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我吳三桂,不是漢奸!
- 挽明:從揚州十日開始再造乾坤
- 寧二郎
- 2529字
- 2025-06-27 20:00:00
“伯爺。”
吳三桂的心腹將領高得捷上前對吳三桂拱手:“咱們難道真的要投清虜,剃這勞什子的頭做了漢奸么?”
“高得捷!”
吳三桂麾下的關寧鐵騎將領胡心水夏龍山盡皆怒視高得捷,高得捷本身是遼東人,乃是吳三桂移防駐守關外之時投靠的吳三桂,雖然也頗得吳三桂重用,但是比起來胡心水和夏龍山兩個左右營指揮而言,終究還是胡心水和夏龍山更忠誠。
因此此時高得捷只是略微的質疑,兩人便一起怒視高得捷,高得捷也是急忙的低下頭表述順遂。
吳三桂卻伸手制止了胡心水和夏龍山接下來的話,站起身看著滿院子的將士們,沉聲道:“本爵知道,你們當中不少人都難以接受,本爵也知道,你們當中很多人都在疑惑,太子去了哪兒,咱們怎么又莫名其妙的成了清軍!”
“但是!”
“本爵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
“我吳三桂,不是漢奸!”
吳三桂猛地拍了拍胸脯,緊接著又是拍了拍腦袋:“諸位都摸一摸腦袋上的頭發!看一看現如今滿朝有幾個不剃發的!而現如今諸位卻保住了這祖宗留下來的衣冠!是我吳三桂做到的!”
在場眾人皆是垂下了頭不語,吳三桂緊接著又是道:“清廷封我做了平西王!若是我吳三桂真的是貪生怕死貪慕富貴之人,為什么不攀附清廷的富貴,老實的把大家交出去,當一個清散的王爺?”
“因為我不甘心!”
吳三桂沉聲的緩緩自眾人之中走過,引起眾人盡皆看向他:“我不甘心就這樣認輸!不甘心大明的國祚至今而亡!最后淪為胡虜口中的一塊肉!只要我吳三桂還活著一日!就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光憑你我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光復大明!所以我才與清廷虛與委蛇,才不得不接受清廷的冊封!”
吳三桂站住了腳,環視眾人:“你們不是想知道太子在哪兒嗎?既然諸位不怕死,那我吳三桂也豁出去了!拼了這個腦袋不要!”
吳三桂收回視線,沉聲道:“太子,就在陜西!”
“嘩!”
在場眾人皆是一片嘩然,緊接著看向吳三桂的眼神皆是發生了變化,吳三桂自然是趁熱打鐵:“當初山海關一片石之戰,你我兄弟緊接在場!光憑我等,完全不足以應對闖賊諸位是有目共睹的!”
“當時不依靠虜軍的力量,你我兄弟今日焉還有命在?只是縱然身死,我又豈肯投清,做個千人唾罵,萬人羞辱的國賊!”
“當時我早已與清虜九酋有言在先,事后共擁太子登基,以金銀酬謝清軍相助,誰料此舉竟為引狼入室!”
吳三桂痛徹心扉的敲著胸膛:“那一夜,我求見清軍九酋,要他信守諾言扶我太子坐穩龍庭,誰料其狼子野心,竟得隴望蜀!眾將將我呵斥出帳!那一夜!”
吳三桂大吼一聲,雙眼血紅的指著天空:“我吳長伯站在這夜空之下起誓!我自己犯下的錯我一定要自己彌補!即使是我吳長伯只剩下一兵一卒一塊偏安之地,也要和韃虜,抗爭到底!”
眾人皆是動容的看向吳三桂,吳三桂則是沉聲道:“所以我才會千方百計的,即使是為清廷平定山東,也要贏得清廷的信任!”
“因為只要咱們弟兄伙兒進了陜西,屆時鎖關封門,憑借潼關和長江之險,擁護太子登基!則大明光復!”
吳三桂狠狠的一揮手:“翻掌為之!”
