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繼漢高祖劉邦以來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統一全國的君主。
元朝天順帝天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淮北一個貧苦的農民家里。他家祖祖輩輩給地主當佃戶,他也從小為地主放牛,生活十分困苦。17歲那年,淮河流域發生旱災、蝗災和瘟疫,朱元璋的父親、長兄和母親先后去世,他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只得到附近的皇覺寺去當小行童。不久,皇覺寺因缺糧關門,朱元璋又斷了生路,只好帶上一個小木魚和一只瓦缽,到淮西一帶去游方化緣,過了三年,才回到寺里。
那時候,正處于元末社會矛盾普遍激化的年代。當時,元政府的賦稅、徭役剝削極其沉重。蒙、漢和其他各族的貴族、官僚、大地主及寺院又瘋狂地兼并土地,追加地租,奴役佃戶及其子女,甚至將佃戶隨田轉賣。加之朝政腐敗、管理貪暴和連年不斷的風、雪、水、旱災害,廣 大漢族農民紛紛破產,流民遍布各地,就連蒙古族的勞動者也日趨貧困,紛紛淪為奴婢。與此俱來的,是日益深重的民族壓迫。元朝建立后,統治者把全國各族人民劃為蒙古、色目(包括西域各族人和西夏人)、漢人(包括原來金朝統治下的漢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人)和南人(包括原來南宋統治下的漢族和其他各民族)四等,四等人的政治地位各不相同,蒙古人最高,色目人次之,南人最為低下。元朝末年,由于起義反抗的多為漢人、南人,元朝政府又重申原來規定的漢人不得執兵器、不得執寸鐵的禁令,有的大臣甚至還提出了殺絕張、王、劉、李、趙五大姓南人的主張。
廣大的農民不堪忍受元朝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紛紛揭竿而起。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農民領袖劉福通在潁州(今安徽阜陽)利用民間秘密宗教組織白蓮教,發動農民起義,組織紅巾軍。接著,彭瑩玉、徐壽輝也在湖北組織紅巾軍起義。除紅巾軍以外,土豪方國珍、鹽販張士誠也先后在浙東和蘇北起兵反元。起義的烈火,迅速席卷大江南北。
就在劉福通起義的第二年二月,定遠土豪郭子興在濠州起兵響應,襲擊殺死了當地的州官,占領了濠州城。濠州附近的元朝官軍不敢同起義軍交戰,便四處捉拿百姓,充作紅巾軍的俘虜,向上報功請賞。老百姓無處藏身,紛紛前往濠州投奔紅巾軍。在濠州參加起義的一位朋友,捎信勸朱元璋前去投奔。不料這事被旁人發覺,揚言要向官府告發。恰在這個時候,皇覺寺又被大火焚毀,使朱元璋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朱元璋走投無路,便在三月初一,到濠州投奔了郭子興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