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夏口鎮(zhèn)
- 三國:從逃出曹營開始
- 雪客棲寒
- 2236字
- 2025-07-16 00:30:00
《詩經(jīng)·大東》有云:“維天有漢,鑒亦有光。”
在周朝之前,“漢”這個字,特指天上的銀河。
漢水,這條發(fā)源于秦嶺南麓,流經(jīng)南陽,襄陽,江夏,最終匯入長江的大河,正是因為其走向在夏季時與銀河一致,因此得名漢水。
此時此刻,漢水帶著枯水期之前最后一股秋汛,裹挾著上游的泥沙,宛如一條咆哮的土黃色巨龍,狠狠的沖擊著下游的長江水道。
長江也不甘示弱,兩股巨大水流的交匯處,濁浪排空,風高浪急,水勢之險,就連最老練的水手也為之色變。
交匯處有一個小鎮(zhèn),名曰夏口。
奉命前來的關(guān)羽,已經(jīng)與前日會合了劉琦的五百艘戰(zhàn)船,在長江上游,設(shè)置水寨,以阻擋即將出現(xiàn)的蔡瑁所部。
水寨之前,戰(zhàn)船森嚴列陣,桅桿如林,帆檣蔽日。
江夏水軍在劉琦的操練下,也足以稱作精銳。從輕捷如燕的“赤馬”、“走舸”等小型舟船,到堅固沉穩(wěn)的“斗艦”,再到巍峨如山,仿佛水上堡壘的樓船,層次分明,嚴陣以待。
戰(zhàn)船上,水軍士卒衣甲鮮明,站在甲板上紋絲不動,那股子肅殺之氣,甚至蓋過了清晨的秋風。
最大的那艘樓船的甲板上,關(guān)羽身披綠袍,外罩鐵甲,左手按劍,長髯隨風飄動,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站立在船頭上望著漢水上游方向。
但那股無形中散出的冷酷殺意,足以讓身后侍立的周倉與一眾親兵,大氣都不敢出。
十步之外,諸葛亮羽扇綸巾,一襲青衫與船上其余人的穿著顯得格格不入。
諸葛亮并沒有像關(guān)羽一樣眺望漢水上游,而是低著頭,觀察著船舷外的水流情況。
在此之前,劉琦帶來了漢水口附近沙洲、暗礁的分布情況,雖然不是很細致,但也足以幫助諸葛亮設(shè)置防線,調(diào)整部署了。
眼下這個水寨,就是在劉琦的幫助下設(shè)置的,留給蔡瑁的進攻路線上,除了可能存在的漩渦之外,還有長江的逆流。
反觀劉琦,一身銀甲,按劍站在諸葛亮身側(cè)。
緊緊抿住的嘴唇,還有那張和身上鎧甲一樣發(fā)白的臉,無不體現(xiàn)了這位公子的緊張。
“軍師。”劉琦聲音干澀,也很小,小到似乎只有諸葛亮能聽見。
當然,諸葛亮也能明白,作為劉表的大公子,作為荊州本來的繼承人,劉琦是不想讓別人看出他對戰(zhàn)事的恐懼。
“軍師,蔡瑁、張允二人真的會在這種時候來嗎?秋汛也就這幾天了,他們?yōu)楹尾辉谏嫌螘厚v,等秋汛過去呢?”
諸葛亮回頭看了一眼劉琦,對方眼神中除了一絲恐懼之外,更多的居然是憤怒。
見此情形,諸葛亮覺得自己似乎錯會劉琦的心思了,后者略微發(fā)抖的聲線,應(yīng)該憤怒所致。
只要是個人,應(yīng)該都會憤怒的。
對于劉琦來說,蔡瑁在禮法上,是他的舅舅,張允是他父親的外甥,就是他的表哥。
這兩個實打?qū)嵉挠H戚,就算擁立弟弟劉琮繼承荊州的基業(yè),也不應(yīng)該投降曹操。
那可是父親的敵人!
