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前同事來訪
書名: 年薪百萬不如種菜爆火全網作者名: 空山居士2024本章字數: 2277字更新時間: 2025-06-30 11:11:54
一、膠鞋與皮鞋的重逢
2026年 6月 8日,彭水的晨霧還未散盡,村口的水泥路就傳來大巴車的鳴笛。林永強蹲在菜地里給茄子整枝,膠鞋陷進濕潤的紅壤,聽見王海洋的對講機里傳來憋笑的聲音:“強哥,您前公司的'精英考察團'到了,人均西裝革履,女同事的高跟鞋能犁地。“
他直起腰,看見二十個熟悉的身影從空調大巴魚貫而下。曾經的下屬小陳抱著筆記本電腦,領帶歪在鎖骨處,像只迷路的企鵝;最講究穿搭的 Linda踩著七厘米高跟鞋,鞋尖剛沾到泥就夸張地尖叫,聲音和三年前在會議室搶功勞時如出一轍。
“永強?“人群中有人哽咽。林永強認出是前行政主管張姐,她的眼霜遮不住眼下的青黑,曾經精致的卷發被山風吹得凌亂,“我們還在凌晨三點改 PPT,你們卻......“她的聲音卡在喉嚨里,盯著他沾滿泥點的襯衫——左胸口袋上別著的,是村民用玉米葉編的螞蚱胸針,比任何名牌領帶夾都鮮活。
二、菜地作為解壓室
上午九點的菜地變成了特殊的“團建現場“。林永強遞給每人一把磨得發亮的鋤頭,木柄上刻著村民的名字:“今天的'壓力釋放項目'是拔草,記住——“他指著匍匐在番茄苗旁的馬齒莧,“這些雜草不是 KPI敵人,是土地的臨時房客,拔的時候要像刪改客戶無理需求那樣果斷,但別傷了主根。“
前程序員阿明握著鋤頭的手在發抖,他曾在鍵盤上敲出千萬行代碼,此刻卻連稗草和稻苗都分不清。直到老周叔蹲在他身邊,用布滿老繭的手捏住雜草根部:“小伙子,拔草要找'肚臍眼',就像你們找代碼 bug的關鍵行。“阿明突然笑了,鋤頭落下時帶起的泥土濺在白襯衫上,他卻像解開世界級難題般興奮。
澆水環節變成了“團隊協作挑戰賽“。王海洋用廢棄的灑水車改裝成接力裝置,二十個前同事分成四組,用竹筒傳遞山泉水。Linda的高跟鞋早被甩在田埂,光著腳踩在泥里指揮:“第三組注意!水流角度要和梯田坡度呈 45度,這和咱們做用戶畫像時的維度分析一個道理!“水珠從她指間滴落,在陽光下連成串,比任何商務宴會上的水晶吊燈都明亮。
三、泥土味的團建晚餐
傍晚的曬谷場飄著柴火飯的香氣。前同事們圍坐在竹桌旁,面前擺著自己采摘的蔬菜:帶著蟲眼的油麥菜、形狀歪扭的番茄、根須上還沾著蚯蚓的蘿卜。李芳端來用艾草熏制的臘肉,陳建國打開自釀的桑葚酒,酒壇上刻著“打工人合作社元年“的字樣。
“這頓飯,“林永強舉起用竹筒做的酒杯,“比你們公司的星級酒店團建貴 100倍——“他指著遠處的菜地,“每棵菜都喝著山泉水,聽著蟲鳴長大,吸收的負氧離子按微克計費,還有老周叔的手汗做天然肥料。“
席間突然安靜。曾經的技術總監老吳盯著碗里的番茄,突然埋頭扒飯,肩膀不停顫抖。Linda伸手拍他后背,發現自己指甲縫里的泥還沒洗干凈:“別哭啊,你當年可是能喝掉一整瓶威士忌的人。“
“我想起了,“老吳聲音悶在碗里,“上個月加班到凌晨,我對著電腦吃冷掉的外賣,突然覺得自己像個會敲代碼的 AI。“他抬起頭,眼睛通紅,“但現在,我知道番茄熟了是什么味道,知道泥土沾在手上不會被消毒水沖走,這種感覺......“
“像活著。“張姐接過話茬,她的筆記本上不再是會議紀要,而是畫滿了老周叔教的蚯蚓分類圖,“我們總說要'賦能',其實最該被賦能的,是我們自己被寫字樓馴化的靈魂。“
四、未帶走的工牌
深夜的會議室亮著暖光,前同事們圍著篝火分享心得。周敏調出農場的實時監控,鏡頭掃過正在給黃瓜搭架子的老周叔,他的草帽邊沿掛著個工牌——那是 Linda中午落在菜地的,現在成了驅趕夜蛾的響鈴。
“我想辭職。“阿明突然開口,手機里是他剛寫的簡歷,求職意向寫著“農業數據分析師“,“我查過,你們的土壤監測系統還有優化空間,我可以......“
“先別急。“林永強遞給他株剛結果的草莓苗,“明天跟我們去縣城賣菜,體驗下被城管追趕的刺激,比你們改需求更鍛煉反應力。“他的語氣輕松,卻在看見阿明小心接過幼苗的樣子時,想起三年前自己蹲在萬豐農業門口哭的夜晚。
凌晨三點,考察團的大巴車準備返程。張姐突然從車窗探出頭,往田埂上扔了個東西——是她的工牌,金屬夾子在月光下閃了閃,掉進了正在翻整的菜地。Linda望著窗外后退的梯田,突然發現自己手機相冊里,不再是精修的下午茶照片,而是糖糖教她辨認七星瓢蟲的視頻,背景音里有山風穿過玉米葉的沙沙聲。
而在大巴車的最后一排,小陳正對著筆記本電腦敲字,屏幕上是他偷偷錄制的菜地團建全程。他不知道的是,視頻里老周叔講解“雜草管理哲學“的片段,將在三天后傳遍互聯網,成為無數 996打工人的“電子烏托邦“。更沒人注意到,他的電腦右下角,萬豐農業的招聘彈窗正悄悄彈出,職位描述寫著“農業科技儲備干部,年薪 80萬+期權“。
晨光中的彭水,前同事們留下的膠鞋印在泥地上漸漸被露水填滿,像無數只盛滿希望的小碗。林永強蹲下身,撿起張姐的工牌,金屬夾上的公司 logo已經被泥土覆蓋,只露出“打工人“三個手寫的小字——那是虎娃用馬克筆偷偷加上去的。他突然笑了,把工牌插進番茄架,看它在晨風中輕輕搖晃,像面小小的、沾滿泥土的旗幟。
這一晚,考察團的成員們在大巴上做了不同的夢:有人夢見自己在菜地里奔跑,有人夢見老周叔的鋤頭變成了鍵盤,還有人夢見曬谷場的篝火變成了寫字樓的燈光,卻比從前溫暖百倍。而在萬豐農業的監控室,市場總監盯著小陳電腦里的視頻,手指在鍵盤上敲出一行字:“聯系考察團里的技術總監,我們需要知道他們的土壤監測算法。“
當第一縷陽光爬上晾在竹籬上的襯衫,林永強看見前同事們留下的雨傘——傘面上印著各自的名字,被村民用來給剛發芽的幼苗遮陽。他知道,這場特殊的團建遠未結束,那些曾經在寫字樓里迷失的靈魂,正在泥土中尋找新的代碼,而萬豐農業的觸角,也將隨著這些帶著夢想的前同事,再次伸向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