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萬眾慶賀走太傅,兵敗如山竇武亡
- 三國:穿越漢靈帝,開局先政變
- 吾漣仰
- 2147字
- 2025-06-23 19:00:00
“吾命休矣!”
親眼目睹陳蕃無奈退走,竇武只感覺眼前一片漆黑,險些就要站立不穩。
而當聽見就連步校營地之中都是為劉宏響起山呼海嘯一般的慶賀浪潮之后,一口鮮血更是直接自他口中噴涌而出。
“兄長莫怕,陳蕃雖走,我們卻還有兵馬在手,未嘗沒有一戰之力!”
眼看兄長吐血,竇靖也明白局勢幾乎已經無法挽回,但卻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直接拔劍沖下高臺,打算主動發起進攻,以刀兵之利分出生死。
只是,還不等他沖下高臺,便聽到身后又有一聲刀劍出鞘的聲響。
他面帶驚喜的回頭望去,卻是發現兄長竟是在拔劍自刎。
鮮血噴涌,親眼目睹兄長自刎歸天,竇靖頓時雙眼通紅,不顧一切的向前沖去。
只是,還不等他沖出營地,一柄自身后襲來的利劍就已經貫穿他的胸膛。
由于劉宏與陳蕃的言語爭鋒,本就軍心不穩的羽林騎哪怕不說臨陣倒戈,也都是戰意全無,再加上竇武、竇靖先后而亡,更是令得兵敗如山倒。
僅僅幾刻鐘之間,這場涉及皇帝、太后以及當朝大將軍的政變便徹底落下帷幕。
劉宏身處緊密防衛之中,冷眼目睹著竇武的徹底倒臺。
雖然由于自己的關系,這場建寧政變提前了足足三四個月,也徹底封鎖死了竇武反抗的任何可能。
可哪怕是在原本的歷史當中,這位權傾朝野的大將軍也同樣是死在了一群太監和一個十二歲的小皇帝手中。
為何會如此?
是竇武蠢嗎?
似乎談不上,歷來政變也都是隱秘為先,若非竇妙舉棋不定,曹節等人根本不會有反擊的機會。
那是漢靈帝生而不凡,天生早慧或是曹節、王甫這些宦官權勢滔天,才是真正掌握朝局之人?
漢靈帝雖然聰明,但卻接連兩次被外戚架空,似乎也沒有早慧到如此程度。
至于曹節等人,為了活命還得需要跪在太后竇妙身前哭訴賣慘,更是談不上。
看來只能是因為軍中威望不凡,能夠收攬北軍四校軍權的張奐這個變數入局的原因。
曾經,劉宏的確是如此覺得的。
尤其他前世所經歷的時代,百姓對朝廷、對皇帝怨聲載道,甚至寧愿投效外夷也要推翻朝廷,皇帝根本和所謂的天命扯不上任何關系。
但真正經歷過這一場政變之后,劉宏的想法有些變了。
張奐雖然重要,但年僅十二歲的漢靈帝恐怕才是真正的決定性因素。
哪怕不提向來明哲保身、置身朝堂斗爭之外的張奐是由于皇帝詔命而參與這場政變這一點。
光就步校營地兩軍對峙時,自己哪怕沒有三言兩語退走陳蕃,僅僅只是現身,就讓己方士氣大漲。
簡單一番言語,更是令得竇氏所掌控的兵馬成片倒戈。
原本歷史當中的那場建寧政變,起于黑夜,而后更是一直僵持到入夜,最終是以竇武一方軍士不斷潰逃、以致防線最終崩潰而結束。
很難說這不是因為皇帝在對面的原因。
自己似乎還是低估了這個時代人們對于天子的敬畏之心,也低估了漢室在世人心目當中的份量。
不過,有一點至少可以確定。
如果這個世界真有所謂的天命,那必然只會在自己身上。
即便不在,也終會在的。
……
“陛下,已經按照您的吩咐,下達對扶風竇氏盡數抓捕的緝令,想必再有幾日就會有消息傳來了。”
“此外,這是小人整理出的竇氏朋黨名單,不知陛下要如何處置?”
目睹劉宏果決、狠厲所主導的政變,一舉將太后竇妙、大將軍竇武等人掀翻,曹節根本不敢有任何小覷之心,尤其在劉宏面前時,一言一行更是恭恭敬敬,不敢有絲毫怠慢。
“倒是有心了。”
劉宏隨手接過,隨意翻看起來。
曹節顯然對此相當上心,不僅名單列得異常詳細,一眼掃過足足有數百人,每個人更是標注了他們的官職和竇武的關系。
對于曹節如此上心的理由,劉宏自然是心知肚明——黨錮。
歷史上東漢黨錮共有兩次,一次桓帝,一次靈帝時期。
當然眼下自然是只發生了一次,延熹九年也就是三年前。
由于士族和宦官的矛盾已經鬧到不可調和的程度,依靠宦官斗倒外戚梁冀的漢桓帝選擇相信太監,大肆抓捕私下結黨為朋的士族名士,雖因為干系甚廣沒有大開殺戒,但卻也將許多人終身罷黜,不得入朝為官。
而在這其中,就包括如今的太傅陳蕃,少府李膺、太仆杜密等人。
竇武能得天下士人相助,即便政變身死,也能留得美名也正是因為他解除了黨錮。
歷史上的漢靈帝同樣是依靠宦官政變真正掌權,所以很快便重蹈覆轍,興起了第二次黨錮之禍,并且一直延續到黃巾起義甚至是死后董卓掌權之后才徹底解除。
黃巾起義聲勢太兇、波及太廣,劉宏對此自然是要嚴防死守,假意拉攏、信任以安撫這些士族便是其中重要的第一步。
所以,盡管竇武解除黨錮之后重新啟用的這些人都被曹節列在了名單之上,并且還特地用朱筆標紅,顯然是為了勾起自己的興趣,好借機重提再起黨錮一事。
不過,劉宏顯然不可能如曹節所愿,但他也不會和曹節解釋自己的打算。
隨意將這份名單扣在桌案上,劉宏轉移話題道:
“對了,太后那邊如何,可曾有發現什么奇怪的跡象或是可疑之人與她接觸?”
自己的小心思雖然沒能奏效,不過至少從劉宏的舉動來看是相當重視這份名單,打算待會仔細研究的,讓曹節還是不由在心中松了口氣。
如今雖然沒了性命之危,可劉宏所展現出的心性、手腕實在太過驚人,絕非甘居人下之輩,自己若是不得重用,只怕也難有善終。
但好在,劉宏不僅重視自己呈遞的名單,更是打算和自己商議要如何處理太后這等棘手問題,無疑還是相當依仗自己的。
“回陛下,按照您的吩咐,竇氏如今遷居于南宮云臺,由可信之人輪替看守,每個與其接觸之人都會被記錄在案,絕不會有任何一只漏網之魚。”
“當然,若是陛下不放心,也可親自前去看看。”
“或者,陛下是否有其他的吩咐,小人一定盡職盡責將其完成,絕不走漏絲毫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