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巧合(中)
- 三國:從逃出曹營開始
- 雪客棲寒
- 2097字
- 2025-07-03 01:30:00
浮橋下游十里,周逸下令停船靠岸,并派劉封帶五百人,前去接應關平。
隨后,周逸便開始回想方才見到的場景。
在穿越那道火線之前,周逸心中閃過無數的可能,但怎么也沒有想到,那居然是曹軍用來渡江的浮橋。
最關鍵的是,戰船撞上浮橋的時候,浮橋東側,居然還有不少衣甲鮮明的曹軍正扒著尚未起火的小船,試圖架船逃離。
好在張飛反應極快,立刻給弓弩手傳令,盡量殲滅落水的曹軍,后面跟著的船只有樣學樣,直接掐滅了那些虎豹騎的最后一絲希望。
還有一點,周逸一直沒有想通。
曹軍早不渡江,晚不渡江,偏偏在上游放下蘆葦筏子的時候渡江,難道是提前定下的時間嗎?
“或許只是巧合?”周逸忍不住自言自語。
“文直是在跟我說話嗎?”身后傳來文聘的聲音。
周逸回頭掃了一眼,也就是掃了這一眼,周逸忽然發現文聘的額頭上出了不少細密的汗珠,映著船頭的火把,在夜色中閃閃發亮。
“文叔父,你這是怎么了?”
文聘擠出一絲笑容,“今天算是見識到了文直的果決,那么大的火,說撞就撞,著實讓我有些緊張,好在是有驚無險。”
周逸也跟著笑了兩聲,“原來如此,我還以為是方才的大火,烤的文叔父有些熱了呢!”
“呵呵呵~~文直說笑了。”文聘抬起胳膊,順勢一抹,擦去了額頭上的汗珠。
夜已經深了,刮了好幾個時辰的西北風,此時卻逐漸停下怒吼,消失在岸邊的草木之中。
不知道是什么時候,月亮忽然從云層中鉆出來,灑下一片銀白。看月亮的高度,現在恐怕已經是子時過半了。
緊接著,岸邊傳來一陣夾雜著歡聲笑語、甲葉摩擦的嘈雜聲。
不用想,定然是劉封和將關平的五百人接回來了。
逋一上船,周逸還沒來得及拱手,關平便匆匆走上前來,當著眾人給周逸深深作揖。
周逸茫然不知所以,連忙伸出雙手將關平扶起,“坦之兄,你這是為何?”
卻見關平被扶起來后,一雙大眼里冒著星星,臉上滿是崇拜的神色,“文直賢弟,之前聽人說你是神童,是什么鄴城雙壁之一,我還不屑一顧,今天得見賢弟神機妙算,方知世間真的是有生而知之者!”
聞聽此言,周逸哭笑不得,“坦之兄,如果我說這一切都只是個巧合,你信嗎?”
“巧......巧合?”關平有些摸不著頭腦,“什么意思?曹軍渡河,難道不是你算好的嗎?”
周逸搖頭苦笑,“我之所以讓你在南岸做疑兵,就是打算引誘曹軍過河,可曹軍不是沒上當嘛!”
關平更加疑惑了,指著剛剛被押到船上的兩名被剝去衣甲的壯漢說道,
“不對啊!這二人說,他們之所以會渡江,就是按照提前約好的舉火為號。可方才聽子益說,百里洲上的曹軍并未放火,這難道不是賢弟你識破了曹軍的計策?”
“等一下!”周逸忽然從關平的話中發現了盲點,“坦之兄是說,曹軍之所以渡江,也是因為舉火為號?”
“不錯,正是如此!”關平招手讓人將那兩個曹軍虎豹騎押到跟前,“這二人方才躲在草叢里,碰巧被我抓到,舉火為號的事情,就是從他二人口中得知的。”
周逸聞言,走到那兩名虎豹騎身前,發現自己比對方矮了半個頭,便又退了回來,“二位,是關將軍說的這樣嗎?”
兩人點頭連連,其中一個瘦一點的,不知道是被風吹的,還是被關平的拷問嚇的,此時已經是抖如篩糠。
好不容易見到周逸這樣一個文士打扮,又溫聲細語的,自然是知無不言,“沒錯,就是這樣的,俺家將軍是曹丞相的侄兒,說話肯定不會有假。”
“是曹真還是曹休?”
“是曹真曹子丹將軍!”那人立刻作答,“俺們是曹真將軍麾下的龍騎,奉命在江上搭設浮橋,說是只要見到上游舉火,就渡過長江,在南岸截擊張飛......哦不,是張將軍。”
聽到這里,周逸完全明白了。
這就是一個巧合,一個再巧合不過的巧合了。
而且巧合的地方不是誰判斷失誤,制定了錯誤的方案;而是巧合在兩邊定下了同樣的信號,這才導致周逸的蘆葦筏子歪打正著,燒了曹真的渡江部隊。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
當時在百里洲上,因為時機未到,周逸并沒有打算放火,所以這份“功勞”壓根不能算在周逸的頭上。
倉促撤退之間,周逸也沒工夫去查找放火之人,若是知道是誰放的火,周逸肯定要給人家鞠躬致謝的。
這時,張飛走到那兩個被剝去外甲的龍騎身前,大聲喝問,“你們可認識我是誰?”
之前沒說話的那個龍騎,此時依舊不動聲色,一言不發。
而那個矮瘦矮瘦的,被這一聲巨喝,嚇得當場就跪了下來,“小人斗膽猜測,將軍如此威猛,定然是張翼德張將軍了!”
“哈哈哈哈~~”張飛聞言,喜上眉梢,“算你小子識相!”
被這一幕打斷了思緒,周逸也不禁對這個口齒伶俐,反應迅速的龍騎刮目相看。
威武不能屈的守節之士固然不多,但像此人這樣,被俘虜進敵營之后還能有這樣的思維反應,就更加難得了。
周逸上前問道:“你叫什么名字?何方人士?”
現在換成那人仰視周逸了,“回將軍的話,小人名叫韓龍,是幽州廣陽郡安次縣人。”
說到這里,那人看了眼張飛,齜牙笑道:“方才斗膽猜測張將軍身份,就是因為聽出了將軍的口音。”
張飛的臉色更加好看了,“哈哈哈哈,好小子,沒想到你還與我同鄉。”
那韓龍所說的安次縣,便是后世的廊坊市安次區,與張飛的家鄉,涿郡涿縣,即后世涿州市,也就隔著六七十公里。
在這個出行只能靠騎馬,通信只能靠嘴巴的年代,在這數千里之外的長江邊上,能碰上一個鄰郡同鄉,已經是極為難得了。
張飛一把扶起韓龍,“韓壯士,今日你我二人在此相見,便是緣分,我只問你,可愿降我?”
“承蒙將軍不棄,韓龍愿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