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亂已起,搜尋太后,預謀江北
- 北伐!咱朱元璋熟呀
- 江河未止
- 2046字
- 2025-07-13 23:56:22
南京皇城內,傳來兩聲尖叫;
一聲來自工部新器司郎中宋應星,
他按照陛下所說的辦法,做了一次實驗;
結果發現帶有綠植的玻璃盒中,蠟燭燃燒的時間明顯比空玻璃盒中的蠟燭燒的更長!
接著他又舉一反三,用一塊黑布將玻璃盒中的綠植遮蓋起來;
結果,又是顛覆了他原本的想法!
有綠植的玻璃盒中的蠟燭竟然比沒綠植的玻璃盒中的蠟燭先熄滅!
他一面連連驚嘆,一面手麻腳亂的找出記錄冊和筆,記錄這一顛覆式的奇觀!
只見那記錄冊標題赫然寫著:蠟燭燃燒記錄二:光的影響;
宋應星補充寫下,曰:綠植遇光,可生得無色養火之氣;綠植避光,或是消耗養火之氣,或是產生無色弱火之氣,尚未得知也......
......
而另外一聲尖叫,則來自禮部尚書黃道周;
要說那宋應星的尖叫是驚中帶喜,那黃道周的尖叫則是驚中帶九族了!
不是,也沒人告訴他剛上任,就要玩九族消消樂啊!
他只覺自己的九族若隱若現,連忙狂奔至武英殿,言有天大的事情急需面見陛下!
此時,殿中幾人還在商討陛下所言浙江巡撫是否合適,韓贊周面帶驚恐,邁著些混亂的步伐小跑了進來,也顧不得打斷內閣首輔高弘圖:“陛下,諸位閣老,禮部尚書黃道周說有天大的事情求見陛下!”
朱元璋聞言,有些不解的側過頭望向殿外;
禮部能有什么天大的事?!再大能大過改革?!
朱元璋擺擺手:“讓他在外面候著,等朕和內閣議定事情之后再詔他入殿。”
“陛下......!”
韓贊周急得跺腳,看了一眼站在殿內的內閣三人,他也不知道該不該當著他們的面說:
“黃道周此事的確是萬急,萬急呀!”
什么事兒能讓韓贊周都急成這樣?
朱元璋更加疑惑,內閣三位大臣心中也有了一定的疑問;
何況此時,黃道周不等召見,直接快步走入殿中,邊走邊喊:
“陛下,陛下,太后何在?!”
朱元璋腦子一片空白,看著內閣三人;
高弘圖抬起手,指著原為禮部左侍郎,現在同樣吃驚的姜曰廣欲言又止;
史可法暗叫不好,這群人在他離開南京的一個月里辦的這叫什么事兒!
連太后都能忘了!
別說最壞的情況,太后遭遇不測;就算太后現在是平平安安的,后世論及本朝;
怕是也只得說,伏惟圣朝以忠、仁、禮、義治天下了!(缺了孝......)
黃道周見皇帝和內閣閣臣們都默不作答,更加惶恐不安;
太后自然是要找的,可眼下得先找個人來頂罪啊!
不然太后活不活不知道,他和他的九族是定然活不了了!
“陛下,臣今日剛到禮部,所見之處是一團亂麻,部內人浮于事,奏疏堆積如山,所幸,臣所閱的第一封題本,便是迎接太后的有關事宜,這才連忙來稟告陛下,否則不知還要遺漏太后之事多久!”
這是要甩鍋啊!
史可法撇眼瞧了下黃道周,這都什么時候了,還想著自己!
不過這件事,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忘了也就罷了,皇帝怎么連自己親媽的事兒都拋之腦后了!
史可法想起自己先前寫給馬士英的信,言福王在藩不忠不孝,雖說現在幾人是君臣相得,可多少還是有些膈應人了。
朱元璋看著黃道周額頭滲出的冷汗,心中冷笑一聲,想著如何趁此機會敲打這位剛上任的禮部尚書;
“禮部辦的這叫什么事?!”
朱元璋站起身,斥責道:
“迎接太后此等重要的事,禮部竟能遺漏?!要是太后有個三長兩短,朕無面目于九泉之下面見父王和母妃,你們這些禮部官員,也別想獨!善!其!身!”
朱元璋說完才發覺有些不妥,
黃道周也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這又不是他媽,皇帝這個做兒子不也連自己媽都忘了嗎......
朱元璋這下是有苦說不出了,這,這也不是咱媽啊!
但黃道周還是知趣,知道得告罪了:“罪臣錢謙益尸位素餐,致使太后有難,臣請殺錢謙益以謝天下!”
內閣三人組知道,現在哪里是追責的時候,紛紛請求皇帝下詔尋找太后。
朱元璋也不想計較這些了,努力回想了一番;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
崇禎十四年(1641年),洛陽失守,福王朱常洵(朱由崧的父親)被殺,鄒氏逃到孟津、孟縣,遇到世子朱由崧,結果朱由崧直接甩下他媽獨自跑了;
后來他媽便在河南清化躲了起來.......
當務之急便是派人去河南尋找鄒太后!
朱元璋連忙將自己知曉的情況告知眾人;
黃道周松了口氣,只要太后沒事就好.....
內閣卻犯難了,為何?
河南巡撫可是越其杰,馬士英的女婿!
萬一此人對朝廷貶斥馬士英懷有不滿,以太后為挾持,
尤其是眼下,東林黨正虎視眈眈謀求輿論反擊之時;
多少是有些麻煩......
朱元璋倒不覺得有什么好擔心的,他留著馬士英,自然也有對河南的考量;
當下皇帝不僅沒治他岳父的臨陣脫逃的罪,還讓他岳父戴罪立功,難不成越其杰還能以怨報德?
“禮部先備好迎接太后的準備,讓河南巡撫越其杰派兵護衛太后來京。”
朱元璋回到案桌旁,剛想說此事就這樣算了,又突然想到了什么,改口說道:
“不,找到太后之后,要立刻匯報!“
“朕知道左良玉起兵叛亂,南京恐將有戰事;這才遲遲未接回太后。”
“不過,太后是咱的生母,受苦蒙難,朕難辭其咎!”
“待太后平安返京,朕要親率文武百官,在揚州接駕太后,以示朕的一番孝心!”
眾臣聞言,知道皇帝又要搞事情了,此行怕是要對江北的問題做個了結;
也罷,江北的事,一直拖著也不行。
這個時候,兵部尚書呂大器又急匆匆的跑了過來,在殿外求見;
朱元璋以為是山東的消息,便讓他馬上進來說;
“劉澤清上疏,謝陛下賞賜之恩!”
呂大器說完,又頓了頓,說起了第二件事;
“緊急軍情!浙江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