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廷推閣臣
- 南明,開局請我當皇帝
- 藍見青
- 2416字
- 2025-06-16 09:47:27
“臣等參見殿下?!?
朱慈烺并沒有坐,就這么站著望向群臣。
“眾卿不必多禮?!?
兵部尚書史可法上前進言,東林黨人隨之跪倒。
其余人雖未得商量,卻也明白,亦是紛紛跪倒在地。
“伏念國家遭賊寇之禍,圣上失難,宗社為墟,四海板蕩,生黎涂炭,天下莫不祈望明主……”
“陛下誕膺睿智,仁覆八荒,幼而歧嶷,長而敦敏,孝悌著于宗親,信義孚與朝野……”
“方今中原板蕩,黎元惶惶,莫不翹首以盼于陛下……”
“今群臣咸集,兆民翹首,皆愿奉陛下為尊。此非為私也,為大明社稷不絕,為億兆生民有托也……”
“伏愿陛下體祖宗之靈,副蒼生之望,正位宸極,以紓國難,以慰人心?!?
群臣叩首在地,齊呼:“伏愿陛下體祖宗之靈,副蒼生之望,正位宸極,以紓國難,以慰人心。”
其中,喊的最歡的,就是福王朱由崧。
沒辦法,自古涉及皇位,失敗者的從未有下場。
雖然太子當皇帝是天經(jīng)地義,但該有的態(tài)度,自己必須要有。
那朱慈烺想當皇帝嗎?
答案是肯定。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哪個男人能抵擋這八個字的誘惑。
不過,此時還不能立刻答應(yīng)。得三辭三讓走完程序后,才能答應(yīng)。
“諸卿意切,本宮知曉。然神器至重,會此國殤,圣上蒙難,百姓遭劫,本宮心痛如絞,豈忍驟加。所請不準?!?
禮部尚書王鐸進言:“殿下慧情,更彰仁義。臣等意欲從之,奈何主位不可久懸。”
“臣竊思之,唯請殿下監(jiān)國于南京,以謀國事,以安天下?!?
“此事,猶可議。”朱慈烺沒有拒絕。
大明朝此時最需要的就是推出一個新皇帝,以穩(wěn)定人心。
兵部尚書史可法叩首,群臣叩首,“恭請殿下監(jiān)國?!?
同樣,表現(xiàn)的最賣力的,還是福王朱由崧。
“準。眾卿平身?!?
“謝殿下?!?
朱慈烺緩緩掃過群臣,“古來圣王治世,皆賴圣賢。本宮欲戡亂救國,尤需輔弼。卿等可愿隨本宮共襄國事?”
“臣等愿憑借殿下所驅(qū)。”
“好啊。”朱慈烺開始封官許愿了。
“還請諸位愛卿,廷推閣臣。”
眾臣四下目光相對,略帶驚感。
廷推閣臣,乃是規(guī)矩。可當著皇帝的面,有些東西不好操作。
那就只能先來一手投石問路。
禮部尚書王鐸躬身行禮,他曾經(jīng)教過太子讀書,有幾分淡薄的香火情在,由他先開口,最為合適。
“臣舉薦兵部尚書史可法?!?
史可法是南京文官之首,他入閣,實屬應(yīng)當。
而且他還是東林黨的中堅力量,南京又是東林黨的大本營,初來乍到,立足未穩(wěn)的朱慈烺,的確需要拉攏東林黨。
對于史可法的定位,朱慈烺覺得只要不涉及軍事,剩下的,都好說,都好說。
“史尚書,確實合適。”朱慈烺有意說的慢了一些、響了一些,以展現(xiàn)自己的重視。
“繼續(xù)。”
右都御史張慎言進奏:“臣舉薦戶部尚書高宏圖?!?
又是東林黨,朱慈烺想了想,“準,繼續(xù)?!?
東林黨人連下兩城,信心倍增,正準備連中三元的時候,忽然,半路殺出了一個程咬金。
隋末亂世,程咬金在瓦崗寨時為大德天子,混世魔王。
當然,程咬金這個天子,就是鬧著玩的。
此時,于奉天殿內(nèi)跳出的這個人,在其他大臣眼中,同樣是鬧著玩。
“值此國難之際,臣世受國恩,愿毛遂自薦,不求其他,只求以死報國?!?
