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子朱慈烺
- 南明,開局請我當(dāng)皇帝
- 藍(lán)見青
- 2106字
- 2025-06-15 20:47:04
南京皇宮,乾清宮。
一少年緩緩睜開雙眼。
“我這是,在哪?”
“小爺,您醒了。”邊上一白面無須之人聞聲靠了過來。
少年有些疑慮,小爺?這人說話怎么這么客氣?
“頭,好痛。”
“快傳太醫(yī)!”那白面無須之人沖著門外大喊。
疼痛感消失,少年只覺得腦海中多了一段記憶。
一段本不屬于他的記憶。
亦可以說是,這具身體,原本的記憶。
這具身體的主人名為朱慈烺,崇禎皇帝的太子,本應(yīng)死于甲申國難,卻在最后關(guān)頭,被崇禎皇帝密令的新樂侯劉文炳、駙馬都尉鞏永固,拼死護(hù)衛(wèi),逃出了北京城。
這個舉動,與原本的歷史,完全不同。
或許,那個崇禎皇帝也是個穿越者。
只是,他穿越的時間太晚了,無力回天,只能盡最大努力,將太子朱慈烺送出北京城。
那么,現(xiàn)在的歷史時空,就是南明了。
南明之所以不同于南宋,在于,北宋滅亡時,距宋朝開國不足二百年。而南明距明朝開國已有近三百年。
靖康之恥,宋朝屬于壯年而斃。
甲申國變,明朝屬于壽終正寢。
南明,不過是明朝尸體腐爛的過程而已。因?yàn)檎嬲拿鞒缇退懒恕?
理清現(xiàn)狀的朱慈烺長嘆一口氣。
遍讀青篇三百史,不忍南明十八年。
頭太癢,水太涼,腦子壞了立潞王。
南明的騷操作,實(shí)在是太多太多。
不然,江湖上怎么會傳言,南明史專治低血壓呢。
可望不可望,定國難定國,成功未成功。
倒是承疇真成愁。
南明,終成難明。
天崩開局。
穿越為太子的自己,必然是板上釘釘?shù)幕实邸?
那就只有一條路了,不成功,便成仁。
一旦失敗落入清軍手中,不敢想,不敢想。
好在,自己是太子,正統(tǒng)性上沒有問題,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內(nèi)耗。
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xùn)。
華夷需嚴(yán)辯,春秋存義。
絕不能復(fù)南明舊事。
“小爺。”一聲輕喚打斷了朱慈烺的思路,那白面無須之人領(lǐng)來一位醫(yī)者。
接受了原本記憶的朱慈烺認(rèn)得的此人,太子的伴讀太監(jiān),孫有德。
“小爺,讓這醫(yī)者給您診治診治?”
“不用了,本宮無礙。對了,今天是什么日子?”
“回稟小爺,今天是五月初一。”
五月初一……自己昏迷了兩天了。
五月初一!朱慈烺猛然驚醒,距離歷史上清軍南下,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了。
時不我待。
“小爺。”孫有德湊了過來,“在您昏迷的這兩天里,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鳳陽總督馬士英,前來探望。”
史可法代表的是東林黨,馬士英代表的是那四位總兵。
雖然馬士英已經(jīng)無法控制那四位總兵,但四人在名義上還受其節(jié)制,馬士英和他們,脫不清聯(lián)系。
朱慈烺問道:“他們都說了些什么?”
“就是說了一些關(guān)心殿下病情的場面話,其他的倒沒說什么。”
“場面人,當(dāng)然要說場面話。”朱慈烺一點(diǎn)都不奇怪。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那些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穩(wěn)住那四位總兵。
江北四鎮(zhèn)擁立的弘光皇帝,鄭家父子擁立的隆武皇帝,大西軍擁立的永歷皇帝,整個南明,盡是軍閥的天下。
在沒有擁有直屬于皇帝的嫡系部隊(duì)時,朱慈烺只能先籠絡(luò)住這些軍頭。
“把史可法、馬士英、黃得功、趙之龍等人,還有福王,全都召至奉天殿議事。”
“是。”
南京兵部衙門。
東林黨以及親近東林黨的官員齊聚于此。
“路總漕,太子殿下南奔淮安,這么重要的消息,你為何不向南京通稟?”
都察院右都御史張慎言,止不住的朝漕運(yùn)總督兼淮安巡撫路振飛抱怨。
“但凡你要是早將消息送來,何至于讓小人得志?”
路振飛也冤枉,“四月二十九凌晨,我才接到屬下稟報,太子殿下親臨淮安。路途艱險,想來太子殿下也是在那時才到的淮安。”
“我也知道南京這邊的情況,所以見過殿下后,我立刻調(diào)集兵馬,護(hù)送殿下趕赴南京。”
“再說了,福王殿下的事,我不止一次的向南京寫信,可你們聽我的了嗎?”
路振飛對東林黨人心有不滿,在這種危急時刻,竟然還能搞出擁立潞王的私心之舉。
“那你就不會派人騎快馬將消息送到南京城嗎?陸路怎么也要比水路快吧?”
“我派人快馬稟報南京了,可你們不在城中,全去了燕子磯!”
“好了。”史可法怕再說下去會激化矛盾,趕忙出言制止。
“太子殿下駕臨南京,大位之事便不疑有他。先帝血脈得以保存,更乃大幸。”
見到太子,史可法心中算是松了氣。
之前擁福還是擁潞,吵得不可開交。
為了平衡雙方,史可法最終決定,擁立桂王。
奈何那四個軍頭支持福王。
如今好了,太子殿下來了,福王、潞王都得靠邊站。
最起碼東林黨人不用再擔(dān)心會受到福王的清算。
戶部尚書高宏圖說道:“當(dāng)務(wù)之急,還是盡快讓太子殿下登基,以安定這躁動的天下。”
“是極,是極。”眾人頻頻點(diǎn)頭。
這時,外面有一官員走來,向眾人行禮后,說道:“乾清宮傳來消息,太子殿下醒了,正要召幾位先生前往奉天殿議事。”
史可法等人碰了一下眼神,“快走,咱們一起去覲見太子殿下,勸進(jìn)殿下早登大寶。”
奉天門前,接到太子令旨的官員陸陸續(xù)續(xù)趕來。
趕來的官員,涇渭分明的各自站隊(duì)抱團(tuán)。
東林黨人是一波,勛貴是一波,宦官是一波,黃得功、劉澤清等四位總兵是一波,其他非東林黨人是一波。
為了表示重視,朱慈烺讓新樂侯劉文炳、駙馬都尉鞏永固親自站在宮門親自迎接。
當(dāng)然,宮門外怎么站都不要緊,進(jìn)了宮門就必須要有規(guī)矩。
奉天殿殿門外,眾臣分文武而立,等候召見。
站在隊(duì)伍最前面的,是處于南京權(quán)力最頂端的三駕馬車。
參贊機(jī)務(wù)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
南京守備勛臣忻城伯趙之龍。
南京守備太監(jiān)韓贊周。
還有,惴惴不安的福王朱由崧。
殿門緩緩打開,孫有德行至殿外,立定于臺階之上一甩浮塵,拉長了聲音:
“傳太子殿下令旨,召群臣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