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火煉崇光
- 李氏靖朝
- 落葉知秋晚
- 3865字
- 2025-06-11 19:29:29
軍器監(jiān)的晨霧裹著鐵腥氣漫進偏院時,李重驊正蹲在鑄造爐前,盯著新鑄的刀胚。爐火燒得正旺,鐵水在坩堝里翻涌,像團凝固不住的紅潮。他伸手蘸了點冷水,滴在刀胚上——“滋啦“一聲,淬火的刀刃泛起幽藍,映得他眼底發(fā)亮。
“李大人,老匠頭催了。“
小吏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李重驊擦了擦手,起身時撞翻了腳邊的炭盆。火星子濺在青磚上,他彎腰去踩,卻見磚縫里嵌著半枚銅錢——和他十二歲那年,在市集替王嬸撿的那枚一模一樣。
“李大人?“
李重驊撿起銅錢,塞進袖中。軍器監(jiān)的老匠頭張鐵牛正站在鑄造房門口,灰白的胡子上沾著鐵屑,手里攥著塊黑黢黢的廢鐵:“陛下說要鑄新刀,可您這法子......“他用廢鐵敲了敲李重驊剛淬好的刀,“脆得能斷。“
李重驊接過廢鐵。這是用舊犁耙熔的鐵,雜質(zhì)多,韌性差。他想起爹說過:“好鐵要挑陰山的寒鐵,雜質(zhì)少的;好鋼要經(jīng)三淬三鍛,火候到了。“
“老丈,這鐵摻了太多雜質(zhì)。“他指著廢鐵上的氣孔,“您看,冷卻時受熱不均,才會裂。“
張鐵頭哼了一聲,捋著胡子轉(zhuǎn)身:“您是鐵匠的兒子,懂個屁?我鑄了四十年刀,從宣武帝的御林軍刀到百姓的菜刀,就沒你這么折騰的!“他拍了拍李重驊的肩,“小娃娃,刀要的是狠勁,不是花活。“
李重驊沒說話。他望著張鐵頭佝僂的背影,想起爹臨終前的話:“打鐵要認主,認的是心里有火的人。“此刻,他摸著腰間的玄鐵刀,刀鞘上的“李“字紋被磨得發(fā)亮——那是他爹的手紋,也是李家十九代打鐵人的印記。
“李大人!“
小吏又跑進來,手里舉著卷竹簡:“陸將軍送來急報,說雁門關(guān)的薛雄又在邊境囤糧,還抓了二十個探馬的。“
李重驊的手頓了頓。他想起三日前在宣政殿,崇哀帝將傳國玉璽拍在他掌心時說的話:“這天下,該換個能握刀的人守了。“此刻,他望著竹簡上“薛雄“二字,想起爹臨終前的血——那血滲進他掌心,和這玄鐵刀的紋路,早就在他心里刻下了“崇朝“的骨。
“備馬。“他把淬好的刀塞進張鐵頭手里,“老丈,這刀您先拿著。若三日后我回來,您的廢鐵能鑄出好刀,我便請您喝天郡的桂花釀。“
張鐵頭愣了愣,捏著刀的手松了松。刀身映出他的臉,皺紋里還沾著鐵屑,卻突然有了些光彩。
雁門關(guān)的風(fēng)卷著黃沙打在臉上,像刀割。李重驊裹緊玄色大氅,跟著陸昭的騎兵隊往關(guān)外走。馬蹄聲震得城墻上的積雪簌簌往下落,他望著遠處連綿的營寨——那是薛雄的二十萬大軍,帳篷像黑黢黢的蘑菇,插滿了繡著狼頭的旗子。
“陛下說,薛雄的糧草囤在陰山南麓。“陸昭勒住馬,指了指遠處被白雪覆蓋的山坳,“那里有個鐵礦,每月能產(chǎn)五百石精鐵。薛雄用鐵換草原的馬,用馬換中原的糧——這是他的命門。“
李重驊摸出懷里的銅錢。這是王嬸塞給他的,說“買塊糖給孩子吃“。此刻,他把銅錢按在胸口,能感覺到硬幣的溫度透過粗布滲進來。
“李大人,前面有情況!“
前軍的斥候策馬奔來,臉上沾著血:“薛雄的巡邏隊!大約三十人,帶著狼犬!“
陸昭抽出橫刀,刀身映出李重驊的影子。李重驊解下玄鐵刀,刀鞘上的“李“字紋在風(fēng)沙里若隱若現(xiàn)。他想起爹教他的:“刀要隨心動,勁從腰里發(fā)。“
“躲進山谷。“他對陸昭說,“他們?nèi)松伲禄鸢选!?
