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淘汰老弱
- 南明,開局請我當皇帝
- 藍見青
- 2150字
- 2025-07-06 20:30:00
游擊將軍馬應魁,正帶人于大校場挑選精壯。
選拔標準嚴格,很快就刷下去大半。
南京京營的兵源,主要是上直衛(wèi),其次是京衛(wèi)。
明初,南直隸的京衛(wèi)皆是虎狼之師。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之江南的綿綿春風,昔日的勁旅早已發(fā)虛,虛的不成樣子。
矬子里拔將軍,短中取長。能打的,又都被抽調去進剿流寇。如今剩下的,更加不堪入目。
被淘汰的人,極為不忿,因為軍餉沒了。
本來混日子就能拿軍餉,如今把他們的飯碗砸了,他們當然不愿意。
“憑什么攆我們走!”
“我們的老祖宗,那是跟隨成祖爺起兵靖難的,你憑什么說革去官職,就把我們的官職革去!”
“今天要是不給我們一個說法,這事可沒完!”
這些人身上,大多數都有世職,屬于地頭蛇。加上人又多,嚷嚷起來不要命似的。
宋朝有冗官,明朝也有冗官。
宋朝的冗官體現在文官方面,明朝的冗官體現在武官方面,就是衛(wèi)所的世襲軍官。
靖難之役過后,永樂皇帝大肆分封功臣,除卻靖難勛貴外,便是衛(wèi)所世襲軍官。
洪武朝,還是官職等人。
永樂朝過后,便是人等官職了。
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規(guī)矩,衛(wèi)所子弟要想襲職,必須經過考核。考核通過,才能襲職。
明成祖朱棣為了顯示優(yōu)待靖南功臣,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
洪武朝的世襲軍官們,需要考核通過才能襲職。永樂朝的世襲軍官們,不用考核,直接襲職。
直到嘉靖年間,才改過來,所有衛(wèi)所子弟襲職,必須要通過考核。
而且,靖難勛貴的質量,除了張輔等極個別人外,余者一言難盡。
譬如,王聰,洪武三十二年任燕山中護衛(wèi)總旗。到了洪武三十五年,封武城侯。
晉升速度,比坐火箭還快。
為什么永樂皇帝會選擇御駕親征,原因很簡單,他手底下找不出幾個能挑大梁的人。
反觀洪武皇帝,手底下的將帥一抓一大把,用不著自己親自出手。
再加上明代封爵標準嚴苛,很多立有軍功的將領不夠封爵標準,就只能給個世襲千戶、世襲指揮僉事等衛(wèi)所世職。
像邊地的衛(wèi)所世襲軍官,情況還好一些,畢竟處于一線作戰(zhàn)地帶。
江南地區(qū)繁華富庶,承平已久,這里的衛(wèi)所世襲軍官,不乏能人,可更多,還是樣子貨。
這么多人起哄鬧事,馬應魁知道,不能手軟。
這才是個開頭,要是壓不下去,后面更難。
“放肆!”
“爾等想要違抗軍令不成!”
“來人。”馬應魁大喝斥一聲,兩隊士兵應聲開來。
“誰敢鬧事,抓!”
“馬應魁,你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游擊將軍,也敢如此狂妄!”
有人不忿,立刻喝斥回去。
“你官職太小,這事你管不了,回去找能當家的人出來。”
馬應魁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用手一指,“把他給我拿了。”
“是。”兩名士兵立刻上前拿人。
“干什么?”那人不服,推搡著,“你們想干什么?”
旁邊的人跟著起哄,“你們憑什么抓人!憑什么抓人!”
雙方推搡起來,場面愈發(fā)的混亂。
砰!
一聲火銃響,暫時肅靜了喧鬧。
一老者邁步走來,眾人紛紛向其行禮,“遷安伯。”
“整訓京營,是皇上的旨意,兵部也下了公文。”
年邁的杜文煥說的中氣十足。
“淘汰下來的,該進輜重營進輜重營,該進輔兵營進輔兵營。實在不行的,就回你們各自的衛(wèi)所去。”
“你。”杜文煥瞄向剛剛鬧事的那軍官,“你是哪個衛(wèi)所出來的?”
“回稟遷安伯,卑職是金吾后衛(wèi)世襲指揮僉事。”
杜文煥語氣一冷,“上直衛(wèi)出身,竟然還敢公然違抗圣上旨意。”
“來呀,拉出來,杖四十。”
“遷安伯,遷安伯……”那軍官還想說話,可家丁壓根就不給機會。
杜文煥祖籍昆山,但他是延安衛(wèi)的軍戶。其麾下家丁,也是延安衛(wèi)出來的。
對付這種廢物軍官,兩個家丁不費吹灰之力。
一個家丁擒住手臂,順著那軍官的掙扎之力向后用力一推,而后猛地向前一拽。
那軍官還沒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前傾的身子已經被另一個家丁鎖住。
杜文煥當即下令,“打!”
那軍官被扔趴在地上,只覺得胳膊一轉,就被兩根長棍制在地上。
接著,便是熾熱的疼痛,軍棍一左一右,交替著,已經落下。
衙門里的衙役施杖刑,有技巧,可輕可重。
可看起來輕,實際上重。
可看起來重,實際上輕。
軍隊行杖刑,沒那多花活,又是遷安伯杜文煥親自下令,執(zhí)行還是他的家丁,那是棍棍落在實處。
揮舞的大棍,還帶起呼呼的風聲。
不一會,那軍官的臀部就殷紅一片,見了血。
圍觀者,頓時鴉雀無聲。
殺雞儆猴,杜文煥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杜文煥自己,一大把年紀了。什么功名利祿,他是沒太多所謂。
可,他得為他的子孫著想。
皇帝有要求,那他就上。
勛貴已經不會插手這件事了,又有皇帝支持,收拾這些衛(wèi)所世襲軍官,他手拿把掐。
他是延安衛(wèi)的軍戶,若是讓他收拾陜西三邊的衛(wèi)所子弟,牽扯太多,他絕對下不去手,甚至說不定還會暗中抵制。
但這些江南地區(qū)的衛(wèi)所子弟,和他八竿子打不著,他收拾起來,毫無心理負擔。
當惡人就當惡人了。
崇禎初,李邦華能在一眾北京勛貴虎視眈眈的情況下,整訓出北京京營。
如今皇帝支持,勛貴閉門,允許募兵,又征調了大量西南之兵編入軍中。萬事俱備,杜文煥有足夠的信心能夠整訓出南京京營。
南方的將領官兵,嚴重缺乏同建奴的作戰(zhàn)經驗,皇帝正在有意的提高北方將領的任用。
自己只要在南京京營干出成績,等自己離世后,以自己兒子杜弘域的資歷,承襲遷安伯爵位,就是板上釘釘。
只要稍微再立上些許戰(zhàn)功,遷安伯的爵位,就能變成世爵。
與世襲罔替的伯爵比起來,年邁的杜文煥,當然是無所畏懼,不怕得罪人。
“外有建奴虎視眈眈,內有流寇興兵作亂。大明朝內憂外患,亟需軍力。君憂臣辱,吾等為人臣者,唯有以身報國。”
“若是做不到,就趁早離去。免得到時候沒有戰(zhàn)死,反而是死在了軍法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