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府尊誤會了。”
王智恭敬作揖道:“昨日沖撞夫人實屬無心之失,今日學生特來登門賠罪。”
“阿貴。”
隨著王智一聲輕喚,身后的阿貴兩步上前來,打開箱子。
旁邊的張氏兄弟探頭一看,只見滿箱金銀珠玉在日光的照耀下,正閃爍著好看的光芒。
他張家雖也是名門望戶,但張叔夜為官清廉,除卻朝廷俸祿別無進項,且還常有行義之舉,以至于家中數代為官,竟無甚余財。
乍一見如此之多的財寶,兩兄弟眼睛都看直了。
就連方才還對王智怒目而視的張仲熊,此刻也覺得眼前這個紈绔子似乎沒那么可惡了。
然而張叔夜僅是斜斜一瞥,便冷聲道:“有心無心,與事何補?
某看你年紀尚輕,不與你追究,且帶著你的東西速速離去,若再來糾纏,莫怪某家以大欺小。”
這暴躁老頭子的脾氣,王智昨日已領教過了,如此結果也在意料之中。
他早已做好被拒的心理準備了,所以也未惱火,只長拜道:“學生今日不僅是賠禮而來,另有意拜張府尊為師,還望張府尊不計前嫌收學生為徒,傳道受業。”
張叔夜都要被這小子氣笑了,昨兒占了自己媳婦便宜,今日打了自己兒子,放他一馬還不走,竟還想做自己徒弟,讓自己傳道受業……
真是年少者無畏,不過他張某人活了一輩子,最不怕的就是硬碰硬。
他只一伸手,張仲熊便會意,從一旁兵器架上取來一根齊眉棍。
“既然某說的話你聽不懂,那……”
他話還未說完就被王智打斷道:“家外祖種師道!”
張叔夜愣住了,遞到手邊的齊眉棍也未接。
半響后才道:“你真要拜某為師?”
成了!
王智心下一喜。
他原先打算先軟后硬,先說些好話送送禮,實在不行的話就動用自己的金手指,發動強制技能。
就是雙管齊下,王智依舊沒什么把握,畢竟這位可是能自己把自己掐死的狠人。
可在今早母親的一番話下,王智知道此事妥了。
原來張叔夜二十年前得罪蔡京,被貶西安州草場,又被人追殺,正是在當時西安州知州種師道,也就是王智外祖父的庇護下才得以幸存。
而后又在種師道的極力保舉和提攜下,再度升至三品大員。
可蔡京對報復張叔夜一直念念不忘,趁著種師道率部征遼期間,又找了一個借口將他貶職。
不過,張叔夜有了種師道這個靠山,蔡京也不敢做得太過分,只是找了借口,把張叔夜貶到了當時匪患橫行的海州任知州。
可以說張叔夜一家能活到今日,全靠種師道做靠山。
這等人情,豈是收一個外孫做徒弟就能還的?
怪不得阿娘直接就把家傳龍紋槍給取了出來做拜師禮,也不怕張叔夜會拒絕,感情種張兩家還有如此淵源。
“學生是真心誠意要拜張府尊為師,絕不摻雜半點歪心。”
王智立即表明誠心,就差當場發誓了。
“既然如此,拜師帖可曾備妥?”
張叔夜直接拉過一個椅子,大咧咧的坐在堂前,表情自若,仿佛方才不是他要提棍教訓這個小子一般。
一旁的張仲熊面露詫異,不知為何父親突然改變主意。
不知是懾于父威,還是被那箱財寶閃瞎了眼,總之并未出聲阻攔。
而張伯奮則是開心,也只是開心,面上并無疑色,也不覺得邏輯上有什么不對,仿佛本該如此一般。
他們也確實不知其中緣由,張叔夜被貶草場乃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兩兄弟當時還未出生呢。
以張叔夜驕傲的性子,被人打壓貶官的事未與兒子交代也是正常。
“回稟師父,弟子已備妥!”
王智直接就稱呼上了,隨后從懷中取出一份拜帖來。
不過卻未直接奉上,而是問道:“不知師娘今日可在?”
張叔夜面上一僵,想起昨日之事,心頭又泛起幾分慍怒。
不過拜師大禮,作為師母自是要出席。
“我去請母親!”
張叔夜還未說什么,傻大兒張伯奮就已經跑進屋內喚了起來。
不多時,昨日被王智沖撞的那位美婦人便隨張伯奮款款而來。
她身著素衣,見到院中的王智非但沒有怒色,反而報以溫和一笑,在張叔夜身旁落座。
昨日被王智撞到之時,他從這個小官人面上看到的神色告訴她,這確實是個意外。
回來后她也與張叔夜說了情況,故而在王智進門之后,這個暴躁老頭才沒有立即把他打出去。
見雙尊俱已就座,王智這才整肅衣冠,拜倒在二人身前。
“師父、師娘在上,弟子王智叩首。”
此時,對官學中授業之師可自稱學生,而私下所收的關門弟子需自稱弟子。
王智恭恭敬敬地行完三叩首之禮后,雙手奉上六禮及拜師帖,“弟子王智謹呈。”
此時的拜師帖不僅需要寫上本人的生辰八字,還需要寫父母名諱,祖籍何地,上三代姓甚名誰,以及求學志向。
束脩六禮由師娘呂氏收下。
而張叔夜則接過拜師帖,打開過目,隨即便知曉了這個便宜弟子的所有根底。
原來是瑯琊王家子弟,張叔夜微微頷首,目中浮現滿意之色。
瑯琊王家近幾代多有為國捐軀之忠臣良將,很得他的胃口。
待看到母族一欄赫然寫著“種師道”三個字時,他看向王智的目光這才柔和了許多。
可當目光掃至最后一行,見求學志向上書“匡扶大宋”四個字時,又莞爾一笑。
到底是年輕人啊。
他合上拜師貼,面上又恢復了威嚴之色,“既入吾門,當知吾家規矩。”
王智正色回道:“請師父示下!”
“一曰忠義。”張叔夜肅然道,“爾為宋臣,當以社稷為重。他日若臨戰陣,寧可馬革裹尸,不可屈膝事虜。”
王智叩首,“弟子謹記!”
想到眼前這位便宜師父日后那番壯烈之舉,他不由挺直腰背,心中敬佩之情無以言表。
“二曰勤學。槍法之道浩如煙海,非勤學不得其皮毛,非苦練難明其真諦,若無恒心,便哪里來的哪里去。”
王智再叩,“弟子必持之以恒。”
“三曰克己。槍者,百兵之膽。持槍如持心,偏一分則謬,斜一寸則廢。
爾性躁如雷,他日若以武凌弱、傷及百姓,勿怪某不念師徒情分!”
“噗嗤~”
王二郎一個沒忍住,憋出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