兩人帶著二十騎鉆進旁邊的峽谷。兩側(cè)的巖壁陡峭,積雪覆蓋的枯枝在頭頂交錯,像道天然的穹頂。馬蹄聲漸漸平息,李重驊能聽見自己劇烈的心跳——這是他第一次真正上戰(zhàn)場,不是打鐵,是殺人。
“出來吧,鐵匠。“
陰惻惻的聲音從谷口傳來。薛雄的巡邏隊長騎著黑鬃馬,腰間掛著鑲銀的彎刀,刀鞘上纏著狼皮。他身后三十個騎兵呈扇形散開,狼犬趴在地上,舌頭吐著,涎水滴在雪地上,凍成白色的小珠子。
“你們是崇朝的人?“隊長瞇起眼,“來偷糧?“
李重驊沒說話。他摸了摸腰間的玄鐵刀,刀身還帶著體溫。陸昭在他身后輕聲說:“末將在后,您只管動手。“
“我問你話呢!“隊長揮刀劈來,狼犬跟著撲上來。
李重驊側(cè)身避開,玄鐵刀迎了上去。“當“的一聲,火星子濺在他臉上,燙得他瞇起眼。隊長的彎刀比他的玄鐵刀輕,卻韌得很,砍在刀身上,竟擦出刺耳的聲響。
“好刀!“隊長咧嘴笑了,“鐵匠的兒子,倒會鑄刀。“他拍了拍馬脖子,“兄弟們,活捉他!我要把他吊在營門口,讓崇朝的狗皇帝看看,敢管老子的事,就是這個下場!“
騎兵們吶喊著沖上來。李重驊的手沁出冷汗,卻突然想起爹的話:“刀要認主,認的是心里有火的人。“此刻,他的心里有團火——為王嬸家的粥,為張寡婦家的門板,為天郡城里啃窩窩頭的娃。
他沉腰,轉(zhuǎn)腕,玄鐵刀劃出一道弧光。隊長的彎刀被削去半截,慘叫聲里,鮮血濺在雪地上,像開了朵紅梅。狼犬撲過來,他反手一刀,砍斷了狼犬的前腿。
“撤!“隊長捂著手腕上的傷,掉轉(zhuǎn)馬頭就跑。
陸昭的騎兵從山谷里沖出來,馬刀揮舞,瞬間放倒七八個騎兵。李重驊望著滿地的血,突然覺得胃里翻涌。他蹲下來,摸出懷里的銅錢,放在一個死去的騎兵手里——那是王嬸說的“買糖的錢“。
“李大人。“陸昭遞來水囊,“您沒事吧?“
李重驊喝了口水,喉嚨里還是火辣辣的。他望著遠處的陰山,雪已經(jīng)停了,陽光照在雪地上,泛著刺目的光。
“陸將軍。“他說,“明日我就回軍器監(jiān)。我要鑄一種刀——能劈開狼皮的刀,能砍斷狼牙的刀。“
陸昭笑了,拍了拍他的肩:“陛下要的就是這個。“
風(fēng)又起了,卷著黃沙掠過峽谷。李重驊摸了摸腰間的玄鐵刀,刀鞘上的“李“字紋被磨得更亮了。他知道,從今天起,這把刀不再是打鐵的工具,而是崇朝的刀,是李家的刀,是要劈開這亂世的刀。
回軍器監(jiān)的路上,李重驊在馬上翻出那卷竹簡。崇哀帝的朱批還在:“若能斷薛雄之鐵,崇朝北疆可定。“他望著竹簡上的字,突然想起張鐵頭的話:“刀要的是狠勁,不是花活。“
可此刻,他摸著玄鐵刀的刀身,突然懂了——狠勁不是砍人,是砍斷不公的繩,劈開壓人的山。
軍器監(jiān)的爐火還在燒。李重驊翻身下馬,看見張鐵頭正蹲在鑄造房門口,手里攥著塊精鐵。見他回來,老匠頭嘿嘿笑了:“小娃娃,我試了試你的法子。你瞧!“
他把精鐵放進坩堝,又倒了半瓢山泉水。鐵水沸騰著,雜質(zhì)浮上來,像層渾濁的沫。李重驊上前,用勺子撇去浮沫,剩下的鐵水清澈得像泉水。
“好小子。“張鐵頭拍了拍他的背,“明日我來教你淬火。“
李重驊望著爐火,突然覺得眼眶發(fā)熱。他想起爹的鐵匠鋪,想起爐火燒紅的那夜,想起崇哀帝說的“崇朝的骨頭“。
此刻,他知道,真正的鍛造才剛剛開始。
宣政殿的檀香燃到第三柱時,崇哀帝正翻著本舊書。他是崇朝最后一任皇帝,此刻坐在龍椅上,望著階下跪著的李重驊——三天前,這鐵匠出身的將軍帶著玄甲衛(wèi)沖進殿門,說“崇朝氣數(shù)已盡,該換塊新招牌了“。
