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世杰爺爺講故事:奇趣海洋
- 魏世杰
- 900字
- 2025-06-12 16:51:34
會唱歌的鯨
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兩位女科學家琳達·吉尼和凱瑟琳·佩恩,對人們長期以來錄下的鯨的聲音進行分析,研究這些聲音的規律,從中整理出548首“鯨歌”并予以出版,其中460首來自北太平洋的鯨,88首來自北大西洋的鯨。這是人類出版的第一部動物“歌曲集”。
鯨會“唱歌”。當然,它們不像人類那樣有豐富的詞匯,但它們的確可以通過聲音彼此溝通。科學家用儀器記錄下鯨發出的各種聲音,發現鯨通過這些聲音傳遞喜怒哀樂和健康情況等信息。
抹香鯨見面時會發出一連串的“咔嗒”聲,且對不同的對象發出的“咔嗒”聲也是有區別的。研究者稱之為“符尾”。這大概也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吧!
須鯨會唱歌,每一群須鯨唱的歌會隨時間變化,但在一段時間內相對穩定。須鯨中唱歌的是雄鯨,歌的含意大概和雄鳥鳴囀一樣,為贏得雌性的歡心。或者說,這“鯨歌”實際上是“情歌”。
須鯨,特別是須鯨中的座頭鯨,一唱就是半個小時,其音域十分寬廣,高昂時像工廠的高音汽笛,低沉時像混響的號角。人類還沒有如此寬音域的歌聲。
“鯨歌”可劃分成若干短句,這些短句往往重復出現,很像人類古典樂曲的規則。“鯨歌”的每一個音都拖得較長,如果將“鯨歌”的錄音加快14倍播放出來,則很像夜鶯的“小夜曲”,相當優美。
有趣的是,有些“鯨歌”的每一句結尾還有押韻的音調。兩位女科學家發現,“鯨歌”如果很短,則沒有什么韻腳;只有復雜的“鯨歌”才會出現韻腳。在人類文明中,一段押韻的文字或歌曲更容易被記住。“鯨歌”的押韻是不是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兩位女科學家認為是這樣的,鯨用韻腳來幫助它們記住復雜的“鯨歌”。然而,她們的判斷正確與否現在還無法證明,因為鯨不能回答人類的任何問題。

唱歌并非鯨的“專利”,海洋中能唱歌的魚類也有不少,只不過“作曲水平”有高有低而已。魚類通常在產卵期唱得最歡。有一種蝦虎魚,雄魚先在石頭底下找到一個適合產卵的小洞穴,然后開始“唱歌”。它先是小聲“呱呱”地叫,繼而大聲“呱呱”地叫,聲音越來越激昂,它還會發出“吱吱”的尖叫聲。這些歌和“鯨歌”相比,其悠揚動聽的程度就差遠了,但對雌魚來說,卻頗有吸引力。雌魚會選中一條雄魚。“新娘”發出“啾啾”聲后,便會鉆進“新郎”準備的“洞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