
“李善長說,你想當中書省參政?”
李可便道:“六部肯定不適合我,畢竟那都是上面規定好的工作,只會限制我的創造力。左右丞要做事,而且都是我不喜歡做的事,所以我也不喜歡。參知政事平常沒什么事干,那這個官職最適合我!”
朱元璋無語地看著李可。
突然來了一句道:“那你當官是為了什么?為了混日子?”
李可道:“陛下這話說的!當然是為了賺錢養家,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陛下,幫助天下百姓做點好事。陛下!我覺得,大明應該考慮發行紙幣!”
大明是一個農業社會,所以你別說其他人,即使是朱元璋,也不見得能有多少的金銀。
一聽到李可想要發行紙幣,當即也是問道:“發行紙幣?”
李可便道:“對!要想大明經濟繁華,那市面上,就需要有很多很多的紙幣,那才好促進商品的流通。”
“否則,別人來跟我們買香料,還得讓人擔著兩擔大米來換,這像什么樣?”
“還有一些遠方的商人,可能進貨量大的,一次就要帶幾萬兩銀子來購買我們的香料,這運來運去,路上都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間。”
“所以臣的意思是,可以在應天府開辦一個銀行,專門負責發行紙幣,那樣一來,對方就可以先到銀行,拿銀子跟我們換紙幣,而不用整天帶著銀子跑。”
“當然!只有應天府一個肯定還不夠,以后還要繼續擴充,要盡可能地把大明各主要的大城市給覆蓋。”
朱元璋一個老農民,懂個啥銀行,懂個啥的紙鈔。
在他的印象里,紙鈔的最大作用,大概就是可以拿一張紙,然后換人家一錠的金銀。
朱元璋便道:“這紙鈔,真的能起作用?你拿一張紙,就想要人家的銀子,人家能給你?”
李可便道:“我們手上有香料啊,只要我們承諾,你拿紙鈔過來,就能換走我的香料,那肯定大把人愿意用銀子跟我們換紙鈔。而且你銀子存在我們這,還可以隨時換回去,那試問誰不愿意?”
“陛下你覺得,是帶著一疊紙趕路舒服,還是帶著一箱箱的銀子趕路舒服?”
朱元璋隨后又問道:“那這發行紙鈔,對朝廷有何好處?”
李可便回道:“那肯定有好處啊!商旅通行后,大明的商業自然就會變得繁華,甚至就連過路的商稅,說不定也能收到更多。”
“這是大明想要治隆唐宋很重要的一環!”
朱元璋便道:“那你打算什么時候發行?”
李可道:“現在就要人開始著手準備。畢竟制作紙幣,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研究,去做,還要防止別人偽造。陛下你先給我人手,看看嘗試能不能印出來再說。”
朱元璋無言以對,“我哪里有人手?”
李可便道:“那你發旨意啊,說要成立銀行,然后招募能夠制作紙幣的工匠。早點準備好,早點能夠用得上。”
朱元璋只好道:“那這旨意你自己寫,寫好了,再拿上來讓我看。”
李可便抽出來一張紙,在下面花了一兩刻鐘的時間,把旨意的內容給寫了出來。
朱元璋看了看,說實話!
比他寫的感覺都爛。
確實如李善長所說,最多只能判個中上,甚至中上感覺都算是抬高了。
朱元璋隨后便道:“你如今已經是參知政事了,你去告訴李善長,給你下旨。然后你要印紙幣這事,你再跟他們商量一下,再改改你這寫的,朕都沒眼看。”
李可:“那臣撤了?”
朱元璋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李可便回去把兩件事都告訴給了自己的老師李善長。
李善長也組織起了其他人,一起來商討紙幣的事。
與會之人,有他老師中書省左丞相李善長,然后右丞楊憲。
右丞不是右丞相,這兩者是有區別的。
本來還有一個參知政事汪廣洋的,不過被調去陜西去安撫陜西百姓去了。
這偌大的中書省,就這么點人。
當然!
其實還有其他的一些屬官,比如說中書舍人這些,只是這些都不是什么能夠掌握話語權的。
當李可對他老師說:“老師,陛下同意了。”
“同意什么?”
李可:“同意了讓我當參知政事。”
李可此言一出……
整個中書省,仿佛針落可聞。
楊憲也瞪大了眼珠子,一臉的駭然,他陪著陛下‘出生入死’,不知道干了多少事,多少次深入敵營,以身犯險,已經有十二、三年了,才勉強得到一個右丞的位置,這小白臉憑什么?
更別提那些中書省其他的事務官了。
一個個紛紛在心里面想著——看來……當官還是要看關系啊!
從正七品到從二品,這是別人一輩子都恐怕無法逾越的鴻溝,而李可,只需要當陛下的女婿,李善長的弟子,頃刻間,就能當上。
而且……聽李可的語氣,說‘陛下同意了’,那貌似李善長也是知道此事的。
所以搞不好還是李善長給舉薦的?
然而只有李善長自己知道自己有多苦,要不是當初李可先拜他為師,搞不好現在他的位置都不保了。
“同意了那不是很好嗎。”李善長一臉大度地笑了笑。
“陛下讓老師你寫好旨意,還有,再商量一下開設銀行之事。”
“什么銀行?”
“就是錢莊,專門拿來發行紙幣用的。”
看看!
這就是參知政事的執行力,李善長當中書省左丞相兩年了,除了參與制定一些禮法、法律以及編撰元史之事,對國家毫無幫助,或者說是幫助細微。
如今李可一來,立馬就讓他們聽到了不一樣的新東西了。
頓時……
眾人仿佛又明白為何李可能走上這個位置了。
宋濂就曾評價,李可很能決事。
此前李可跟張尚賢一直躲在一旁不聲不響的,因而他們都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