“陛下,李卿求見。“
小黃門的聲音驚碎了殿內(nèi)的寂靜。崇哀帝放下書,指尖撫過龍案上的傳國玉璽。這方玉璽他用了二十年,此刻卻被李重驊的玄鐵刀壓在龍案角,刀刃壓出的印子像道傷疤。
“讓他進來。“
李重驊跨進殿門,玄色袞龍袍掃過漢白玉階。他望著龍椅上的崇哀帝,忽然想起三日前在雁門關(guān),那面被薛雄騎兵扯碎的“崇“字旗——此刻,那面旗正掛在殿外的旗桿上,被風(fēng)卷得獵獵作響。
“李愛卿平身。“崇哀帝的聲音里帶著幾分疲憊,“朕聽說你在軍器監(jiān)鑄了新刀?“
李重驊單膝跪地,將一柄裹著紅綢的刀呈上:“陛下請看,這是崇北刀。“他掀開紅綢,刀身映著殿內(nèi)的燭火,十九道回紋如活物般流轉(zhuǎn),“刀身用陰山寒鐵三淬三鍛,刀鞘浸過桐油,能砍斷薛雄的狼牙箭。“
崇哀帝接過刀,指尖劃過刀鞘上的“李“字紋。那是李重驊爹的手紋,也是李家十九代打鐵人的印記。“好刀。“他將刀插進龍案旁的刀架,“可你知道嗎?當年你爹給先皇鑄御馬鞍,偷偷在鞍韉里塞了塊磁石。“
李重驊的手頓了頓。他想起爹臨終前的話:“打鐵要認主,認的是心里有火的人。“此刻,他從崇哀帝的眼睛里,看見了和自己一樣的火——那團要燒穿舊秩序的火。
“陛下。“他說,“臣要鑄的不只是刀。“
“哦?“
“臣要鑄規(guī)矩。“李重驊將玄鐵刀插進案頭的刀架,“崇朝的規(guī)矩是'士族為尊',可士族的地契在百姓的血里;崇朝的規(guī)矩該是'刀為民生',刀鋒所指,是壓在百姓頭上的山。“他頓了頓,“等崇北刀鑄成那天,臣要帶著它去天郡城。讓賣紅薯的老漢摸摸刀鞘,讓織布的婦人看看刀紋——讓他們知道,這把刀,是為他們鑄的。“
崇哀帝沉默了許久。燭火突然爆了個燈花,火星子濺在《天郡志》上,燒穿了“崇朝元年“四個字。
“好。“他將書推給李重驊,“你且去鑄刀。至于那些想篡權(quán)的......“他指了指窗外,“朕的羽林衛(wèi),可是跟著你在雁門關(guān)砍過狼的。“
李重驊起身告辭時,聽見崇哀帝在身后輕聲說:“記住,真正的改朝,從來不是奪玉璽。“他的聲音像片落在雪地上的羽毛,“是讓天下人,都覺得這玉璽,該在你手里。“
次日清晨,軍器監(jiān)的爐火比往日更旺。李重驊站在鑄造臺前,看著新鑄的崇北刀一柄柄入鞘。張鐵頭遞來碗熱粥,臉上掛著笑:“小娃娃,昨日你那番話,把老匠頭們都鎮(zhèn)住了。他們說,從今往后,鑄刀聽你的,鑄心也聽你的。“
李重驊接過粥,喝了一口。粥里放了糖,甜得他眼眶發(fā)熱——和王嬸當年熬的一模一樣。
“張叔。“他說,“等刀鑄完,我想請您去天郡城。“
“去干啥?“
“去看糖畫。“李重驊笑了,“我記得,王嬸家的小娃最愛吃。“
張鐵頭的老淚掉在粥碗里。他望著李重驊腰間的崇北刀,突然明白——這把刀,從來不是用來砍人的。它是用來劈開舊世界的刀,是用鐵水澆鑄的新乾坤。
而此刻,千里外的北臺汗國,可汗正捏碎那塊羊脂玉。碎玉扎進他的掌心,他卻笑了:“崇朝的小將軍,比崇哀帝聰明。可他不知道......“他望著帳外的狼旗,“草原的狼,從來不會只認一個主人——除非,他的刀,能砍斷所有狼的脊梁。“
風(fēng)卷著黃沙掠過草原,吹得狼旗獵獵作響。而在千里外的天郡城,李重驊正將第一面“崇“字旗升上承天殿的飛檐。旗子在風(fēng)中舒展,像團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