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巡撫人選
- 南明,開局請我當皇帝
- 藍見青
- 2103字
- 2025-06-20 21:00:00
聽到要選任山東、河南兩省的官員,史可法的臉上涌出一股愁容。
他提議設立江北四鎮,原因有二。
一,他不知道山東、河南的具體情況,仍舊以為闖賊兵抵淮上。
二,他手里沒兵。
隨著京師被破,中樞不存,身為南京兵部尚書的史可法,名義上或許不是文官之首,但實際上,他就是。
可史可法能調得動誰呢?
在南京,有守備勛臣忻城伯趙之龍、提督操江誠意伯劉孔炤掣肘。
在江北,那四鎮總兵,連馬士英都不一定能指揮的動,更遑論是自己還是他們的政敵。
史可法,難吶。
“殿下,經理山東,可圖北畿;經理河南,可固秦晉。臣亦知此法為上上之策。”
“然,山東乃建奴肆虐之地;河南乃闖賊聚兵之所。若意復此二省,非厚集兵餉不可為。”
朱慈烺知道史可法的意思,但他還是要問,“元輔的意思是,朝廷,無兵,也無餉?”
“是。”史可法很大方的承認。
“臣不敢欺瞞殿下,南京京營目前在冊官兵人數有六萬,但真實的數字是多少,臣不知道。”
“真實的數字中,有多少堪戰之兵,臣也不知道。不過,臣估計,很有可能是,不盡人意。”
“現居南畿的四鎮總兵,高杰、劉澤清本就是敗軍之將,毫無生機可言。黃得功、劉良佐,兵微將寡,兵疲馬乏。”
“收復齊、豫二省,非是臣等不想,實是臣等無能,無法聚兵、集餉。”
說著,史可法跪地伏首,做請罪狀。
朱慈烺緩步朝殿中走去,群臣隨之轉動方向行禮,并不斷調整角度,以確保始終面朝太子所在的方向。
殿旁的案上,燃著香薰。
先前殿門大開,空氣流動,不曾察覺。隨著開始議事,殿門緊閉,不知不覺間,香氣潤物無聲般淌進眾人的鼻尖。
燃香的盛具,是一尊小爐。敞口,方唇,頸矮而細,扁鼓腹,是按宣德年間的型制鑄造的。
爐中香未燃盡,臨近時,朱慈烺更覺香氣宜人。
他輕輕用手敲了敲,“這銅制小爐,因是照宣德年間的形制所鑄,故民間多稱其為‘宣德爐’。”
“如今這宣德爐,北京的皇宮中是見不到了,你們可知是為何?”
王鐸回答道:“回稟殿下,圣上在位時,天災不斷,兵戈不止,以至糧儲不足,國帑告罄。”
“為解困頓,圣上便下旨,凡皇宮中金、銀、銅等器具,一概送往戶部,熔鑄成錢,以補國用。銅質的宣德爐,正在此列。”
“是啊。”朱慈烺嘆了一口氣,“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國事艱難吶。”
“元輔。”朱慈烺回身看向史可法,“請起。”
“謝殿下。”史可法起身。
“聚兵,需要用錢。軍餉,本就是錢。說來說去,終究還是逃不過一個錢字。”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朱慈烺不由得感慨。
“臣等有罪。”眾臣還要請罪,但被朱慈烺攔住,“不必如此。”
“先選派官員,錢糧的事,本宮自有打算。”
自有打算?能有什么打算?
眾臣疑惑的望了朱慈烺一眼,但誰都沒開口唱反調。
太子畢竟年輕,將事情想的簡單化也是情有可原。不過,有勵精圖治的這份心,就是再好不過的好事。
“山東巡撫,卿等可有合適人選?”
高宏圖想了想,“殿下,闖賊兵犯山東,派遣使者招降山東官吏。山東巡撫邱祖德斬殺賊使,奈何部下叛變,只得匆匆逃離。”
“臣以為,可令邱祖德戴罪立功,再撫山東。”
邱祖德在山東任上頗有政績,高宏圖是山東,他是想為家鄉選一個靠得住的父母官。
“不妥,不妥。”王鐸出言反對。
“邱祖德是封疆之臣,輕棄職地,本屬重罪。就算讓他戴罪立功,也不應再予巡撫之重任。”
事關自己家鄉,高宏圖繼續舉薦,“殿下,鄖陽兵備按察使高斗樞,素有干才,可撫山東。”
“不妥,不妥。”王鐸還是覺得不合適。
“高斗樞確有其能,然其駐于鄖陽,四面被圍,交通斷絕,朝廷詔命,怕是難以送達。”
“況且,荊襄四府,還有闖賊的七萬大軍。就算派兵去攻,都不見得能打穿道路。”
鄖陽巡撫治下全境陷落,唯高斗樞所守鄖陽城得以保存。
自崇禎十五年始,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下,高斗樞一直堅守至今。
南明,缺的就是這種人才。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一句詩,表明了太子朱慈烺的態度。
“高斗樞右遷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承天。”
“河南南陽府,緊臨鄖陽,若我軍能經理河南,不愁打不通鄖陽之路。”
“河南巡撫,眾卿可有人合適選?”
剛剛還在說山東巡撫人選,這會就一竿子杵到河南去了。
眾人還沒有習慣太子這跳脫的議事方式,馬士英就已然給出人選。
“啟稟殿下,臣舉薦鳳陽監軍副使,越其杰。”
王鐸再次反對,“我要是沒記錯,越其杰應該是馬閣老的妹夫吧?”
“正是。”馬士英很坦然,這么明顯的親屬關系,也瞞不住。
“馬閣老還真是,舉賢不避親啊。”王鐸陰陽怪氣。
“大公者無私。”馬士英腰桿一挺,胸脯一挺,“為國薦才,馬某問心無愧。”
朱慈烺淡淡一笑,“好一個大公者無私。”
河南不比山東,山東處于權力真空狀態,可急可緩。
河南還留有大量闖軍殘部,又與襄陽接壤,同駐守荊襄的闖軍大將白旺遙相呼應。
想要經理河南,必須要有兵。
馬士英是帶兵之人,從自己麾下那四位總兵的表現、以及朝廷的反應來看,這年頭,文官會被傳統束縛,武官可不會。
簡而言之,就一句話,誰手里有兵,誰腰桿就硬。
歷史上的馬士英見江北四鎮擁兵自重,不聽節制,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馬不停蹄的從老家貴州,招募了幾千黔兵。
清軍兵臨南京,馬士英能夠脫逃出城,靠的就是這幾千黔兵。
如今,他看中了河南的兵權。
越其杰是自己的親妹夫,天然的政治盟友。
一旦越其杰在外有了兵權,自己又在中樞位列臺閣,很多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