原本因為這段時間一直在為清廷辦事所以浮動的人心,僅僅是因為吳三桂的一番話瞬間安定了下來,甚至于眾人看向吳三桂的眼神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從一開始的懷疑復雜和凝重,變成了現如今的仰慕和崇拜,原來伯爺竟是如此忍辱負重的為大家為大明盤算,伯爺真是……忠臣啊!
高得捷想到這兒更是羞的滿面通紅,自己居然會誤以為伯爺做了漢奸,甚至在無數個夜里輾轉反側生出了叛變刺殺吳三桂的心思!
誰能料到伯爺居然如此深謀遠慮,自己竟差點兒一時間釀成大錯!真是……
高得捷朝著吳三桂便是單膝跪下行了個軍禮:“伯爺!屬下,屬下冒犯伯爺!請伯爺……賜死!”
吳三桂急忙上前將高得捷攙扶起來,眾人也都是對著吳三桂拱手:“請伯爺降罪!”
吳三桂擺擺手,隨后含淚的對著西北的方向拱手:“諸位不必多言,我吳長伯身負先帝大恩,日日夜夜無時無刻豈有不思圖報之日!中興大明四個字乃是份內之職,為此受些誤解和委屈又能如何,毋需多言!”
緊隨其后吳三桂便是正色看向眾人:“只是太子之事,事關重大,我乃至于諸位身家性命尚且輕若鴻毛,太子的安危,才是涉及大明江山的大事!”
眾人急忙的拱手,再三表示就算是死也不會泄露出去半句,吳三桂這才是緩緩點頭:“既然如此,我也跟諸位坦白,九酋已經事先透露與我,這一次九酋出兵伐賊,我軍,將為先鋒!”
“諸位!”
眾人皆是精神一振,吳三桂則是振臂道:“光復大明的機會,馬上就要到了!”
“忍耐!忍耐!”
有了吳三桂畫的這塊大餅,眾人一掃來之前的沉郁陰云,甚至是一個個喜笑顏開難以掩抑激動興奮的情緒去了。
吳三桂看著人去樓空的庭院,則是緩緩的坐回了座位上,靠著椅子背緩緩的閉上了雙眼……
大明,人心可用。
唉,只是可惜,自己終究只能做這個漢相魏王,怕是這輩子也做不成魏武帝了!
吳三桂緩緩的睜開雙眼,原本的熱血涌動全都變成了冷冰冰的算計。
忠義,嗤!
多么可笑的兩個字!
在這個世道,不過是君主用來羈縻臣下故意豎起來的道德牌坊罷了,然而死都死了,要個貞潔牌坊有什么用?
當然,吳三桂本人不信這兩字,但他需要他的手下相信這兩個字,乃至于相信他吳三桂,對得起這兩個字!
一個多月的政治投機,他吳三桂在夾縫之中左右逢源的生存是為了什么?光復大明?可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名與利,還是實實在在到手的東西才是真的!至于史書,千百載后,任他放屁!
有能為奸曹說話,道其終生魏王者,未必他日無人為我吳三桂說話!
大丈夫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遺臭萬年,而他吳三桂既不要流芳百世也不要遺臭萬年,他只要……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臣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王鐸謹奏北來太子之事……臣一見即咤之曰:‘此假人假事,犁丘之鬼也,太子豈其然乎?’”
“臣同舊禮部尚書北京端敬殿中侍班三年,尚記先帝東宮大目方顙,高聲寬頤,厚背首昂,行步莊,立度肅,今臣立于面前曰:‘汝識我否?’應曰:‘否也。’曾謂三年侍班幾之離者二尺有咫而不識臣為誰耶?臣已確知其偽矣!”
“臣又問:‘講書在何殿?’曰:‘文華。’豈知其在端敬殿也!又問:‘幾上位置何物?’臣暗記其有講讀數目十個算子,乃竟懵懵罔知也!”
朱由崧端坐在龍椅上,王鐸則是跪在下面抱著笏板親自上奏,王鐸話音未落,四周的文武官員們便互相竊竊私語了起來。
“肅靜!肅靜!”
風儀官敲著身邊的銅鐘,卻根本壓不住百官竊竊私語的聲音:“肅,咳咳!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