在江夏時,每每想到這里,劉琦就恨不得吞了蔡瑁、蒯越這兩個逆賊。
但他也明白,僅憑自己的能力,實力,肯定是沒辦法完成的,于是劉琦就將希望放在了寓居新野的叔父——劉備的身上。
劉備是大漢皇叔,是左將軍,按照地位,其實比自己父親還要高。
最關(guān)鍵的是,這位叔父是曹操眼下的頭號敵人,是絕對不可能投降曹操的。
年初劉琦對諸葛亮使上屋抽梯之計,來到江夏之后,劉琦就已經(jīng)開始布局。
劉琦明白自己在用兵上沒有能力,就盡可能的為接下來的大戰(zhàn)預(yù)備了大量的糧草軍需。
另外,在江夏的這半年期間,劉琦還通過各種手段,從襄陽、江陵等水軍駐地調(diào)來了不少戰(zhàn)船,加上新建的,足足有大小戰(zhàn)船一千多艘。
當然還有兵馬,劉琦在招募兵源上,多使用年輕的良家子弟,一來有訓練基礎(chǔ),二來年輕人比較容易被煽動。
半年時間,劉琦訓練了六七千熟練水手,足以操縱麾下的戰(zhàn)船,形成一股強大的水上作戰(zhàn)力量了。
這次接到阻擊蔡瑁、張允的命令,劉琦親自帶著麾下半數(shù)戰(zhàn)船,加上一萬新老組合的水軍,前來與關(guān)羽會合。
“公子久在江夏,有所不知。”
諸葛亮緩緩抬頭,輕搖羽扇,聲音不似劉琦那般低沉干澀,在呼嘯的江風中,也能清晰的聽見。
“蔡瑁雖然背主投降,但其依舊是荊州水軍名將。這次秋汛,對別人來說是風險,對蔡瑁來說,恰恰是機會!”
“機會?”劉琦微微皺眉,“什么意思?”
“蔡瑁久在荊州,漢水秋汛,他不可能不知道。”諸葛亮眼中閃著微光,“也正如我們了解的那樣,這是最后一次秋汛,水勢并不算大,若能操作得當,正好可以利用這股秋汛,順流直下,以雷霆萬鈞之勢,沖破我軍防線。”
劉琦聞言微微頷首,“軍師之所以不在漢水口設(shè)置水寨,就是為了防備此事嗎?”
“正是這個意思。”諸葛亮接著說道:“蔡瑁、張允二人新降,曹操生性多疑,必然不會完全相信他們,此次前來,水軍中必然有曹操的心腹大將坐鎮(zhèn)。他二人急于立功,更不會等到秋汛過去了。”
話音未落,仿佛印證諸葛亮的預(yù)測一般,西北方向,漢水上游水面上濃密的晨霧中,驟然傳來一陣陣的鼓聲。
起初,鼓聲如同悶雷一般,沉悶而遙遠。
數(shù)息之間,鼓點開始變得密集而清晰,那種強烈的節(jié)奏,吸引了水寨中每一名士卒的目光。
“父親,來了!”
關(guān)平伸手指向西北,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抑制的激動,“軍師果然料事如神!”
關(guān)羽沒有任何反應(yīng),依舊死死的盯著鼓聲傳來的方向。
鼓聲未絕,一片密密麻麻,望不到邊際的桅桿和帆檣,從晨霧中突然出現(xiàn),立刻遮蔽了寬闊的漢水水面。
一排小船背后,位于最中間的那艘樓船上,旗號林立。
除了“蔡”、“張”分別插在兩側(cè)之外,還有“程”、“杜”兩面大旗插在當中。
根據(jù)提前打探到的情報,這二人分別是奮威將軍程昱,作為曹操帳下排得上號的謀士,此次前來,定然不只是謀劃軍事;
另一人則是軍師祭酒杜襲,曾是劉表門客,后來出走長沙,于建安元年投奔曹操。在曹操帳下任職期間,司隸校尉鐘繇和荀彧都對此人贊賞有加。
關(guān)羽知道,這二人就是曹操派來盯著蔡瑁和張允的,他們可能才是此戰(zhàn)真正要面對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