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的晨露剛漫過階前銅鶴的趾甲,竇氏舊部竇忠便捧著黑陶壇跪在宣室殿外——這是昨夜殿外通報的那位舊部,甲胄上的沙礫還帶著玉門關的灼熱氣,壇身裹著的玄色帛布繡著半朵紅梅,針腳里纏著半根銀線,是溫太后繡翟衣時常用的技法,每針收尾都帶著極細的回鉤。殿內香爐的檀香順著窗縫漫出來,與晨霧纏成一縷,落在竇忠的甲葉上凝成細珠。
“陛下,長公主。“竇忠的聲音帶著長途跋涉的沙啞,雙手將陶壇舉過頭頂,“竇副將...尸骨無存,只剩這壇骨灰?!皦诜饽嗬锴吨娜榘兹檠涝诔抗庵虚W了閃,齒根暗紅,與竇副將護心甲上的血漬同屬一個成色,像是從同處傷口凝出的。
祁景曜的目光落在壇底,“婉容敬立“四個朱砂字刻得極深,筆鋒比經卷批注更顯遒勁,像是用盡了力氣?!斑@乳牙...“少年指尖剛觸到封泥,陶壇突然晃了晃,半片銹蝕的甲葉滾出,內側“竇“字已磨得模糊,邊緣卻粘著塊暗黃色虎符殘片——與祁景熙袖中那塊嚴絲合縫,接縫處的云紋如天生一體,發出極輕的“咔“聲。
“竇副將是帶著虎符殉國的?!捌罹拔鯇蓧K虎符拼合,背面血痕在晨光中泛著褐紅,與護心甲血漬的紋路絲絲相扣。她突然想起昨夜竇忠求見時,甲葉上沾著的玄鐵礦砂,原來他們從玉門關帶回的,從來不只是骨灰。
竇忠解下腰間銀鈴,鈴身“竇“字被刮去的地方還留著新鑿的毛邊:“屬下奉副將遺命,待虎符合璧,便將此物呈給陛下?!般y鈴晃動時,聲浪撞在殿柱上彈回來,與祁景曜掌心那枚的震顫漸漸合一,像兩滴匯入同條溪流的水。
“這是竇氏親兵的信物?“祁景曜攥緊鈴繩,指腹觸到鈴舌內側的“戍“字刻痕,涼得像塊冰。
竇忠重重叩首,額頭撞得青磚發悶:“副將說,銀鈴共振時,便是可托生死之人?!八破鹛諌撞?,暗格里滾出塊羊皮,上面用朱砂畫著玉門關烽燧,每個烽燧旁都標著“溫“字,“溫家在關隘安了眼線,副將就是撞見這個,才被溫祿滅口。“
祁景熙展開羊皮時,虎符突然發燙,掌心玄鐵佛珠的涼意漫上來,在布上投出云紋陰影。陰影覆著的三個烽燧恰好未標“溫“字,像藏在暗處的哨兵?!氨菹驴催@乳牙?!八勉y箸挑開封泥,齒根處“三十九“的刻痕極細,“定是溫家藥引交易的編號,與賬冊上的'第三十九味'對得上。“
竇忠從懷中掏出塊殘甲,甲片上的血已凝成暗紫,卻仍能看出是護心鏡的形狀:“這是從副將尸身旁撿的,里面裹著半塊虎符。“他將殘甲往祁景熙面前送,“副將說,只有長公主能認出這甲上的暗紋——那是先帝親賜的竇氏軍徽,紋里藏著'忠'字。“
祁景曜突然起身,冕旒玉珠晃得厲害:“傳朕旨意,以天子儀仗迎竇副將忠骨入太廟。“少年的聲音在殿內回蕩,“另,授襄寧長公主定國戟,許以參贊軍機、輔理國政,儀同三司,持戟如朕親臨,可調天下兵馬?!?
殿外很快傳來鑾鈴響,內侍捧著柄玄鐵戟走進來。戟刃的“護國“二字是鎏金篆文,與玄鐵渾然一體,正是大晉為有殊功的長公主特制的形制,戟桿纏著的玄鐵佛珠,正是溫太后留下的那串,珠面被摩挲得發亮,像浸過多年的汗。
“這戟...“祁景熙握住戟桿的剎那,佛珠突然發燙,與虎符血紋相扣,如兩把契合的鑰匙,“是大晉公主從未有過的榮寵。“
竇忠望著定國戟突然哽咽:“副將生前常說,長公主于朱雀門城樓擲虎符時,眼神比當年先帝閱兵時還亮。“他扯開甲胄,胸口刺著銜銀鈴的鸞鳥,“這是竇氏軍的標記,見刺青如見副將,見長公主如見陛下?!?
祁景熙將拼合的虎符按在戟柄,云紋暗格突然彈開,半張北疆要塞圖滑出,圖上金線標著趙王駐軍地,與玉門關急報箭鏃上的“趙“字位置完全吻合?!澳负笤绮剂司?。“她指尖撫過金線,突然想起溫太后曾在佛經空白處寫“疆土安,則家宅寧“,原來不是說佛理,是說這萬里河山。
祁景曜接過要塞圖時,指腹觸到圖角的先帝玉璽火漆,印泥朱砂與陶壇封泥同出一爐,紅得像未干的血。“阿姊持此戟,可安天下。“少年解下腰間父皇賜的龍紋佩,系在戟纓上,“這佩能號令宗室,阿姊帶著,如父皇仍在身后。“
竇忠突然叩首:“屬下愿率竇氏舊部,聽長公主調遣!“話音剛落,殿外傳來甲葉齊響,三百親兵捧著玄鐵盾列在階下,盾面刻著銀鈴紋,陽光照在盾陣上,晃得人睜不開眼,像片移動的星河。
祁景熙舉起定國戟的剎那,佛珠串突然散開,銀絲纏在戟桿上,繞成個“寧“字?!皞魑覍⒘?。“她的聲音透過戟刃傳出,帶著金屬的共鳴,“竇忠率本部兵馬馳援玉門關,用這虎符調守將,就說...襄寧長公主奉陛下旨,為我大晉鎮守國門?!?
竇忠領命時,銀鈴突然響得密集,與三百親兵的甲葉聲纏成一片,像支未譜的軍樂。陶壇里的骨灰被風卷出一點,混著晨霧落在定國戟上,虎符血痕突然鮮活得像要滴下來,像在應和這遲來的托付。
祁景曜望著阿姊持戟而立的背影,突然想起幼時溫太后摸著他的頭含笑說“你阿姊智計無雙,若為男兒,當托國之重“,那時他只當是戲言,此刻見晨光鍍在祁景熙的廣袖上,才懂那句話里藏著的千鈞期許。
階下銅鶴突然振翅,驚起的晨露濺在驛馬的鑾鈴上——內侍捧著皇寺急報闖入:“太后于慈恩寺設血懺壇,言有先帝龍鱗甲相獻,有請陛下與長公主親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