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有女芷蘭
- 大明1616:從錦衣衛開始
- 櫻桃小磚頭
- 2111字
- 2025-07-16 00:05:00
此請一出,眾人皆望向那方作為彩頭的歙硯,更覺顧懷所言有理——如此名硯,若配上不堪之字,確實暴殄天物。況且他們本就對顧懷的字不抱有任何期望。
立時有學子意動,但還未等顧懷選擇,有個清越婉轉的聲音自花墻側門響起:
“小女子不才,愿為顧大人執筆。”
話音未落,只見一襲月白素雅襦裙的少女,宛如空谷幽蘭,自花影扶疏處盈盈步出。她氣質嫻雅清麗,儀態端方,先然后對著顧懷福了一福。
來人赫然正是書院山長掌上明珠,蘇芷蘭!
眾人眼前大亮,驚嘆聲低低響起!
山長千金親執筆?這是何等殊榮與雅趣!花墻和帷幔之后亦傳來幾聲壓抑不住的輕呼和低語。
顧懷見狀也是鄭重拱手:“有勞小姐。”
蘇芷蘭行至案前,素手輕抬,竟親自從那紫檀木匣中取過山長珍藏的金星歙硯置于案上。她動作輕柔而莊重,注入清水,手持墨錠,在那方浸潤過兩代學人時光的名硯上細細研磨。
研畢之后,少女提筆蘸飽墨汁,抬眸輕語:“顧大人,請。”
顧懷閉目,深吸一口氣,又開始了狂飆演技的時刻。當他再睜眼時,目光穿透眼前的軒榭,仿佛投向了更悠遠蒼茫的時空,他緩緩吟誦:“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一首詞吟罷,偌大的臨水軒榭內外,陷入一片死寂!
一詞吟罷,萬籟俱寂!
這詞,仿佛就是為舊物與物是人非這樣的命題量身定做!尤其是開篇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精準地擊中了在場每一個人心中最遺憾的那一處!
“詩可有名?”
“就叫,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吧。”
蘇芷蘭執筆的玉手劇烈一顫,飽蘸的墨汁重重滴落在鋪開的宣紙上,迅速洇開一團濃重的墨痕,如同心湖被投入巨石般蕩開的漣漪。
可她渾然未覺,只是怔怔地望著顧懷,美眸中翻涌著難以言喻的震撼——這詞聽上去委婉細膩,倒真不像是一個錦衣衛能寫出來的,
姜如松臉上的冷笑徹底僵死,嘴巴微張,如同離水的魚。
這詞…這意境…竟如此完美地切題?并且,寫的還真不賴,這怎么可能!他不是紈绔嗎?
學子們臉上的戲謔、好奇盡數褪去,只剩下無邊的贊譽與欽佩。在短暫的、令人窒息的死寂過后,軒榭內外如同投入滾油的冷水,轟然爆發出雷鳴般的驚嘆與喝彩!
山長蘇鴻儒激動得須發微顫,霍然起身,聲音帶著難以抑制的激動與共鳴:“好!好一個‘人生若只如初見’!此詞,字字泣血,句句含情,將‘物是人非’之痛、‘初心難守’之憾,道得淋漓盡致!老朽…老朽珍藏此硯半生,今日得聞此詞,方覺…方覺此硯終遇知音!顧百戶,真乃天縱奇才!”
他看向顧懷的目光,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激賞。但凡文人,誰不想青史留名?這詩若是放在唐宋并不出眾,但此刻的大明文氣式微,這詩又加上錦衣衛的身份還真有可能流芳百世。
然而,贊譽的浪潮之下,一股質疑的暗流也在涌動。
姜如松從最初的震驚中回過神,妒火如同毒蛇噬咬著他的心。
然而,贊譽的浪潮下,暗流洶涌依舊。
姜如松強行壓下心中的驚濤駭浪與強烈的嫉恨,他臉色變幻之后的質疑帶著更深的惡意:“詩…確實不錯,動人心魄卻又切題無比!只是…”他故意頓了頓,目光銳利如刀,掃過那方名硯和顧懷,“如此切合舊物、物是人非之題,又如此深沉老練的詞作,出自顧百戶之口…未免巧合得令人難以置信!山長剛以恩師遺硯點題,顧百戶便偶得此千古絕唱?莫不是…早知題目,早有腹稿?抑或…”
他后面的話沒說,但抄襲的暗示比之前更加露骨,甚至暗指顧懷可能提前得知了題目。
此言一出,如同冷水潑入沸油。
部分學子,尤其是那些心高氣傲、本就對顧懷錦衣衛身份心存輕視者,臉上頓時露出了狐疑之色。
“姜兄所言……似有幾分道理?”
“是啊,此等深沉哀婉的詞風,字字珠璣,非飽經滄桑、情傷刻骨,或學富五車、浸淫詩詞多年的大家不能為……”
“難道真如姜兄所疑,是……”
“慎言!但……確乎蹊蹺,太過反常……”
質疑聲如細微的漣漪在人群中擴散開來,山長更是一言不發的瞧著顧懷如何應對。
但顧懷尚未開口辯解,案前的蘇芷蘭已柳眉微蹙,清麗的面容上浮現一絲不悅。
她放下筆,清聲凜然道:“諸位!詞作高下,自有公論,意境深淺,人心自有感應。顧大人方才出口成章,我等皆親見親聞!借’、抄襲之說,無憑無據,僅憑臆測便妄加污名,豈是讀書明理之人所為?更況且,還有人污蔑我父親泄題?你們這些學生就是這樣尊師重道的?”
她聲音不高,卻正氣凜然,字字清晰,令那些議論者頓時語塞,面露慚色。姜如松知道自己說錯話已然有些后怕,但見到自己心中的師姐蘇芷蘭竟如此維護顧懷,妒意更熾,正欲再尋機發難。
此時,兩個年約三十且氣質沉穩的男人,自人群后方緩緩步出。一人身著書院講師慣常的青衿長衫,面容儒雅溫和;另一人則身著便服,氣度更為清貴內斂。
那青衿講師先對山長和顧懷方向拱手一禮,朗聲道:“在下李均,忝為書院講席。適才聽聞姜生之疑,竊以為多慮了。”
他聲音平和卻自帶一股說服力:“顧百戶此詞,意境渾然天成,情感真摯濃烈,直擊肺腑。遣詞用典更是羚羊掛角,不著痕跡,絕非刻意模仿拼湊之作。若此詞早已有之,如此佳作,必已名動文壇,傳唱四方,何須等到今日方由顧百戶在此吟出?諸位同窗,可曾于任何典籍、文集、坊間傳聞中,聽聞過此詞?再者,大家平心而論,若有這等文氣之人,怎么可能將詩詞拱手想讓呢?至于泄題,那就純屬無稽之談,李某不屑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