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開學季,回到學校,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
灰塵這種東西微小,當我們居住在某處時,因時不時打掃一番,看不見它的霸道;當我們離開一段時間,它們便積攢起力量來,角落里、物件處、桌面上,都被灰塵蓋上了一層薄薄的紗。
還有那些平時躲藏起來的蟲蟻雜草,也出來活動了:蜘蛛爬上墻織一張心儀的網;無名的野草頑強的鉆出地縫,享受陽光雨露;蟑螂也來湊個熱鬧,大搖大擺的尋找食物。離開時宿舍還保持著整潔,但回來后卻發現它變得荒涼。地上散落著無人清理的昆蟲尸體和偶爾飄入的落葉,顯得格外孤獨。空氣中彌漫著滯留的渾濁氣息,缺乏往日的清新與陽光的溫暖。四周的物品似乎也失去了生機,仿佛在訴說著你離開后它們所經歷的漫長空白。
這時候,我們會自然拿起工具開始打掃。母親很喜歡打掃衛生,她總說:“打掃會令人身心愉悅,好像掃去的不僅僅是屋子里的灰塵,還有自己身上的灰塵。”起初我是完全不理解的,打掃應該會讓自己更勞累呀,怎么會覺得愉悅呢?但現在我開始領悟到其中的深意。每當我用抹布擦拭掉書桌上的灰塵,我就會想起曾經在書桌前解決的每一個難題;當我拖洗地板直至它能映出我的身影時,這個地方仿佛又被注入了新的激情;當我們仔細清除每個角落中時間留下的痕跡時,就仿佛是我們重新開始,再次啟航的信號。
打掃,“掃”的本義就是用笤帚清除塵土、垃圾。由打掃引申為平定、整治。不要小看打掃,一開始,我們可能被雜亂臟的現象嚇到,不知道從何下手;接著,我們也可能因巨大的工作量,較長的工作時間煩惱,選擇半途而廢;最后,我們也可能會因為近在眼前的勝利而潦草收尾。如此看來,打掃還需要一定的決心、細心和耐心呢!
與其說打掃是體力活,不如說打掃是對心態的磨練。急躁的人、馬虎的人、懶惰的人,都可以得到鍛煉,在清理外界衛生的同時,也仿佛是在梳理和凈化自己的心靈。看到打掃后的成果,一塵不染的,干干凈凈的,我們會心生歡喜,“看吶,這都是我自己干出來的!”我們會心生平靜;“將無序變為有序,也是由簡到難,可以一點點完成的!”我們會心生感激;“每一個將臟亂移走,”維持干凈的人,也維護了我們內心的潔凈。打掃,一件看似平淡的小事,其中蘊含的能量卻是非常大的。
我們常常聽到“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啊!如果一個人所處的環境無法維持干凈整潔,那么這種混亂將顯現在他的外在表現上,他的生命活力將會受到干擾,進而影響他的整體生活狀態。陸游在《山居戲題》中寫到“海山縹緲斸云痀,掃地焚香悅性靈。”可見陸游將“掃地”當成生活中怡情養性的樂事,“掃地”,是養生也是修行。倒也占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兩項罷,雖不能達到“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之境界,也沾上些“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之品格了。
現在,我倒是喜歡上打掃了,時常和母親一起打掃一番,我知道,這其中拂去的是灰塵,留下的是自我的沉淀。如同我們剛到學校時的那一片混沌,通過打掃,我們逐步理清了思緒,重拾了激情,賦予了環境新的生命,也給予了自己新的開始。打掃不僅是清潔的過程,更是心靈凈化和自我修行的過程,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精神的寄托和心靈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