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東宮的心思
- 大唐:陛下,這個皇帝您當不明白
- 下雨啦收衣服啊
- 2233字
- 2025-08-01 04:46:59
長安城,某座深藏于崇仁坊的幽靜宅院內。
時值八月,長安城白日喧囂的余溫尚未散盡,但在這座門禁森嚴、古木參天的宅院深處,卻只有雨打芭蕉的沙沙聲和書房內搖曳的燭火。
這里是太子李亨與核心心腹秘密議事的場所之一。
書房內,氣氛并不因外界的悶熱而輕松。
太子李亨身著素色常服,眉宇間凝結著一絲揮之不去的憂慮與沉思,正背著手緩緩踱步。
他面前坐著幾人,皆是心腹重臣:
李泌(時任太子侍謀軍國、元帥府行軍長史):身著青色道袍,氣度超然,眼神深邃,是太子最倚重的謀主。
李輔國(時任太子家令):身形精悍,面白無須,眼神銳利如鷹隼,掌管太子府事務及部分情報。
建寧王李倓(太子李亨第三子):年輕英武,坐在李泌下首,臉上帶著少年人特有的銳氣和對父親的崇敬。
杜鴻漸(時任太子宮門郎):沉穩干練,負責東宮文書機要。
案幾上,攤開著那份轟動長安、宣告西南大捷的朝廷邸報,以及一份關于黃忠嗣更詳盡的密報。
“真是……石破天驚啊!”
建寧王李倓忍不住再次拿起邸報,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陣斬七萬!生擒吐蕃大將!攻破神川堅城!父皇在含元殿上的喜悅,怕是多年未見了。這黃忠嗣,年不及弱冠,竟有如此手段!真乃天降神將!”
李輔國捋了捋并無胡須的下巴,聲音尖細卻帶著力量:“殿下,此子確實不凡。鯨吞南詔在前,摧破吐蕃主力在后,兩戰定西南,其功勛已直追衛霍。
更難得的是,他行事果決,手段狠辣,卻又懂得收買人心。假以時日,必成我大唐柱石。”
他特意加重了“柱石”二字。
李亨停下腳步,目光掃過邸報上“黃忠嗣”三個字,沉聲道:“是啊,麒麟兒……父皇如此贊譽,恩寵有加,曲江賜宴的殊榮更是前所未有。
此子崛起之速,實為罕見。他的根基在楊國忠,是鮮于仲通一手提拔,又得楊國忠在朝中鼎力支持,此番入京,楊國忠定然視其為囊中棋子,欲借其戰功鞏固權勢。”
杜鴻漸接口道:“殿下所慮極是。楊國忠如今在朝中氣焰正熾,與安祿山勢同水火。
黃忠嗣此等大功入京,無異于給楊國忠手中增添了一把鋒利的快刀。
楊國忠定會想方設法將其牢牢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用以制衡安祿山,甚至……對付東宮。”他最后幾個字壓得很低。
李泌一直閉目凝神,此時緩緩睜開眼,聲音平和卻如晨鐘暮鼓:“殿下,福禍相依。黃忠嗣的根基在楊國忠,此為事實。
然,此人崛起太快,根基尚淺,其心性如何,所求為何,尚未可知。
楊國忠其人,志大才疏,貪鄙弄權,天下皆知。
黃忠嗣少年英雄,心高氣傲,未必甘愿長久屈居此等人之下,做其爪牙鷹犬。”
李倓眼睛一亮,身體微微前傾:“李先生的意思是……我們可以試著拉攏他?”
“拉攏?”李輔國眉頭微皺,帶著一絲謹慎,“談何容易!他受楊國忠、鮮于仲通提攜大恩,此次封賞更是楊國忠一手推動。
且其根基皆在劍南,與楊國忠一系盤根錯節。貿然示好,非但可能碰壁,更會打草驚蛇,引得楊國忠警惕,反為不美。
甚至可能被其反咬一口,告我們一個‘私交邊將、圖謀不軌’。”
李泌微微一笑,看向太子:“輔國所言不無道理。直接拉攏,風險極大。然,不試探,怎知深淺?不接觸,怎明其志?”
他轉向李亨,目光炯炯,“殿下,黃忠嗣此番入京,是奉詔陛見,亦是曲江賜宴的主角。此乃光明正大接觸之良機!
他初至長安,人生地不熟,面對帝都風云,心中豈無彷徨?楊國忠之流,豈能真解英雄胸襟?”
李輔國反駁:“可他若鐵了心依附楊國忠呢?我們豈非自取其辱,授人以柄?”
“所以,關鍵在‘試探’二字。”
李泌語氣篤定,“無需殿下親自出面,亦無需過于直白。
可由親近且身份恰當之人,借曲江宴飲之機,或營造‘偶遇’,稍加接觸,觀其言,察其色,品其行。
言語間,可贊其功勛,亦可輕點朝局之弊、奸佞之害,看其反應。
若其顧左右而言他,或面露不豫,則罷。
若其微露共鳴,或眼神閃爍有思慮之態,則此人或非楊國忠鐵桿,便有可圖之機。
即便不成,亦是尋常交際,無傷大雅。”
建寧王李倓聽得心潮澎湃:“父王,李先生此計甚妙!兒臣或可……”
“倓兒!”李亨立刻打斷他,語氣嚴厲,“此事非同小可,你身份敏感,絕不可輕易涉足!”
他深知兒子性格沖動,不宜參與如此隱秘的試探。
李倓縮了縮脖子,不敢再多言。
李亨沉吟片刻,目光在李泌和李輔國之間逡巡。
李輔國擔憂的是風險,李泌則指出了潛在的機會。
最終,他對黃忠嗣本人的巨大好奇和對未來局勢的憂慮占了上風。
“李先生所言有理。”
李亨終于下了決斷,聲音低沉卻清晰,“不試,終不知其心。然,此事必須極其謹慎,萬無一失。”
他看向李泌,“接觸之人選、時機、言辭,煩請先生費心斟酌。務必挑選可靠、機敏、且與東宮明面聯系最弱之人。言辭務必含蓄,點到即止,如同滴水入海,不起波瀾,卻能探知水溫。”
他又轉向李輔國:“輔國,黃忠嗣入京后的一舉一動,務必嚴密關注。
他與誰接觸,說了什么,有何表情,事無巨細,報我知曉。
特別是他與楊國忠一系的互動,更要盯緊。”
“老奴遵命!”李輔國躬身應道。
李泌微微頷首:“殿下放心,貧道自會安排妥當。”
李亨走到窗前,推開一絲縫隙。
外面雨勢漸大,噼啪作響,敲打著庭院中的青石板。
他望著漆黑的雨幕,仿佛能穿透這重重雨簾,看到那座即將迎來年輕戰神的帝都。
“黃忠嗣……”
李亨低聲重復著這個名字,眼中閃爍著復雜的光芒,有欣賞,有忌憚,更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期待,“孤倒要看看,父皇口中的這位‘麒麟兒’,究竟是何等人物。
是真如衛霍再世,忠義無雙?還是……終究逃不過這長安城中的名利樊籠?”
書房內的燭火,在風雨聲中輕輕搖曳,映照著每個人心思各異的臉龐。
一場圍繞著這位橫空出世的年輕統帥的無聲試探,在長安的暗流中,悄然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