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小女人心思
- 四合院:寡嫂梁拉娣,秦淮茹慌了
- 八佰里加急
- 2335字
- 2025-06-16 09:46:22
南鑼鼓巷。
北風卷著落葉沿街刮過去。
吹得人睜不開眼睛。
天色陰沉沉的,路上的行人腳步匆匆。
秦淮茹今兒沒接著活,白在永定門棚區蹲了半天。
“淮茹,你那戶口問題還沒解決?”
同行的李嬸,雙手攏在衣袖里。
抬起胳膊肘撇了撇秦淮茹
算算時間,她進賈家都六七年了。
戶口卻一直落不到城里來。
沒有城市戶口,就領不了供應糧。
街道辦那邊也不給安排工作。
哪天若是政策收緊了,還有可能被遣返回鄉。
“說是需要勞動部門開證明,還要軋鋼廠這邊開個接收函。”
“還鄉辦公室都找我談了幾次話啦,意思是讓我回鄉下等通知…”
說起這事可就糟心了。
秦淮茹一張俏臉上滿是愁容。
當初光想著嫁到城里來,卻不知道落戶問題會這么麻煩。
但要現在被遣送回去,老秦家就得被全村人戳脊梁骨。
因為農村口糧同樣是個大問題。
你家多一口人吃,全村就少吃一口。
“你可要多長個心眼,千萬別聽她們白話。”
“這返鄉倒是容易,回頭再想進城可就千難萬難吶~”
李嬸同為農村女人,倒是能理解秦淮茹的難處。
只是她嫁來四九城的時間更早,那時政策相對寬松些,好歹落了戶。
兩人說話間就進了四個院。
李嬸子家就住前院,跟閆老摳家斜對著。
“明兒還去嗎?”秦淮茹問。
“咋不去,反正在家閑著也是閑著。”
“那行,嬸子回屋吧,這天怪冷的…”
秦淮茹今兒穿的有些單薄,忍不住打了個激靈。
說完便也加快了腳步。
等她回了屋。
就見小當坐在竹馬上吸吮手指。
腳上的虎頭鞋被蹬掉了一只。
早上剛扎好的發髻也亂成一團了。
棒梗拿著量尺,背上披著床單,滿屋里上躥下跳。
空罐子、廢紙張更是散落一地。
賈張氏戴著老花鏡,盤腿坐在炕上納鞋底。
“小當鞋掉了,您也不給穿下。”
“由著棒梗在家胡鬧,您看這屋子亂的…”
秦淮茹將小當從竹馬里抱出來,替她把鞋穿上。
轉頭瞪了眼棒梗,隨即動手拾掇起來。
醫生說婆婆有關節痛的毛病,換季時尤為明顯。
常年靠吃止疼片緩解。
家里洗衣搬抬什么的自然指望不上。
可幫著看顧兩個小孩總沒問題吧?
然而,現實卻給了秦淮茹狠狠兩記耳光。
“這還沒入冬呢,屋里暖和著,不礙事。”
“棒梗這不是在逗妹妹玩么,幾個瓶瓶罐罐,你拾掇下就好,又值當什么。”
賈張氏見秦淮茹回來就開始甩臉子,也是不樂意。
自己沒嫌她是農村來的就不錯了。
還沒怎么著呢,就開始在家里擺譜?
“您看著點小當,我燒火做飯去。”
秦淮茹不想陪著磨嘴皮子,干脆躲去灶房做飯。
揭開米缸才發現,家里竟又斷糧了。
“媽,咱家缸里的小米哪去了?”
秦淮茹俏臉一沉,隱隱猜到了什么。
早上出門前才看過,缸里少說還有半斤小米。
本想摻點白薯玉米熬粥,再蒸些窩頭。
好歹撐過今天。
明兒再拿糧本去領下個月的口糧。
她這話才剛問出口。
原本還在扮演官兵剿匪的棒梗,嗖一下竄到炕上。
躲到奶奶身后去了。
賈張氏的神色也有些不自然。
咳嗽了兩聲才道:“下午棒梗鬧著說肚子餓,我用小米煮了粥,小當也跟著喝了一大碗。”
“您就貫著他吧…”
“咱家口糧啥時候充裕過,再這樣,改一天兩頓得了。”
秦淮茹坐在條凳上默默淌眼淚。
小時候在農村,餓怕了,羨慕城里人能吃飽肚子。
后來解放了,城里人能領供應糧。
可她千方百計嫁進城里,結果還是要挨餓。
“京茹呢,一天也見不著人?”