朱慈烺認得這個人,誠意伯劉孔炤。
這家伙世居南京,頗有根基。如今又提督操江,手里有點兵權(quán)。
不過,朱慈烺沒有動。因為他知道,有人一定要比自己還急。
果不其然,張慎言鼻腔噴出一股冷氣,“我朝從未有勛貴入閣之例?!?
“還請誠意伯自重?!?
我們東林黨追求的是眾正盈朝,你劉孔炤是什么東西,也配入閣?
劉孔炤知道自己不可能入閣,見有人反對,話鋒一轉(zhuǎn),“既然我不行,那我舉薦鳳陽總督馬士英入閣。”
東林黨人聞聽此言,眼神齊刷刷的射了過去。
魚找魚,蝦找蝦,烏龜專找大王八。
怪不得你林孔炤吵吵著要入閣呢,原來是和馬士英那個家伙勾搭到一塊了。
張慎言立刻駁斥:“馬士英于總督任上無尺寸之功,何以入閣?”
劉孔炤反駁道:“史可法于南京兵部尚書任上亦無尺寸之功,那他又憑什么入閣?”
“史可法勤王無功,以至圣上遇難,可殺!”
“也就是殿下仁德,不與你們一般計較,并委以重任。沒想到你們竟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公然叫囂。當真是恬不知恥!”
史可法見狀,跪地請罪,“臣,有罪?!?
氣節(jié)方面,史可法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被人如此凌辱,他又能如何忍受。但當著太子的面大吵大叫,他又覺得不敬。因此,便選擇官員受到彈劾時的通用方法,請罪。
殊不知他這一跪,卻也打破了雙方的劍拔弩張。
馬士英跪倒,“臣,有罪?!?
若是福王在位,憑借擁立之功,怎么鬧都好說。
然,如今御極的是太子。
大明朝立國三百年,盡管京師丟了,皇帝死了,可在天下讀書人的心中,天地君親師,朱家,依舊占有很大的尊崇。
劉孔炤還按之前商量的那一套來,肯定是不行的。
馬士英腦子轉(zhuǎn)的很快,迅速作出反應(yīng)。
朱慈烺靜靜的看著他們,兩撥人互相不對付,對于他這個立足未穩(wěn)的太子來說,未必不是好事。
他看向群臣,緩緩道:“謝家寶樹,偶有黃葉;青驄俊騎,小疵難免?!?
“正如《左傳》所言: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眾臣躬身,聽聆圣訓。
“不過,本宮認為,適才誠意伯的話,不無道理?!?
馬士英眼前一亮。
東林黨人,神色緊張。
劉孔炤不知所云,壓根不知道自己哪句話說的有道理。
朱慈烺繼續(xù)說:“誠意伯乃開國元勛之胄,與國同休。值此國難之際,誠意伯不拘泥于節(jié),敢于毛遂自薦,這是多么大的勇氣,更是多么大的好事?!?
“毛遂自薦,解趙國之危。誠意伯自薦,本宮相信以其之能,定能解我大明之危?!?
劉孔炤有點不敢相信,我這么優(yōu)秀的嗎?
當然……不是。
朱慈烺用他,主要是為了拉攏勛貴。
在南京,勛貴手中有著足夠的權(quán)力。
撫寧侯朱國弼提督漕運,誠意伯劉孔炤提督操江,忻城伯趙之龍是南京守備勛臣。
其他的南京勛貴們雖然都是些廢物,但他們扎根南京多年。還有在南京任職的北京勛貴,也需要施恩做做表面文章。
總之,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
同時,壓一壓東林黨,制衡朝堂。
東林黨的老巢江南地區(qū),是大明朝的錢袋子,擠一擠,總是能擠出錢來的。
“本宮決議,準誠意伯所請,著其入閣理政。”
劉孔趙沒想到,太子殿下給了自己一個驚喜。
“臣劉孔炤,領(lǐng)旨,謝恩。”
這家伙也是怕的東林黨反對,朱慈烺話音剛落,他接著就跪倒謝恩,不給別人留一絲插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