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作詩
- 大慶:范閑胞兄,慶國三皇子
- 醉飲滄瀾
- 2107字
- 2025-06-15 16:01:25
湖畔對峙已持續良久,圍觀者漸顯不耐。李承淵與李承澤的言語交鋒剛歇,便徑直開口:“二位可準備妥當?”
青鳥與謝必安同時頷首。
“既如此——”李承淵話音未落,兩道身影已如離弦之箭沖向彼此。一個使的是瞬息萬變的槍法,一個仗的是快若閃電的劍術,皆是以快打快的路數。
誰曾想勝負竟在電光火石間分曉。青鳥槍出如龍,雖謝必安身法迅捷,奈何八品武者終究難敵九品巔峰。只見寒芒乍現,謝必安尚未及反應,胸口便遭重擊,整個人倒飛而出。青鳥乘勢騰空,未待其落地便凌空補上一記踏胸腿,將對手狠狠釘入塵土。
煙塵散去,滿場寂然。這場比試結束得太過突然。謝必安身為二皇子麾下第一快劍,其威名京城無人不曉。如今竟被個侍女一招制服,著實令人駭然。太子與二皇子尤甚,他們萬沒料到這丫頭真有碾壓頂尖高手的實力。
李承澤此刻脊背發涼,暗悔不該招惹李承淵。若某日這侍女受命行刺,謝必安當真護得住自己?
謝必安本人更是茫然。號稱京城最快,卻被更快的速度碾壓。最諷刺的是,他倒地后才看清青鳥始終反手握槍——若她正經出招,自己早已命喪黃泉!羞憤之余,他也心知肚明:對方堂堂正正取勝,連殺招都未動用,自己敗得無話可說。
“啪、啪、啪——”清脆掌聲打破沉寂。眾人回首,見李承淵緩步上前。
“認輸否?”他俯視地上的謝必安。
謝必安面如醬色,從牙縫里擠出三個字:“我認輸。”
“爽快!”李承淵起身轉向青鳥。少女收勢而立,唇角微揚。她最恨有人欺辱自家主子,方才那記重踏總算出了口惡氣。
“可曾傷著?”李承淵溫聲詢問。
青鳥眸光瀲滟,輕輕搖頭。
“甚好!”李承淵振袖高呼,“此戰勝者——青鳥!”
湖畔頓時爆發出陣陣驚嘆與掌聲,圍觀者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這丫頭竟有如此身手!”
“三殿下身邊竟藏著這般高手!”
“原以為三皇子勢單力薄,沒想到隨手就能派出九品強者!”
“到底是皇室血脈,果然深藏不露!”
眾人驚嘆之余,對李承淵的觀感也隨之改變。范若若與林婉兒亦面露訝色。
謝必安捂著胸口退回李承澤身旁,低聲道:“屬下無能,請殿下責罰。”
李承澤陰沉著臉,一言不發。太子則瞇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打量著青鳥。
待喧囂漸止,李承淵朗聲道:“勝負已分,該履行諾言了。來人,備筆墨!”
眾人聞言,紛紛湊近圍觀。畢竟今日是詩會,武斗雖精彩,但詩詞才是重頭戲。太子與李承澤也上前幾步,后者神色陰郁,卻不再輕舉妄動。青鳥的勝利讓他意識到,自己對這位三弟的了解實在淺薄。
仆從迅速搬來書案,青鳥親自研墨,眼中滿是期待。桑文悄然撐傘,為宣紙遮擋細雨。
李承淵執筆蘸墨,閉目沉思。他必須在系統獎勵的蘇軾詩詞中挑選一首——既要符合女子身份,又得貼合時代背景,著實不易。
見狀,李承澤終于按捺不住,出言譏諷:“三弟,青鳥姑娘拼盡全力才贏得此詩,你可不能隨便應付了事。”
李承淵冷冷掃了李承澤一眼,目光中透著不悅。
明面上是為青鳥考慮,實則是在暗示他必須創作出符合她氣質的詩句,這無疑加大了挑戰性。李承澤這番話令李承淵心生惱意,看來這個弟弟還得再管教管教。
在場眾人察覺到話中深意,全都噤若寒蟬不敢作聲。
望著眼前波光粼粼的湖水和遠處若隱若現的西山,李承淵突然文思泉涌,迅速鋪開宣紙揮毫潑墨。
轉眼間,一行筆力遒勁的瘦金體躍然紙上:“水光瀲滟晴方好!”
開篇第一句就贏得滿堂喝彩,尤其身處湖畔的賓客們立刻認出這正是描繪他們熟知的慶湖。多年來贊美此湖的詩句數不勝數,卻無一能與此句媲美,短短七字便將湖光山色刻畫得入木三分。
人們暗自驚嘆,不愧是創作出《蝶戀花》的三殿下,僅此一句就將慶湖美景展現得惟妙惟肖。
未等眾人回味,第二句已然完成。
身旁的太子忍不住朗聲誦讀:“山色空蒙雨亦奇?妙哉!”聽聞此句,大家紛紛望向遠處煙雨朦朧的群山,那若隱若現的景致與詩句描繪的意境完美契合,再度引發陣陣贊嘆。
隨后,李承淵寫下第三句:“欲把青湖比青女!”“青女”是此間古代佳人,因這方天地并無西施,故以此為喻。
見此,有人提出質疑是否寫錯,為何不是“慶湖”?
“你懂什么?”不待解釋,立即有人替李承淵辯駁:“可知慶湖舊稱青湖?況且殿下用青湖與后文的青女相映成趣,這是常見的作詩手法。連這都不明白,也配來參加詩會?”質疑者頓時面紅耳赤。
李承淵凝視著侍女青鳥,筆走龍蛇寫下末句:“淡妝濃抹總相宜。”此句一出,立即引起轟動。
這最后一句將全詩意境推向巔峰。前幾句雖已堪稱絕妙,但常人努力或可企及。而這收官之句,注定成為傳世名句。僅憑這一句,就令人嘆服不已!
這篇詩作與第三句的銜接堪稱絕妙。
起初有人疑惑:這詩真是寫給侍女的嗎?為何忽然轉向寫景?但當第四句出現時,所有疑惑都煙消云散。
殿下原來是以景喻人。
將侍女青鳥與慶湖相提并論,無論素顏還是盛裝,都襯托出她與生俱來的美麗風姿,就像晴雨各異的慶湖般獨具韻味。
以景贊人,以人頌景,二者相映生輝,實在精妙。
最絕的是,“欲把青湖比青女”中的“青女”,既可指古代佳人,又能暗喻眼前的侍女青鳥,不僅實現了景物與人的對照,更完成了跨越時空的美人比拼。
這是何等殊榮!頃刻間,無數貴族千金向青鳥投去既妒且羨的目光,暗自感嘆她的好運。
有了這首詩,青鳥必將名垂千古!日后人們提起青女,必定會聯想到她!
在場眾人各懷心思,恨不能取而代之,哪怕做侍女甚至妾室,只求獲得只言片語的贈詩。