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劉裕野望
- 我爹是劉裕,再續漢人骨
- 騎豬勇士灬
- 2221字
- 2025-07-18 23:34:28
北魏皇宮。
拓跋嗣聽著崔浩的匯報,臉上帶著玩味笑容。
“哦?赫連勃勃真把那些‘破爛’收下了?還派了細作潛入關中?”他輕敲著扶手,“這頭老狼,看來是真被打疼了,也餓急了。”
崔浩躬身道:“陛下英明。胡夏元氣大傷,赫連勃勃急需喘息之機,也急需任何能給他帶來希望的東西,哪怕是毒藥。他收下物資,派出細作,正是想利用我大魏的勢,攪亂關中,為他恢復爭取時間。”
“攪亂?怎么攪?”拓跋嗣饒有興趣地問。
“臣已通過秘密渠道,將一些‘種子’撒給了赫連勃勃的人。”崔浩眼中閃爍著,“關于王鎮惡與沈田子在青泥之戰前的齟齬,關于沈田子對世子阻攔他殺王鎮惡的怨懟,關于王鎮惡在軍中的威望可能威脅到世子……這些消息,經過‘潤色’,想必此刻已在長安某些陰暗的角落里開始發芽了。”
拓跋嗣哈哈大笑:“好!崔卿此計甚妙!讓赫連勃勃的狗去咬,省得臟了我們自己的手。劉義符小兒再厲害,畢竟年輕,根基尚淺。關中內部那些驕兵悍將,地方豪強,還有流民,都是干柴。我們只需輕輕遞過去一點火星……讓他們自己燒起來!”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輿圖前,手指劃過黃河:“劉裕在江南緊鑼密鼓地準備著那一步(篡位),暫時無暇全力北顧。這正是我大魏的機會!傳令給南線諸鎮大將,加派游騎斥候,嚴密監視晉軍黃河沿線布防,特別是洛陽、虎牢一帶的虛實!各部兵馬,加緊操練,囤積糧草于黃河北岸!待劉裕正式稱帝,江南若有震蕩,或者關中亂起……那便是我大魏鐵騎飲馬黃河,劍指中原之時!”
“陛下圣明!”崔浩深深一揖。
平城的棋局,正按照他們的謀劃,一步步展開。
沈田子面無表情地從一個陰暗潮濕牢房里走出來。
他走到外面深深吸了一口氣,世子讓他“硬一點”,酷刑之下,那幾個負責采買牛筋的小吏和商人,骨頭再硬也碎了。
他們招認是受了城中“慶豐號”東家李茂的指使,以次充好,用老弱病牛的劣質筋替換了上等牛筋,從中牟取暴利。
“慶豐號李茂?”沈田子眉頭緊鎖。
這個李茂他知道,是長安城里有名的富商,與不少本地豪強乃至一些中下層軍官都有些來往,八面玲瓏。
他會有膽子在軍械上動手腳?為了那點差價?
沈田子本能地覺得事情沒這么簡單。
背后肯定還有人。
他正思索著下一步該如何深挖,一個親兵匆匆跑來,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
沈田子臉色瞬間變得極其難看:“什么?王鎮惡的人把李茂的宅子圍了?誰給他的命令?”
親兵低聲道:“不清楚。我們的人剛查到李茂這條線,還沒動手,王將軍的人就到了,說是奉了……奉了世子的密令,捉拿通敵奸細!”
“世子密令?”沈田子心頭巨震。
王鎮惡居然橫插一杠子?
還打著世子的旗號?
世子這是什么意思?信不過他沈田子?還是覺得他手段太慢?或者……世子更信任王鎮惡?!
一股寒意包裹了他。
難道世子一直記著那件事?難道……世子讓王鎮惡來接手,就是在警告他?
就在沈田子臉色鐵青,幾乎要按捺不住去找王鎮惡或者世子問個明白時,又一個親兵飛馬而至,帶來了劉義符的口諭:
“沈將軍辛苦。李茂一案,涉及軍械,干系重大,且恐牽連甚廣。為免打草驚蛇,驚動真正幕后之人,已命王將軍接手后續緝拿審訊。將軍連日勞頓,可暫且回營休息,專心整訓。此事后續,孤自有區處。”
口諭措辭溫和,甚至帶著點體恤。
但落在沈田子耳中,卻不一樣!
果然!世子把他一腳踢開了!
把他用酷刑撬開的線索,轉手就交給了王鎮惡!
功勞是王鎮惡的,他沈田子成了沾一手血腥卻毫無所得的劊子手!
一股被利用、被拋棄的怨毒,在他心底滋生。
“末將……遵命!”沈田子轉身大步離去。
帥府內,劉義符聽著王鎮惡關于迅速控制李茂府邸、抓獲李茂本人及其核心賬房、管事的匯報,神色平靜。
他當然知道沈田子會不滿,甚至會怨恨。
但他需要這種不滿。
王鎮惡是帥才,需要大功來穩定其心,也需要讓他和沈田子之間的矛盾保持在可控的范圍內。
讓王鎮惡接手這個看似“摘桃子”的案子,既能給王鎮惡功勞,又能進一步刺激沈田子,讓他時刻感受到“威脅”和“需要世子支持”,同時也是一種隱晦的平衡——讓這兩個悍將都明白,他們的榮辱,都系于世子一念之間。
至于李茂……劉義符眼神冰冷。
一個小小的商人,絕沒有膽量也沒有能力單獨策劃在軍械上動手腳。
這背后,必然有更大的魚。
也許是那些被他砍了爪牙的豪強殘余的報復,也許是赫連勃勃細作的破壞,甚至……可能是北魏伸過來的黑手!
讓根基更深的王鎮惡去深挖,比讓正處于暴怒邊緣、容易被人當槍使的沈田子去查,更穩妥。
“王將軍,”劉義符開口,“李茂是關鍵。孤要活的,更要他腦子里的東西。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撬開他的嘴!孤要知道,是誰給他的膽子,是誰在背后給他撐腰!還有,那些有問題的牛筋,最初是從哪里流出來的?給孤順著這條線,一直往上摸!”
“末將明白!”王鎮惡應道。
建康城,一場由劉裕心腹精心策劃的“勸進”大戲,正緊鑼密鼓地上演。
先是各地“祥瑞”頻傳:某地挖出刻有“宋王興,四海平”的古碑;某處枯井一夜之間涌出甘泉;更有甚者,有人言之鑿鑿說看到建康城上空有五彩云氣,形如龍虎,盤踞在宋王府上方……
流言在市井間飛速傳播,越傳越神乎其神。
接著,以傅亮為首的一批朝廷重臣,開始在各種場合“不經意”地提起宋王的蓋世功勛,感嘆晉室氣數已盡,天命已歸宋王。
朝堂之上,為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爭論時,也漸漸開始有人將“若宋王在此,定能如何如何”掛在嘴邊。
瑯琊王氏、陳郡謝氏等頂級門閥雖然保持沉默,但也沒有公開反對。
他們在觀望,也在權衡。
劉裕的權勢和軍威如日中天,他的兒子劉義符在關中也展現出了潛力。
反對劉裕,代價太大。
只要劉裕能保證他們家族的利益,換個皇帝,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