賈張氏見兒媳被氣哭了,面色訕訕。
旋即眼珠子一轉,便找了個由頭轉移話題。
“昨晚睡前聽她講,好像是壹大媽讓過去搭把手,縫個褥子啥的…”
秦淮茹說的含糊其詞。
這事必須瞞著婆婆。
要是鬧將起來,她跟褚衛國臉上都不好看。
“白給人干活,那么積極頂個屁用!”
賈張氏推了推老花鏡,沒好氣的道。
整個大院里,就屬他老易家里條件好。
新衣服新褥子的,看著都讓人眼饞。
壹大媽能攤上老易這樣的,也不知上輩子積了多少德。
“話可不能這么說,壹大媽平時也不少幫襯咱。”
“京茹能搭上手幫忙,也算回個人情。”
秦淮茹嘆了口氣,說著就要往屋外走。
與其在屋里生悶氣,倒不如過去瞧個稀奇。
順道去壹大媽家借點糧。
好歹撐過今晚再說。
“你干嘛去,晚飯不吃了啊?”
賈張氏見狀趕忙放下針線,急聲詢問。
“去壹大媽家借點糧來。”
秦淮茹隨口敷衍。
說完便撩開門簾去了院里。
賈張氏不疑有他,繼續納著鞋底。
屋里光線暗,她卻舍不得開燈。
…
與此同時。
后院,褚家。
秦京茹揉著酸脹的胳膊,得意的看著炕上鋪著的新褥子。
“這針線真是沒得說。”
“先歇一會吧,就剩個門簾啦,費不了多少功夫。”
壹大媽將被子疊的四四方方,很仔細的碼放在火炕內側。
半天下來,她們忙的連口茶水都顧不上喝。
總算趕在天黑前,把褥子跟被面做好。
剩下就是把淘換下來的棉花歸攏起來,再用舊被面縫個門簾。
“天都快黑了,褚大哥咋還沒回?”
秦京茹側頭朝窗外瞅了瞅。
院里只有幾個小孩推鐵環的身影。
“你還怕拿不到工錢?”壹大媽笑著打趣。
“沒有…”
秦京茹連忙搖頭。
看著炕上嶄新的褥子和被面,一針一線都出自她手。
心里沒來由的起了漣漪。
想到他以后要睡在這褥子上,臉上更是臊的不行。
“京茹,這里也沒其他人,跟大娘說實話。”
“你是不是想學你姐那樣,也嫁到城里來?”
壹大媽畢竟是過來人。
小姑娘十五六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
莫說小褚人長得俊,工作又好。
就算有個三弊五缺的,只要他松口,農村里大把小姑娘愿意嫁過來。
“家里姊妹多,靠地里刨食掙的那點公分,根本就吃不飽。”
“俺娘偏心,有點吃的都留給兩個弟弟。”
“要是能像堂姐那樣在城里找戶人家,倒不用餓肚子啦~”
秦京茹眼下剛滿十六,只是骨架大。
看著比同齡人要成熟很多。
這趟進城,家里原也是想走賈家的路子。
看能不能給她相個好人家。
這樣就能省出一個人的口糧來。
回頭收了彩禮錢,也夠周轉個一年半載。
說難聽點,跟賣女兒沒啥兩樣。
“好孩子,聽大娘一句勸。”
“這院里有一個算一個,就沒誰能蓋過小褚去。”
“當年你姐要是嫁給小褚,日子不知過的會有多紅火。”
“可惜啊~”
壹大媽也是有感而發。
別看賈東旭管她叫師娘,為人也不算差。
可要論頂門立戶,跟褚衛國一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