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鮮卑可汗檀石槐,一直都是埋藏在劉備心底、從未對人說起過的隱秘想法。
如今,他終于對著簡雍、牽招、東野班、新垣簡、左髭、丈八、關羽幾個人說了出來。
他有識人的眼光,已經對這幾個人觀察了許久,知道他們都是可以信任的人,
雖然他這一世還是第一天與關羽認識,但對關羽的信任卻一如上一世。
幾個人聽了劉備的計劃,都覺得有些異想天開。
要知道,鮮卑可汗檀石槐可是草原上的一代天驕,其赫赫威名甚至一度可以與另一位草原天驕——匈奴的冒頓單于等齊。
傳說檀石槐是其母“聞天雷,吞冰雹”而生的異人。
史書上說檀石槐“勇健有智略”。
可見,他不僅驍勇善戰,而且很有智慧謀略。
在草原上,自古以來,崇尚勇力。
作為草原共主的單于或者可汗,從來都是“兵強馬壯者為之”。
檀石槐便是一路靠勇力上位,威名素著,因而,周圍歸附他的人和部落很多。
漸漸地,他開始變得兵強馬壯起來。
隨著他的日漸強大,草原上東部的部落首領和西部的部落首領,也都紛紛向他歸附。
就這樣,檀石槐幾乎完全占領了匈奴原先的全部地盤,成為草原上最強大的天驕。
他管轄的范圍,從東到西,長達一萬四千多里地,從南到北寬達七千多里地,囊括了漠南、漠北,北部直抵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
史書上記載,鮮卑騎兵“兵利馬疾,過于匈奴”,“來如飛鳥,去如絕弦”。
鮮卑騎兵的勇悍善戰,比歷史上的匈奴兵還要厲害。
而這就是檀石槐的最大資本。
作為新的草原共主,檀石槐北抗丁零,東擊夫余,西攻烏孫,南略東漢,在弄得四鄰不安的同時,他作為草原雄主的地位也越來越穩固。
正是因為檀石槐的存在,草原上的鮮卑各部才結束了分裂,團結在他的麾下,擰成一股繩,成為聳動天下的力量。
漢朝為了籠絡羈縻檀石槐,便想把公主下嫁給他,且打算每年送他一些財物,只求他不要發兵進攻邊郡。
但檀石槐拒絕了漢朝的這一提議,堅決與漢朝對抗到底。
這令漢朝君臣也感到很是不可思議。
檀石槐是鮮卑歷史上最偉大的可汗,但同時也是漢朝最危險的敵人。
牽招從小飽讀詩書,各地游學,也對檀石槐有所了解。
他聽了劉備的刺殺檀石槐的計劃之后,沉吟著道:
“玄德的想法很好。檀石槐的確是漢朝目前最大的敵人。只要將之刺殺,鮮卑各部將不攻自破,再次陷入自相攻伐的混亂狀態。”
關羽則道:
“深入鮮卑內部,刺殺其可汗,這一想法實在是太過大膽。行刺之前,必須要進行周密的策劃才行。否則的話,即使是成功了,也將是一條有去無回的死路。”
劉備點點頭:
“當然。按照我的想法,我們不但要成功刺殺檀石槐,而且還要全身而退,重新返回幽州。我們可以好好謀劃一下。——只要殺了檀石槐,就為我大漢解決了最大的禍患。而我們也將立下不世奇功。”
東野班凌然道:
“那就干!你我正當熱血之時,趁著身強體壯,去鮮卑的部落里闖蕩一番。能殺了檀石槐最好,就算是殺不了檀石槐,殺了他手底下的幾個大人也是好的。”
“不。”
劉備沉聲道:“一定要殺了檀石槐。殺他手底下的幾個大人,并不會對鮮卑造成很大的影響。他們將依然是鐵板一塊。只有殺了檀石槐,才能使這塊鐵板碎裂。”
新垣簡的目光中流露出恐懼的神色,他整個人也禁不住微微發抖:
“我聽說檀石槐手下有近十萬騎兵,個個驍勇善戰,來去如風,如同鬼魅一般。他們從小便練習騎射,在草原上,動輒騎馬,幾乎不怎么步行。早就練成人馬合一的本事。我們是漢人,可能不如他們那般善戰。”
東野班踹了新垣簡的大腿一腳,大聲道: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還沒打呢,你倒先慫了。”
劉備解釋道:
“我們既然是去行刺檀石槐,自然是要通過一些手段,獲得他的信任,潛伏到他的身邊,然后趁機下手。而不是我們一行人去直接對抗鮮卑人的十萬騎兵。
“往昔,義陽侯傅介子以賞賜為名,攜帶黃金錦繡出使樓蘭國,于宴席間斬殺樓蘭王。過程中,也是用了很多計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見,只有深入虎穴,才能一擊必殺。”
關羽聞言道:
“傅介子斬殺樓蘭王,更多的是倚靠大漢天威。當時的大漢,十分強盛,四夷畏服,只有匈奴敢與大漢相抗。
“樓蘭王可完全比不上如今的鮮卑可汗檀石槐。二人不可同日而語。但刺殺的策略是對的。必須想方設法潛入檀石槐的王帳才行。”
左髭提議道:
“我們倒是可以扮成商人,帶上一個車隊的貨物,前往檀石槐的王庭所在之地。借進獻寶物之際,對其展開刺殺。”
牽招默默地思索一番,方道:
“像荊軻刺秦王那樣嗎?那也要取得檀石槐的信任才行。況且就算是殺了檀石槐,也很難逃出他的王帳,更不用說重新回到幽州了。”
眾人放開討論,七嘴八舌,各抒己見。
最后,劉備又總結道:
“此事不能急于一時。還需從長計議。在我看來,大的方略是,一定要先潛入鮮卑內部,然后伺機對檀石槐進行刺殺。我們現在制定的謀劃雖好,但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很多變故。”
眾人也都深以為然,認為計劃不如變化快。
正當他們坐在蹴鞠場的樹下,商議如何行刺鮮卑可汗檀石槐之時,突然聽到前院有人高聲叫喊:
“左兄在家嗎?”
眾人都不由地神情一凜。
左髭側耳傾聽,依稀聽到了些熟悉的聲音,便對眾人道:
“來者應該是我的一位朋友。我去接待一下,你們在此稍等。”
于是,左髭便起身向著前院而去。
過不多時。
左髭引領著兩個體型較胖的大漢,來到了蹴鞠場。
仍然坐在地上的劉備,抬頭看去,見那兩個大漢,年紀在三十歲上下,頭戴青黑介幘,穿著華美的短襦褲褶,腳上各穿皮靴,一副胡漢行商的打扮。
眾人都停止了談論,隨著劉備站起身來。
左髭便向著劉備道:
“玄德,這兩位就是我向你提起過的往來涿郡和遼東一帶的中山販馬大商。這位是張世平,張兄。這位是蘇雙,蘇兄。”
又對著張世平和蘇雙道:
“這位就是名聞涿郡的少年英雄,劉備劉玄德。涿縣東門外,一人一刀斬殺數名白石山匪寇的,正是此君。”
經過左髭的一番介紹。劉備與張世平、蘇雙拱手作揖行禮。
彼此寒暄客套一番。
劉備心下明了:張世平和蘇雙這一對來自冀州中山的大商人,正是上一世曾經資助過他良馬錢財的天使投資人。
那他肯定是要好好地結交一番的。
……
二客(張世平、蘇雙)大喜,愿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
——羅貫中《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