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十年磨劍:從自考路到研究生殿堂
- 徐曉的人生故事
- 餉音
- 2219字
- 2025-08-17 15:08:19
十年磨劍:從自考路到研究生殿堂
新華大學的本科畢業證書握在手里時,徐曉指尖傳來紙張的溫熱,像握住了一段沉甸甸的時光。他站在教學樓前的銀杏樹下,看著金黃的葉子簌簌飄落,忽然想起六年前自考大專畢業那天,也是這樣的秋日,只是那時他口袋里揣著的是剛打印出的成績單,心里裝著對本科的模糊憧憬。而此刻,一個更清晰的念頭在他心底破土而出——考全日制研究生。
這個決定在旁人看來近乎“瘋狂”。徐曉那時已在教培機構做到了行政主管,手下帶著三兩個助理,工作穩定,薪水可觀。同事們聽說他要考全日制研究生,紛紛勸他:“都快三十的人了,折騰這干嘛?現在的日子不好嗎?”連一直支持他的母親也忍不住念叨:“全日制要脫產學三年,工作怎么辦?家里雖不用你操心,但這一步邁出去,風險太大了。”
徐曉只是笑笑。他知道,旁人看到的是安穩,他看到的卻是自己心里那團沒熄滅的火。本科課堂上,教授們講到管理學前沿理論時眼里的光,圖書館里那些動輒幾百頁的外文專著,還有和同學們討論案例時碰撞出的思維火花,都讓他明白:知識的海洋遠比他想象的更深,他想潛得再深一點。
備考全日制研究生的日子,比自考大專、成考本科加起來還要難熬。白天要處理機構里的大小事務,從學員報名流程優化到教師排班表調整,樁樁件件都得親力親為。只有等下班后,辦公室的燈一盞盞熄滅,他才能打開電腦,點開考研網課的視頻。
管理學碩士的考試科目里,數學是他最大的攔路虎。離開校園多年,高等數學的公式早已忘得七零八落,有時一道微積分題要啃兩三個小時,草稿紙寫滿了厚厚一摞,思路還是像一團亂麻。有天深夜,他對著屏幕里老師講解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忽然覺得一陣眩暈,趴在桌上就睡著了,醒來時晨光已經爬上窗臺,鍵盤上還留著他不小心壓出的亂碼。
英語也是道難關。他把歷年真題里的生詞一個個抄在小本子上,通勤時背,午休時背,甚至在給學員整理檔案的間隙,也會掏出來看上兩眼。有次給一位報考英語證書的學員答疑,對方指著一個生僻詞問他含義,他竟脫口而出,連自己都愣了愣——那正是前一晚剛背過的單詞。
最累的是兼顧工作與學習的分身乏術。有次機構要做年度招生總結報告,他連續加班三天,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報告提交的那天晚上,他拖著灌了鉛似的腿回到家,連開燈的力氣都沒有,在黑暗里坐了半小時,才摸出手機打開背單詞軟件。屏幕的光映在他臉上,他忽然想起十年前剛退學那會兒,自己也是這樣在黑暗里坐著,只是那時心里是慌的,現在雖累,卻透著一股踏實的勁兒。
考前三個月,徐曉遞交了辭職報告。領導惋惜地拍著他的肩膀:“想清楚了?這里永遠給你留位置。”他點點頭,轉身走出辦公樓時,陽光刺眼,他卻覺得腳步輕快。他把所有精力撲在復習上,每天泡在市圖書館的自習室,從開館待到閉館。周圍坐的都是十八九歲的應屆生,他們朝氣蓬勃,討論題目的聲音清脆響亮,而他總是安靜地坐在角落,筆尖在紙上劃過的沙沙聲,是他與時光較勁的節奏。
進考場那天,徐曉特意穿了件深藍色的襯衫,那是他自考大專畢業時買的,如今穿在身上略顯局促,卻像帶著某種儀式感。考場上的三個小時,他握筆的手很穩,那些在無數個深夜啃透的知識點,此刻清晰地浮現在腦海里。答完最后一道論述題時,他抬頭看了看窗外,天很藍,云很輕,忽然想起十年前那個攥著退學通知書的下午,天空也是這樣的顏色,只是那時的他,絕不會想到自己能走到這里。
等待成績的日子像在熬一鍋慢粥,既焦灼又充滿期待。當查到自己以總分第三的成績被錄取時,他正在菜市場給母親買排骨,手機屏幕上的數字刺得他眼睛發酸,他站在喧鬧的人群里,忽然想笑,又想落淚。
開學那天,徐曉拖著行李箱走進研究生宿舍,室友是個剛畢業的應屆生,見他收拾東西時動作沉穩,好奇地問:“哥,你工作幾年了?”他笑著說:“快十年了。”室友瞪大了眼睛:“那你這是辭職來讀的?太酷了!”他沒說話,只是看著窗外的籃球場,陽光落在年輕學子奔跑的身影上,像撒了一層金粉。
研究生三年,徐曉成了系里最“特殊”的學生。他比老師年輕不了幾歲,比同學大出一輪,卻比誰都刻苦。課堂上,他總能結合自己在教培機構的工作經驗,提出獨到的見解;寫論文時,他跑遍了市區的大小企業做調研,筆記本上記滿了密密麻麻的訪談記錄。導師常說:“徐曉的論文里,有煙火氣。”
畢業答辯那天,徐曉站在講臺上,講述著自己關于“成人教育機構行政管理優化”的研究成果。臺下坐著的評委里,有一位是他本科時的教授,教授看著他,眼里帶著欣慰的笑意。答辯結束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他鞠躬致謝,忽然覺得眼眶發熱。
走出答辯教室,陽光正好,他掏出手機,翻到十年前的照片。那是他退學后在家門口拍的,頭發亂糟糟的,眼神迷茫,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T恤。再看看鏡子里的自己,西裝筆挺,眼神篤定,嘴角帶著淺淺的紋路——那是時光刻下的印記,也是成長賦予的勛章。
他沿著校園的小路慢慢走,風吹過樹梢,發出沙沙的聲響。十年路,像一場漫長的跋涉,他曾在自考的深夜里崩潰痛哭,曾在成考的考場上手心冒汗,曾在辭職的路口徘徊猶豫,那些日子是苦澀的,像咬一口沒成熟的柿子,澀得人舌尖發麻。可此刻回想起來,那些苦澀里竟透著回甘,像熬到最后的糖水,每一口都藏著光陰的甜。
他知道,這不是終點。前路或許還有更多挑戰,但他不再害怕。因為這十年教會他最珍貴的道理,不是“努力就能成功”,而是“哪怕走得慢一點,只要方向對了,每一步都算數”。
夕陽西下,徐曉的影子被拉得很長,他迎著光往前走,腳步堅定,背影里藏著一個普通人用十年光陰寫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