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請君入甕(六)
- 大唐:從截胡李隆基開始不做廢帝
- 三七葉魚
- 2240字
- 2025-07-18 18:05:00
太平公主此話一出。
就在益西大師還躊躇說著那斷斷續續的話時。
李重茂卻看見那勃祿星瞳孔中精光一閃,做個拱手禮向前踏步,渾厚高亮的聲音響起。
“勃祿星覺得此法絕佳,萬分感念大唐公主厚恩,不知那神物在何處,可否讓勃祿星一觀?”
勃祿星看見益西大師那般躊躇模樣,意識到這大唐公主所說的物品,想來肯定不凡。
聞聽勃祿星這話,益西大師無奈地垂下手。
他心里清楚,勃祿星提出的這番要求,那太平公主肯定會應允。
不為別的,單單為勃祿星身份是進獻國書的大蕃使臣。
果不其然,太平公主笑著應允道:“使臣若是有意,那便隨本宮來。”
言罷,她目光忽地環視一下場中,最后落在李隆基身上,語氣平淡,“臨淄王也想來見識一番否?”
李隆基一愣,有些拿不準太平公主是何心思,但還是躬身道:“姑母相請,三郎怎可推辭。”
太平公主輕哼一聲,不置可否,回身往那處陳列著“天眼石”房間的方向走去。
方才邁了兩步,她忽地頓住身形。
李重茂便看見她側頭向自己看來。
“四郎,凈善法師身重疲累,就不勞煩法師再度前去,你與那小沙彌合力將法師送回禪房后,再過來罷!”
太平公主的眼神在他和凈善法師身上,來回打量一番后說道。
李重茂看向凈善法師,對方向他慈眉善目一笑,他隨之回應,旋即恭順道:“重茂知曉。”
這太平公主說話倒是委婉,她分明是嫌棄凈善法師身寬體胖、氣短步虛,卻說個身重疲累的話。
聽到太平公主這番安排,凈善法師單手執掌,向她頷首見禮。
“貧僧謝過公主體諒。”
太平公主搖搖頭,邁步走在前面。
……
這一番來回的折騰,那擺放著“天眼石”的房間中,南側窗戶透進來的日光,已經減弱不少。
但因為有燭火的存在,那天眼石的光芒只是略微減少一些。
可,即便如此,也足以震撼到勃祿星的眼球。
勃祿星信奉吐蕃傳統苯教,可卻不妨礙他喜歡佛教那些古怪傳說。
是以,在親自見到那天眼石后,他心中已然有了決斷。
一定要把這奇異寶物拿到手中,不能落在益西等人手中。
這極具佛教性質的寶物,可是他們的絕佳宣揚機會,勃祿星不想讓他們如愿。
再者而言,此等神物,未嘗不是他苯教彰顯天威的最佳工具……
這些念頭在勃祿星腦海中只是一轉,他面色鄭重,轉身看向太平公主。
那天眼石的金光打在他的側臉上,襯得他那兇狠的刀疤都柔和了不少。
“勃祿星……”勃祿星重重地捶了兩下胸口,頷首,“謝過大唐公主天恩!”
太平公主雙手虛抬:“使臣不必多禮!想必此等天賜神物,定然能在二位手中,安然回到吐蕃。”
說罷,她目光還有意無意地看向益西大師,話語中,滿是別樣的意味。
房間內的另一側,李隆基等人看見那天眼石后,一時沉默。
忽地,普潤卻上前半步,湊到李隆基耳邊悄聲說了一句。
李隆基聞言微瞇眸子,迎著普潤征詢的目光,沉思片刻后,向他頷首。
普潤深吸口氣,眸子閉上再睜開。
下一刻,普潤的聲音在房間中響起。
“小僧拙見,常聞《觀心論》有言,‘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小僧為護我大唐佛法直言,追求這等外物,是否離心求法,有違禪修本質否?”
此言一出,房間中頓時針落可聞。
太平公主臉色陰沉下來。
勃祿星不置可否,表情不以為意。
益西大師怒目圓睜,看向普潤。
李重茂踏步進入房間,只聽見普潤“有違禪修本質否”的尾句。
看著房間中氣氛變化,心中略有所思。
……
李重茂的出現,如同火星一般濺在油污之上,燃起烈火。
太平公主抬手示意他走到自己身邊,隨后臉色陰沉,目光冷冽地斜瞥著普潤。
“哪里來得無知僧人,竟然妄言佛法!”
普潤也不知哪里來的膽子,向前踏了一步:“公主容罪,普潤素知公主禮佛,然小僧出身少林禪宗。此番言語,只為護法而言,不愿公主受此迷失修行本心。
若是小僧護法有罪,甘愿自認公主責罰!”
益西大師見普潤這番言論,就要上前開口辯駁。
卻被太平公主揮手制止,她看了眼勃祿星不以為然的表情,心里明白。
這天眼石之說,成與不成,這勃祿星并不在意,只要益西大師不要在這上面獲得好處便是。
太平公主聞聽普潤這番話后,氣極反笑,轉頭看向李重茂道:“四郎近日時常研修佛法,便用你所學,替本宮辯駁一番這無知僧人如何?”
李重茂會意地點頭,旋即上前一步。
太平公主則是背負雙手,環視房間一周,不自覺地多掃了李隆基幾眼。
李隆基顧自站定,神色自若,仿若一切與他無關。
“普潤師傅說,這‘天眼石’離心背法,有違禪修本質是否?”
李重茂望著普潤,輕聲問道。
普潤見他一副少年模樣,瞳孔閃過一絲不屑:“不錯!”
李重茂笑笑道:“那不知普潤師傅可曾聽聞……‘理事無礙’!”
“理事無礙”出自大唐佛教三大宗派發源地之一的華嚴宗,普潤心里當然清楚。
但他還是兀自嘴硬:“不知大王所說,與眼下這般有何干系?”
李重茂搖搖頭,見他還心存幻想,踱步走到那“天眼石”前面。
也不知是否為史崇玄操縱,那燭火更加明亮一些。
點點金光映照在李重茂臉上,顯得神圣無比。
他的聲音也在房間中響起。
“《華嚴經》有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世間種種,草木瓦石都可顯現佛法,何況這天賜‘天眼石’乎?”
“普潤師傅若說這‘天眼石’乃外物,離心背法,是否太過于唯心,有失偏頗!”
“若因唯心便廢棄外物,那佛像、經卷是否也當毀棄?”
“《華嚴經》中,曾有‘四法界’,其中的‘事法界’難道不是你等佛門弟子心中的顯現么?”
普潤聞言,陷入沉默之中。
許久,他抬眼看向李重茂,退回李隆基身側。
《華嚴經》中事法界與普潤唯心論的不同之處在于,事法界被認為是一切心中所想的外物表象。
普潤批駁“天眼石”浮于表象,離心背法,與心相悖。
李重茂便用一切修行基于世間萬物,以“萬物皆入佛法,方能修其本心”反駁。
啪!
啪!
啪啪……
隨著太平公主的鼓掌聲響起,這番辯駁以普潤啞口無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