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山東巡撫
- 南明,開局請我當皇帝
- 藍見青
- 2102字
- 2025-06-21 09:26:08
朱慈烺看出了馬士英的心思,但沒有揭穿,更沒有反對。
越其杰曾任霸州兵備道,擁有北地帶兵的經驗,這一點在南明官員中,是很大的加分項。
而且,越其杰,是殉國的忠臣。
“越其杰右遷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
王鐸想要反對,可朱慈烺的話,并沒有停止。
“以陳潛夫巡按河南。”
“以袁樞為大梁兵備副使,于越其杰帳下聽用。”
“原河南總兵李際遇改懷慶總兵。”朱慈烺停頓住,“新任河南總兵,卿等覺得何人可以勝任?”
文官還好說,武將,尤其是擁有北地作戰經驗的武將,真心要費點勁才能選出來。
“殿下。”史可法作為原南京兵部尚書,盡管軍事才能并不突出,但對于天下的武將,心中還是大概有數的。
“援剿河南總兵許定國,現率軍駐于睢州,或可授其為河南總兵。”
朱慈烺沒有給予肯定,也沒有否定,他看向馬士英,“馬閣老,你的意思呢?”
馬士英了然,太子這是不滿意許定國。
“回稟殿下,臣以為,許定國,不堪用。”
“崇禎十五年,闖賊兵圍開封,許定國時為山西總兵,奉命援剿,他卻借此拿捏,提前索要封賞。”
“到了黃河邊,逡巡不前,不發一兵。監軍御史王燮下嚴令催促,許定國竟陰縱士卒鼓躁嘩潰。后又多次不尊上官。”
“若不是事出緊急,國家正是用人之際,許定國根本就不會從死牢中得釋。”
“河南重鎮,交給這樣一個人鎮戍,臣實不放心。”
自己舉薦的人被批的一無是處,史可法的臉色,稍帶尷尬。
朱慈烺略微掃了一眼史可法,“能破就要能立。”
“馬閣老,你既覺得許定國不合適,那你就舉薦一個人出來。”
馬士英沉默片刻,腦海中飛速掃描各式武將。
論起來,黃得功、高杰、劉澤清、劉良佐這四位,手握朝廷戰斗力最強的軍隊,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問題就出在這,這四個人手里攥著朝廷戰斗力最強的軍隊,就跟大爺一樣。
唯一有把能握調得動的,是黃得功部。
可除卻黃得功外,那三位的德行,馬士英都不想提。
黃得功還得留下制衡那三人。
思來想去,馬士英還真就想到一人。
“殿下,原任參將莊子固,現旅居揚州。”
接著,馬士英又做了介紹,“莊子固,遼東人,從軍多年。原為許定國麾下參將。”
“崇禎十五年,許定國縱兵嘩變,唯有莊子固部不從亂命,恪守軍紀。”
“若以莊子固鎮守河南,軍政之事,可方無虞。同時,亦可震懾目無法紀的許定國。”
朱慈烺點點頭,“莊子固,署都督僉事,充河南總兵。”
“如此,河南的主要軍政,算是齊全了。”
“那就接著議山東。”
馬士英見東林黨吃癟,心里高興,乘勝追擊,繼續進言。
“殿下,臣舉薦朱大典巡撫山東。”
“崇禎五年,朱大典任齊撫,平定孔有德叛亂。崇禎八年,任總督漕運。崇禎十四年,總督江北、湖廣、河南,率軍剿賊。”
“朱大典為官多年,久歷兵事,素有經驗,屢建功勛。若使他撫齊,定可為江南藩屏。”
其實,朱大典在去職后,還有一項經歷,馬士英刻意的沒有提及。
朱大典是浙江金華人,崇禎十六年,許都叛亂,朱大典同其子朱萬化,散盡家財,抵御叛亂。
事后,朱大典、朱萬化父子,反被判定“通賊”、“賊去兵不散”,而被抄家。
判定朱家父子罪名的,為東林出身的浙江巡按御史左光先。
朱大典,和東林黨有仇。
馬士英,也和東林黨有仇。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馬士英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朱大典。
既可以為國舉才,同時也能惡心東林黨人,一舉兩得,一炮雙響,一箭雙雕,一石二鳥。
不給東林黨人反應的機會,朱慈烺當即同意。
“起復朱大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
見太子已然決定,東林黨人沒有再做糾纏,而是瞄準了另一個位置。
王鐸躬身行禮,“殿下,臣舉薦御史王燮,巡撫登萊等處。”
“王燮先為御史,后為巡按,數次監軍……”
“準。”朱慈烺直接就同意了。
“擢王燮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照舊例,從屬于山東巡撫。”
前半段話,挺好的。后半段,從屬于山東巡撫,就不是很好了。
東林黨舉薦的王燮從屬于馬士英舉薦的朱大典,說到底,東林黨還是被馬士英壓了一頭。
朱慈烺倒不是對東林黨有什么偏見,而故意弄這么一手。
這個世界上,好人不多,壞人也不多,不好不壞的人最多。
東林黨,是個很寬泛的概念。
東林黨人,有頭太癢、水太涼之流,但也不乏忠臣。
朱慈烺之所以讓登萊巡撫從屬于山東巡撫,更多的是出于現實考慮。
登萊位于山東東部,登萊巡撫因此也被稱為“東撫”。
登萊巡撫駐登州府,登州府距濟南府都有一段距離,更不用說到應天府了。
若不指出明確歸屬,一旦遇事,很容易發生推諉扯皮,從而貽誤戰機。
史可法身為首輔,遇到這種事,是可以爭上一爭的。但其人品,難得可貴,一切以大局為重。
“殿下,閣部李建泰代太子出征時,圣上下旨,以兵部主事凌駉于軍前督軍贊畫。后值兵敗,退守真定。真定城破時,凌駉率部巷戰,身中六箭三刀,倒在死人堆里。是路過的一個僧人見他還有氣息,救下了他,并將其送往臨清養傷。”
“前幾日,南京收到凌駉上書,日期為半月之前,臣等這才得知其在山東收攏軍民。”
“臣以為,可擢凌駉為御史,巡按山東。”
“準奏。”如此忠臣,朱慈烺當然要用。
“擢凌駉為浙江道御史,巡按山東。”
兵部主事是正六品,巡按御史是正七品。
從正六品的兵部主事到正七品巡按御史,叫升職,而且是擢升。
這也是明朝“重事權而不重品級”的典型映照。
史可法接著說道:“殿下,山東總兵之人選,臣舉薦邱磊。”
邱磊,聽到這個名字,一抹惆悵爬上了朱慈烺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